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外景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第171窟大佛(唐)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第169窟11龛壁画《说法图》(西秦)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第61窟 弟子像 (唐)


甘肃石窟寺丨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章插图
炳灵寺石窟第64窟 一佛二菩萨二天主像(唐)
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35千米小积石山中 。炳灵寺是藏语“仙巴炳灵”的音译,意为“十万弥勒洲”之意 。唐代称灵岩寺,宋代以后称炳灵寺 。根据有关文献和第169 窟内墨书题记,炳灵寺石窟最早创建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代都有营造和重修 。其中以唐代造像数量最多,可分为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 。盛唐时期以宪宗为界,分前后二期 。明清时期,对前代窟龛多进行重修 。
炳灵寺现存窟龛216个,保存有西秦至元、明时代的造像共近800尊,壁画面积约1000网平方米,以及大型摩崖石刻4方、石碑1方、墨书及石刻造像题记6方 。洞窟主要集中在下寺,共有编号窟龛184个,分布在南北长350、高30余米的崖面上 。代表性洞窟为第169窟,内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是目前国内石窟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 。该题记为炳灵寺石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纪年资料,也为中国早期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标尺 。此外,附近的佛爷台、野鸡沟、洞沟(8个窟)、上寺(13个窟)、大崖根、禅堂等处还有一些零星窟龛、壁画和造像 。
炳灵寺石窟所在地临夏,古称河州,处于丝绸之路陇右段南道及唐蕃古道的重要位置,十六国时期,汉化程度极高的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政权,乞伏炽磐统治时期,延请印度高僧昙摩毗为国师,圣坚在西秦从事佛教翻译,佛教在西秦得到极大重视和发展,炳灵寺石窟开凿于此时 。北朝时期,炳灵寺继续发展,延昌年间开凿的第126、128、132 窟等受到洛阳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 。唐代,随着唐王朝与吐蕃关系的不断变化,河州一带成为唐蕃争夺的前沿地带,炳灵寺保存有一些反映唐蕃关系的碑刻及造像 。唐代成为炳灵寺石窟开窟造像最盛的时期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有陇右一带,炳灵寺成为吐蕃长期留居地区 。明清时期,炳灵寺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留存有大量这一时期重绘的藏传佛教密宗壁画 。
对炳灵寺石窟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网注》,其中描绘炳灵寺石窟的形胜及宗教活动,并引《秦州记》提及两个洞窟:河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参差夹岸,连壤负险相望 。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竖,竞势争高,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 。其下层岩峭壁,举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 。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上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 。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 。盖鸿衣羽裳之士,炼精饵食之夫耳,俗人不悟其仙者,乃谓之神鬼!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山 。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 。其怀道宗玄之士,皮冠净发之徒,亦往托栖焉 。故《秦州记》曰:河峡崖旁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 。亮,南安人也 。其中“唐述窟”可能即今第169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