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无知是什么意思( 二 )


这时候一旦出现一些错误的知识,或者过时的知识封装,那么你就很容易忽视他们的原理,从而自然的接受这些知识,对其中的错误视而不见 。
所以有时候仅仅知道一个道理,但是理解不透彻,不接受反驳,其实是不是也是一种无知呢?
除了常识带来的无知,还有一种无知是善意的,故意创造的无知 。
比如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世界,都是大人们故意想让我们看到的,因为他们想让我们保持纯真,想要我们不去接触那些不好的事情 。
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刻意制造着这种无知——也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
很多知识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一旦打开,就是灾难,当年后悔做出原子弹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害怕触碰人类基因克隆的也不在少数 。
更不用说拒网绝去研究生化武器了 。
所以美好的本质,纯真的本质,有时候需要一种高尚的无知 。
有善意的创造,自然也会有恶意的创造,恶意的创造无知背后,大部分是为了纯粹的利益 。
比如我们早就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过去很多烟草公司,都在利用媒体散播吸烟无害论 。
再比如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提振士兵的士气,极力的缩小了自己的伤亡人数,夸大了敌人的伤亡人数等等 。
再比如现在信息流的各种互联网产品,把我们困在一个个信息茧房里,让我们少了很多旧信息和新信息连接的机会,也在创造着一种无知 。
那么,在社会发展创造的无知里,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作者詹姆斯史密斯也给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只看一个孤立的信息,要在信息之间建立连接,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 。
比如单独看2016年的婴儿死亡数,竟然有420万,你就会觉得现代的医疗技术也太烂了吧?
但是往前看每一年,你就会发现从五十年前的上千万到现在,现代医学进步还是非常快的 。
再比如,每一个封装的知识,都去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每一个道理,都去思考一下它不成立的前提,这样才能知道这些知识到底对不对?
也就是说,重要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往这个知识的路径 。
相比于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多少通往知识的途径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牛会说,一本书里最不值钱的是结论,最值钱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 。
我们不一定掌握很多知识,但是要掌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