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惯用语词语,潮汕话民间感叹词( 二 )


廉[niam3] 。
廉 , 潮语用为表棱角之量词 , 《潮汕方言词考释》有详考(4) , 今略作补苴 。《神农本草经》卷四:“连翘……一名三廉 。”马继兴等先生注云:“一名三廉 , 《和名类聚抄》卷二十引《本草》作‘一名三廉草’ 。”(5)连翘别称“廉”或“三廉草” , 当由其茎呈三棱状而得名 。
飞尸[pue1 si1] 。
潮语称突然间咽喉刺痛而吞咽困难为“食着飞尸” 。“飞尸”本为神名 ,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土公、飞尸、咎魅、北君、衔聚、当路、直符七神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以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注为“五尸” , 云:“凡五尸 , 即身中尸鬼接引也 , 共为病害 , 经术甚有消灭之方 , 而非世徒能用 。”(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飞尸候”云:“飞尸者 , 发无由渐 , 忽然而至 , 若飞走之急疾 , 故谓之飞尸 。其状 , 心腹刺痛 , 气息喘急胀满 , 上冲心胸者是也 。”(7)又卷四十二“妊娠飞尸入腹候”云:“飞尸者 , 是五尸中一尸也 。其游走皮肤 , 贯穿脏腑 , 每发刺痛 , 变作无常 , 为飞尸也 。”所述症候虽与潮语“飞尸”略有出入 , 论其语源理据并无二致 。《本草拾遗》卷六“鲩鱼”条:“鲩鱼 , 无毒 。主喉闭、飞尸 , 取胆和暖水搅服之 。鲩似鲤 , 生江湖间 , 内喉中飞尸上 , 此胆至苦 。”此处“飞尸”当近于潮语所指 。
时行[si5 h?觗5] 。
潮语称流行病为“时行” , “行”读[h?觗1] , 与通常读[k?觘?觔1](行走)读[haη1](操行)异 , 故宜表而出之 。古称流行病为“时行”、“时行病”、“时气病”、“天行” , 如《肘后备急方》卷二“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即得病 , 曰阴易 , 杀人甚于时行 , 宜急治之 。”《诸病源候论》卷九“时气候”云:“时行病者 , 是春时应暖而反寒 , 夏时应热而反冷 , 秋时应凉而反热 , 冬时应寒而反温 , 非其时而有其气 , 是以一岁之中 , 病无长少 , 率相似者 , 此则时行之气也 。”潮语“时行”当即“时行病”简称 , 犹言“天行” 。同书卷四十六“时气病候”云:“时气病者 , 是四时之间 , 忽有非节之气……其气伤人 , 为病亦头痛壮热 , 大体与伤寒相似 , 无问长幼 , 其病形证略同 。言此时通行此气 , 故名时气 。世亦呼为天行 。”
内伤[lai6 siaη1] 。
传统医学中“内伤”有二义 , 一为病因 , 即因七情六欲过度而伤损脏气为“内伤” , 如《汉书•艺文志》:“及失其宜者 , 以热益热 , 以寒增寒 , 精气内伤 , 不见于外 , 是所独失也 。”一为病名 , 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之病患 。以上二义潮语通常读为[lai6 sie1] , 而专指痨病则读[lai6 siaη1] 。俗语云:“好合癞滒同床 , 孬合内伤对门 。”
空心肚[k ‘aη1 sim1 tou2] 。
空腹 , 潮语称“空心肚”或“空心腹” , “肚”亦腹也 。古时以为饥饱服药关乎疗效 , 《神农本草经》卷一《序》云:“病在胸膈以上者 , 先食服药 。病在心腹以下者 , 先服药而后食 。病在四肢、血脉者 , 宜空腹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 , 宜饱满而在夜 。”“空腹”或称“空心” , 《肘后备急方》卷三“老疟久不断者”方:“藜芦、皂荚各一两(炙) , 巴豆二十五枚 。并捣 , 熬令黄 , 依法捣 , 蜜丸如小豆 。空心服一丸 , 未发时一丸 , 临发时又一丸 , 勿饮食 。”敦煌写卷《杂方术•疾风方》:“……取黑名 , 余药弃之 。晒干 , 盒中盛之 , 每日空心酒下四十丸 。”(《伯》3093)(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