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粽子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 , 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
【粽子名称的由来是什么】因地区不同,从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 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 , 因此汉晋时的粽子 , 多做成角形 , 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粽子的名称也经过很多变化,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 , 所以称“角黍”或“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