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____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____杜牧《泊秦淮》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____屈原《国殇》
【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哪些?】12.愿得此身长报国 , 何须生入玉门关 。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6.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____屈原《离骚》
1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描写大禹的诗句《自蜀江至》(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
水流天地内 , 如身有血脉 。
滞则为疽疣 , 治之在针石 。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
《禹祠》(陆游) 我昔下三峡,南宾系归舻 , 渡江谒神禹,拜手荐俎壶 。
寿藤枝如蚪,巨柏腹若刳,门庭虽日荒,殿寝犹枝梧 。
巴俗喜祷祠,解牛舞群巫 。
巍巍黻冕古,食与夷鬼俱 。
圣度固兼容,臣愤独不摅 。
还乡瞻庙貌,嬴政久已除 。
岳牧俨如生,想像闻都俞 。
廓清虽可喜,欲退复踌躇 。
念昔平水土,棋布画九区 , 岂知千岁后,戎羯居中都 。
老虏失大刑,今复传其雏 。
直令挽天河,未濯腥膻污 。
夷鬼细事耳 , 披攘直须臾 。
天下雠不复,大耻何时袪?蚩蚩谓固然,此责在吾徒 。
挥涕洒庭草,谁怜小臣愚?《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波滔天 , 尧咨嗟 。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
被发之叟狂而痴 ,  清晨临流欲奚为 。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
虎可搏,河难凭 , 公果溺死流海湄 。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 箜篌所悲竟不还 。
《九华山歌》(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 。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
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 。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
宣城谢守一首诗 , 遂使声名齐五岳 。
九华山 , 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 , 焉能籍甚乎人间 。
《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包秘监判》(孟翔) 昔人恣探讨,飞流称石门 。
安知郡城侧,别有神泉源 。
疏凿意大禹,勤求闻轩辕 。
悠悠几千岁,翳荟群木繁 。
奇状出蔽蔓,胜概毕讨论 。
沿崖百丈落,奔注当空翻 。
下如散雨足,上拟屯云根 。
变态凡几处,静神竟朝昏 。
渴贤寄珠玉,受馥寻兰荪 。
萝茑罥紫绶,岩隈驻朱轓 。
方思谢康乐 , 好事名空存 。
大禹治水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 ,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
大禹治水的词语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 , 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
舜帝继位以后 , 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
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 , 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 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 , 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 , 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 , 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 , 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 。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
拓展资料: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 , 负责治水 。
大禹率领民众 , 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 , 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 , 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 。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 , 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
...
大禹治水 简要故事情节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 , 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 , 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 , 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 , 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 , 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 , 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
...
大禹治水的故事.志高任重 禹为鲧之子 , 又名文命,字高密 。
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 , 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
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
尧对鲧不大信任 。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 , 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 , 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 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
禹新婚不久 , 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
有一次 , 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 , 婴儿正在哇哇地哭 , 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
当时 , 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 , 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 , 闹起水灾来 。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 , 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
这样 , 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
编辑本段河伯传说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 , 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 , 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
地面上七股八道 , 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 和黄河打交道 。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
冯夷很得意 , 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
这里的水不深 , 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 , 突然河水涨了 。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
冯夷死后 , 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 , 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
冯夷喜出望外 。
满口答应 。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 , 束手无策 , 发了愁 。
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 , 画幅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 , 一心要画幅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搭理他 。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 , 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 , 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 。
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
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 , 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 , 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 。
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 。
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 , 再没有露面 。
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 。
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 。
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 , 要去找河伯 。
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 。
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 。
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 , 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 , 连尸体都没找到 。
后羿非常恨河伯 , 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
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 。
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 。
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 。
他抬头一看,...
关于大禹治水的资料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
他是黄帝的后代 ,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 , 任崇伯和夏伯 , 负责治水 。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 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大禹雕像作 。
鲧采?。⑺赐恋玻⒌牟呗灾嗡?。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
"禹拜谢说:"是?。?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 , 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 , 还疏通了田间小沟 , 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 。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 。
"皋陶说:"是?。∧阏夥八档谜婧?。
"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 。
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
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 。
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 , 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
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 , 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 , 在群山中开道 。
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
人的损失就更大 , 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 , 坚持劈山不止 。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 , 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 , 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 , 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