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有关读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有关读书的故事】有关读书的故事(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阅读,参与保护知识产权 。
但是,根据世界阅读组织统计,古代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却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 。
中国人是否自古就是这样,不爱读书,不愿读书呢?
答案是否定的 。
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刻苦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看看我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
悬梁刺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打瞌睡 。形容刻苦发奋读书学习 。
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
“悬梁”讲的是东汉时期孙敬的故事 。出自班固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酷爱读书,常通宵达旦,人称“闭户先生” 。
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 。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 。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 。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

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有关读书的故事

文章插图
(图)悬梁刺股
由于孙敬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大学问家 。
“刺网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 。出自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 。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 。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 。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 。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 。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
负薪挂角:背着柴草时,把书挂在扁担前面;放牛时,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随时准备读书 。指抓住劳动的间隙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畏辛苦 。
这个成语故事由“负薪”和“挂角”两个故事组成的 。出自宋朝王应璘编著的《三字经》中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负薪”指的是汉朝的朱买臣 。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网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把要读的书挂在扁担上,砍柴累了,他就拿出书看一看 。由于勤奋刻苦,朱买臣后来被人举荐,当了会稽太守 。
“挂角”指的是隋朝的李密 。李密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没有时间读书,于是,他每天去放牛,都把要读的书装在书包里,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就这样,李密长大后也是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
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有关读书的故事

文章插图
(图)晋朝孙康映雪读书,谢长明(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