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中心( 八 )


《寒食》中心

文章插图
小寒时节与养生文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 。”民谚也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小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一定要做到“早睡晚起” 。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白天在阳光充足是晒晒太阳,晚上睡觉前,“泡泡脚”;时间如果充足的话,可以“早晚泡泡脚”,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为宜 。根据自身需求,可以适当加“盐、花椒、姜”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 。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冬季泡脚有助于驱寒保暖,科学泡脚还能祛病强身、补肾、通经络 。在进行户外的运动,要慢跑、快走、踢毽;根据当日的天气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与地点,最好在阳光下锻炼;要避免在大风、大雪、大雾、大寒中锻炼 。不宜“快跑、剧烈运动” 。寒冷的冬季,这个时候是自然界的阳气属于封藏的状态,是万物潜伏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 。小寒养生,注意三暖:“暖头、暖足、暖背 。”“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人的头部是平衡整个身体热量的最主要部位 。小寒节气处于三九的前后,此时,身体处于适应寒冷天气阶段,若头部受寒,极易引起感冒、咳嗽、发烧 。此季节一定要保暖;补阳!脚底是各经络起止汇聚处,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因此,最近到立春前,入睡前都别忘记泡脚 。
《黄帝内经》强调了冬日养生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寒节气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 。而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在饮食上可吃些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时节,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饮食原则应以温散风寒、健脾暖胃为要 。
《寒食》中心

文章插图
小寒时节与民俗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小寒节气在二九和三九之间,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最适合冰上走 。民间有这么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茶文化”,即养生又驱寒,出汗排毒!
画图数九: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市场上火红的春联,吉祥的福字,无不在提醒着人们,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 。
探梅:小寒的时候,天气正冷,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 。
吃冻梨:北方人认为,把梨(“离”)冻住,就意味着永不分离;吃上一口冻梨,寓意团团圆圆,岁岁不相离 。
吃菜饭;南方人对“小寒”颇为重视,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做成香鲜可口的“菜”.
《寒食》中心

文章插图
小寒时节诗词与俗语
1.(宋)卢钺《雪梅》节选:““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
2.《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3.“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4.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