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北宋官窑笔筒
那有人会问,为什么说它是“北宋官窑”呢?有什么说法吗?首先我们来看看它那独特的釉质开片,这种开片就叫“官釉”,也就是从北宋晚期在清凉寺“蝉翼”纹基础上,另辟蹊径“另立官窑”开创出来的新颖釉质开片,被后世称为“官釉”,宋室南渡后“袭故京遗制”在杭州设立修内司窑和郊坛下官窑,将“北宋官窑”的独特釉质发扬光大,成为公认的“官窑型开片”,换句话说,就是凡是带有这百思特网种开片纹的釉都称之为“官窑型釉” 。
图3:北宋官窑不同底
我们再仔细看看它的底就会发现,那种自然形成的开片,那种“堰翘”,那种相互穿插的开片纹,而且薄厚不均的釉,非常自然,没有一点人工的意识,釉薄者偏紫灰,映透胎骨的颜色,釉厚者偏青,那是釉层叠加后釉的反光折射相互遮挡,已经看不到釉下映射的胎骨,尤其在圈足转折处积釉较厚,形成天青色的效果,三个细小的“芝麻钉”支烧,明显是清凉寺风格,显示了它那高贵的身份,整器满釉裹足,完全符合北宋汝官窑的特征条件,从这件笔筒的釉质看,应该已经是“北宋官窑”晚期作品了,因为初期还是延续清凉寺的工艺,釉的开片还与清凉寺的“蝉翼”纹接近,慢慢改进了釉的厚度,形成了“北宋官窑”独具特色的“官釉”特征,也就是“弃汝兴官”另立官窑的“北宋官窑”,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各大博物馆看到的“传世汝窑” 。
图4:北宋官窑不同口部
我们再来看看其它造型特征,它的口是平而内收的,这一点刚刚好是符合时代流行的款式,我们参照“北宋官窑”的瓶、壶都有这种内平收口 。这种往内平收的口在宋代的官窑、耀州窑、龙泉窑器物上都有体现 。
图5:北宋官窑瓶口
那有人会说你为什么说它是北宋的呢?首先它的“芝麻钉”工艺是北宋汝窑特有的,说不定是宋徽宗文案上的笔筒?再可以对比一下宋代的时代风格,和各地区的特有风格 。
图6:大英博物馆藏南宋官窑琮式瓶口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这件南宋官窑琮式瓶的口部,是不是也是向内平收的呢?
图7:大英博物馆藏南宋官窑琮式瓶
我们知道南宋时期有记载:“袭故京遗制”,很显然,这种内收瓶口就是沿袭北宋官窑的旧制而做的 。我们不承认自己人的判断,常常说是“臆造”,那英国博物馆藏的东西我们总该信了吧,真是外来的和尚总会念经啊 。
图8: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釉弦纹炉
国内的博物馆里也有收藏南宋龙泉窑三足弦纹炉,无独有偶,它的口也同样是内收平口,这些都证明了一点,“袭故京遗制”的一种延续性,它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传承的 。
图9:清代黄花梨笔筒
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明代中、晚期文人墨客中比较推崇,也是介于竹子本身的气节,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世界,竹笔筒便开始流行于文房中,尤其是江南地区文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又盛产竹子,加上江南艺人们精巧雕琢过的竹子,作为文房的笔筒十分贴切,从著名的嘉定朱氏父子(朱松邻、朱小松)、和第三代的朱三松,竹雕笔筒便开始大量流行起来,也带动了木制笔筒的创作,到清代的周芷岩等竹木雕大家,一时竹、木、牙雕笔筒风行起来,还出现了很多专门雕刻笔筒的名家不计其数 。
【北宋官窑笔筒 笔筒图片】
图10 :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代竹雕笔筒
深浅浮雕、立体雕、透雕、竹黄等等各展神通,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的各种材料的雕刻笔筒 。
推荐阅读
- 探究民俗学研究新方法 中国民俗学
- 喝茶,不懂礼仪怎么行 饮茶礼仪
- 心脏支架术后一般能存活多少年? 心脏支架手术的寿命
- “为难”用英语这么说 为难英文
- 年轻人十大创业项目是哪些? 年轻人做什么生意好创业
- 一见倾心,再见倾情,我爱你此生不渝 一见倾心再见倾情
- 中药师自己用的美白秘方 中医美白配方
- 小学高年级优秀作文:我的父亲 小学生作文我的爸爸
- 我是未来的丈母娘, 我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