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红( 三 )


其中,李白在这里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名篇;杜甫在奉节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下400余首诗,占了他一生诗作的1/3,数量与水平都达到了杜诗的巅峰 。
进入新时代,奉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决定依托“生态”和“人文”两大宝贝,着力把生态、资源、区位和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倾力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唱响了“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核心品牌 。
杜甫一生做官不多 。他做过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等,人们大多不知道,杜甫还在奉节做过近两年的橘官 。
柑橘,本是南方的特产 。大家最熟悉的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批判权贵奢靡和贫富悬殊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朱门奢靡生活的内容之一,就是”霜橙压香橘” 。在交通不便的唐朝,南方的橘柑,是北方不易品尝到的时鲜,只能是帝王和皇亲国戚才能享用到的贡品 。张九龄在其著名的《感遇》诗中,也借橘的命运表达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可见橘在唐朝时的珍贵 。
而四川的橘,则是南方的代表 。杜甫在成都、彭州、阆州期间,多有对橘的描写和赞美 。如“丹橘露应尝”“秋日野亭千橘香”“黄知橘柚来”等 。
公元765年5月,杜甫作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决定,离开飘泊数年的西南,回到北方 。他从成都启程,沿长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忠州、云安,于766年暮春到达西南重镇夔州 。入得夔州,只见“此邦千树橘”《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到了橘乡,生活岂能与橘无关!杜甫得到地方官柏茂琳的帮助,置地四十亩作果园,柑橘成林,还代管百顷公田 。那公田颇有来历 。史载,公孙述据守夔州,屯兵积粮,于水滨开垦稻田百顷,其稻米品质颇佳,为蜀中第一 。公田收入用作诸官俸廪 。以后改朝换代,公田性质未变 。杜甫在夔州,享受着官员待遇 。他在《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甘园》《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夔州歌十绝句》诗中,对橘园和公田都有记载 。
这果园和公田管理,既是杜甫生活的来源,也得以亲身体验农民的艰辛和快乐 。美名久闻的橘,不再是想像中的佳果,而是身临其间触手可及的珍爱了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瀼西草堂周边就是大片柑橘林,暮春时节,开门推窗,弥漫天地的橘香扑面而来 。金秋时节,则是硕果累累,满目金黄 。老身多病的杜甫不必亲自耕田犁地,但有暇之时,也会拄杖在田间地头走走,与农夫闲话桑麻,偶尔“耕稼学山村”,见证春种秋收的全过程 。“丹橘黄甘此地无”,说的是他园中的柑橘,独冠夔州 。收获时节,杜甫品尝甘甜的奉橘,进食清香的米饭时,也会暂时忘却现实社会的纷扰 。
奉节人民珍惜伟大诗人在千年前与奉节柑橘的不解之缘,亲切地称杜甫为“橘官” 。这是杜甫不多的官职中,最接地气的一个 。
橘官的日子,平淡而充实 。但杜甫的内心,却似三峡江水汹涌澎湃 。他沿江而下,不是来旅游,更不是寻找安身之所 。诗人在等待时机,在观察时局,他要择机而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才是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国计民生的杜甫 。在瀼西草堂期间,杜甫漫步在橘园里,行进在稻田埂,沉思在长江岸,攀登夔门两岸刺天的赤甲白盐,他思绪万千,关注着现实社会,思考着历史走向 。个人几十载的宦海沉浮,大唐几百年的盛衰变迁,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他面对复杂的现实政治和深刻的社会危机深入思考,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命运进行深刻反思 。杜甫关注和思考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局困境: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盛世难再,颓势不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杜甫心系于此,心忧于是 。形之笔墨,一系列艺术上炉火纯青、思想上深刻凝重的作品井喷式呈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