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喜闻乐见的体裁,那就是咏物诗 。诗人们将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融入笔端,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鸟虫鱼都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诗人们在细致描摹自然万物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种种感情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像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就是一首借碧绿的垂柳赞咏温暖的春风的咏物诗,贺知章脍炙人口《咏柳》也被选进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家喻户晓的诗篇 。在我国诗歌的长河中,提起熟知的咏物诗,那是不胜枚举的 。
咏物诗,看似是写物,实际上上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怀与思想 。也可以说是诗人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寄予在所咏之物中的主观认识来体现人文思想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咏物诗中的物往往代表着诗人自我形象或者境况 。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杰出的代表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林逋的《山园小梅》所咏之物就是“岁寒四友”之一的梅花,诗歌写出了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格美 。诗人将梅花人格化,以梅花的凌寒独立、暗香浮动、凛然冰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隐逸的生活状态和情趣,两者在精神层面上高度契合 。
古代诗人很喜欢咏物诗的创作,有的咏物诗是对事物的直接描摹,表达诗人的喜好和情趣;有的咏物诗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生命感悟,亦或在诗歌中寄寓美好的愿望,亦或通过生活中的哲理,或表现诗人的生活情趣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也就是说写咏物诗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 。
陶渊明咏菊,抒发的是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的是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晚唐有一位诗人郑谷,因为写诗赞咏鹧鸪,诗人由此得到“郑鹧鸪”的雅号 。郑谷笔下的鹧鸪非常传神,读他的鹧鸪诗,往往能将人带进诗人营造的诗歌意境中 。郑谷的这首《鹧鸪》诗是这样写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鹧鸪,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类,它外形似雌雉,羽毛斑斑点点,远远望去,如同披着一件斑斓醒目的外衣 。
鹧鸪叫声嘶哑,因为唐代诗人李群玉在《九子坡闻鹧鸪》一诗中有“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两句,所以后来的人往往用“钩辀硌磔”来形容鹧鸪的叫声 。
正因为鹧鸪叫声听起来很幽怨,所以鹧鸪成为了古人寄托情思的载体,也可以说是古人生命体验的一种写照 。鹧鸪的叫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
因写鹧鸪诗而得雅号的唐末诗人是

文章插图
古代不太不太便捷的交通,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出行,也带来了时空上的阻隔 。对于出行的游子,寓居他乡的行人,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所以古人会有“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的情感流露,也有“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的无可奈何,李商隐甚至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离愁别绪与苦闷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