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图片(北宋官窑笔筒)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东坡引 咏北宋官窑笔筒
汉朝竹镂筒,官奴斑竹宠 。
天青雨过传烧令,徽宗一梦醒 。
如冰若玉,蝉翼颤滃 。堰翘裂,常怀颂 。
莫说笔筒明朝颖,绝尘孤品宋 。
中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的学术、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百思特网前,汉族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 。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 。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三个要素,而所谓竹刻记事,最初刻的仅仅是符号 。远古时期,中原、北方地区不生长竹子,所以用兽骨来刻写,南方盛产竹子,就将符号或文字刻在竹上了 。但是竹子很难保存,比不上兽骨 。所以,经过漫长的岁月,今天还能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遗物,却很难再见当时的竹雕作品了 。但根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
此外,中国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用竹子制造生产和生活用具 。出于爱美的天性,在竹制品上施加装饰,与雕花的玉、石、骨、木器原无差异 。因此若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有雕饰的竹器,不足为奇 。惟竹材易坏,很难保存至今 。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 。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 。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百思特网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 。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 。从目前传世品竹雕笔筒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 。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 。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伐榈者佳” 。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 ‘扈’;献之(字:官奴)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 。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 。
瓷质笔筒应该产生于宋代: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说“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 。宋代笔筒口径较小,传世不多” 。
图1:北宋官窑笔筒
说到笔筒就会有很多人出来说“笔筒最早是明代晚期才出现的”,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严格的讲,笔筒在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上面的记载可以核实,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区流行呢?因为最多的也是描写最细致的确实是从明代中、晚期开始,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明代一代权相严嵩(1480年至1567年)家产的清单上,列有牙厢(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哥窑碎磁笔筒等 。又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屠隆的《文房器具笺》笔筒条日:“(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坐为雅,余不入品 。”文、屠二人皆为明代晚期的著名文人,对当时的文房器具多有记述 。只是二人钟情于竹木的雅洁,对其他质地的笔筒关注不够而已 。
书归正传,我们来欣赏一下“北宋官窑”笔筒风姿,造型简单,笔筒壁近直,上下相仿,口内收平口,这种为什么要内收小平口尚不能理解,或许就是模仿良渚玉器的厚重,是为了表示它的宽厚沉稳?还是有其他用意?但是这种内收小平口的器物在两宋时期瓷器上都能找到,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
推荐阅读
- 探究民俗学研究新方法 中国民俗学
- 喝茶,不懂礼仪怎么行 饮茶礼仪
- 心脏支架术后一般能存活多少年? 心脏支架手术的寿命
- “为难”用英语这么说 为难英文
- 年轻人十大创业项目是哪些? 年轻人做什么生意好创业
- 一见倾心,再见倾情,我爱你此生不渝 一见倾心再见倾情
- 中药师自己用的美白秘方 中医美白配方
- 小学高年级优秀作文:我的父亲 小学生作文我的爸爸
- 我是未来的丈母娘, 我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