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技术总结分享! 醒脑开窍( 二 )


【治则】疏肝解郁,调神启闭 。
【选穴】主穴以内关、水沟、上星、印堂、百会为主 。配穴为:局部与循经辨证相结合,如心情抑郁、善太息、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加膻中、廉泉、丰隆;急躁易怒、咽干、口苦、目赤者加太冲、行间、风池;心神不宁、神疲、健忘、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四神聪 。
【操作方法】先取双侧内关穴,进针25~37mm,施捻转提插泻法;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针刺7~13mm,用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上星沿头皮刺向百会,捻转泻法;印堂网平刺7~13mm,提插泻法;百会沿头皮针刺13~25mm,捻转补法 。随证取穴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施以针刺手法,留针20~30分钟 。
(三)脏躁病(癔病)
妇人无故悲伤,不能自控,甚或哭笑无常,频作呵欠者,称"脏躁" 。其主要病机为阴血亏耗,五脏失于濡养,而致五志之火内动 。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则】醒脑开窍,疏络强筋 。
【选穴】主穴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 。配穴:以对症、循经为主,如癔病性抽搐取后溪、申脉、血海等;癔病性呕吐取天突、足三里、中脘;癔病性瘫痪取委中、环跳、极泉;癔病性失明取睛明、四白、风池;癔病性失语取天突、廉泉、金津、玉液 。
【醒脑开窍技术总结分享! 醒脑开窍】【操作方法】先针刺双侧内关穴,进针25~37mm,施捻转提插泻法 。继刺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7~13mm,用重雀啄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取双侧三阴交,施提插泻法 。针刺配穴时,均采用提插或捻转泻法 。每日针刺2次,每次留针30分钟 。
(四)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骨关节病变)
顽固性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缠绵难愈 。古代医家认为疼痛为经脉气血不通,取穴多以局部为主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使道闭塞不通"之意,认为疼痛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经脉气血的运行又与心和神关系密切,神能导气,气畅则道通,通则不痛,"心寂则痛微" 。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则】调神理气 。
【操作步骤】重用内关、水沟理气调神,"调其神,令气易行",能收"以意通经"而镇痛之效 。
内关:直刺13~25mm,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
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7~13mm,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随证取穴均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施以针刺手法,留针20分钟 。
运用醒神之法止痛,范围广泛,无论感冒及内伤头痛;痹症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兼或胃痉挛、胆道梗阻、泌尿系结石甚至心绞痛等各种内脏绞痛,还是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各种神经痛,以及急性扭伤、跌打肿痛等施用本法,在常规治疗不满意时使用此法可缓急止痛,立竿见影 。
(五)眩晕(颈性眩晕)
本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诱发 。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法治则】醒脑开窍 。
【操作步骤】取穴:按醒脑针刺法取内关、水沟、风池、完骨、天柱、合谷、颈椎夹脊穴;按小醒脑针刺法取印堂、上星透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 。眩晕急性发作时先采用醒脑针刺法,程度减轻后采用小醒脑针刺法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