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红( 四 )


在夔州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在这里留下了430余首作品,占其传世诗作近三分之一,其中律诗数量多,质量高,是杜诗也是唐诗的最高成就 。如初到夔州时的《白帝城最高楼》,感叹时代动荡不安,盛世已去,个人身世飘零,壮志难酬,其沉雄之气,令人回肠荡气 。《夔州歌十绝句》,展示夔州风光,描写风土人情,是文人竹枝词的杰出代表;《秋兴八首》是杜甫最重要组诗,时代与个人的二重悲剧通过历史与现实,长安与夔州,繁华与凋敝等多重对比的手法得以深刻展示 。对仗精工,文字精美,堪称杜甫组诗也是律诗中的极品 。《咏怀古迹五首》怀念庾信、宋玉、刘备、诸葛亮、王昭君等重要历史人物,托古寓今,致敬壮志未酬的历史人物,表达的是深刻的理解和自伤 。还有《壮游》《昔游》《八哀诗》《诸将五首》《又呈吴郎》……在这大批杰作中,更有后世誉为“旷世之作”“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重阳登高之作,既是杜甫抒写内心世界的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留给奉节最珍贵的遗产 。作为橘官,杜甫是衣食无忧的,但其忧国忧民情怀从未减退 。杜甫深切关注的各种社会弊端,在夔州也无例外 。夔州柑橘“三寸如黄金”,朝廷的“霜橙香橘”,正是此地所贡,但“邦人不足重”,因为民众迫于豪吏所侵,苦不堪言 。夔州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辛:“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这就是诗人身边之事,眼中之景 。夔州如此,王朝可见!季节的肃杀和时代的衰微在此时此地是如此高度地吻合,富有象征意味,因而诗人的伤感也正是对一个王朝大厦将倾的悲悼 。不尽长江,汹涌澎湃,与诗人家国情怀的执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在内心激荡起的波澜何其相似 。无力回天的悲凉,在“万里百年”一联的对仗里得到尽情的表达,也给后人无限阐释的空间 。多层意绪的递进,复杂心绪的难言,表现的就是一个伟大诗人“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无尽忧患和哀伤 。其博大的情怀,感动着世世代代的读者 。
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离开了这座历史名城,并不是因为夔州山太高,水太急,雾太重,而是命运的指引 。他将橘园送给朋友,公田转由官府安排他人管理,诗人开始了最后的追寻与求索 。
今天,柑橘已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的日常果品,大江南北,随处可见 。奉节柑橘,因为诗圣的恩惠,橘农们的长期精心培育,在众多柑橘品种中一枝独秀,成为奉节的名片 。杜甫在这里,写夔州,写社会,写人生,他的诗歌,已是中国诗歌的不朽经典;诗圣杜甫,早已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的世界文化名人 。
橘与诗,是杜甫留给奉节的,也是留给世界的丰厚遗产 。
这正是:诗城奉节,柑橘原乡 。橘官杜甫,万古流芳!
奉节地名变化来由
赵贵林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 。
天上的朝霞把长江水映得一片火红,晨辉透过白帝城下永安宫的窗棂,洒在章武皇帝的木榻上 。奄奄一息的刘备经过一整夜的昏昏沉沉,早上似乎有一点好转,他半靠半坐,抬头看了看榻前的人们,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千言万语,让他难以启齿 。
自己一生折而不挠,创业建国,三年前登基时踌躇满志,却想不到关羽失荆州,亲征东吴,二十多万生机勃勃的将士,竟然大多丧身火海 。退回白帝城时,仰望巍巍山川捶胸跺脚,仰天长啸:“竟然被陆逊挫败、侮辱,这难道不是天意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