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 , 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 , 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 , 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 , 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 , 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 , 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 , 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 , 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 , 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 , 在篇幅,用韵 , 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致发展历程,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体裁(体制)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 , 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 , 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 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 , 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 , 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 。
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 , 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 , 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 , 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
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 , 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 。
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 , 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 。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 , 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
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
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 , 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 。
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 。
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 。
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
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 , 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 。
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 , 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 , 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 , 称“竹林七贤”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 。
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 。
总体来说 , 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
司马炎代魏称帝 , 建立西晋 。
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 , 描写繁复 , 辞彩华丽,诗风繁缛 。
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 。
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 。
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 , 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 , 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 。
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
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主要历经了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 , 到五言七言已经及杂言,到前格律诗,到最终形成的格律诗 。
(包括古白话诗,以及词,散曲,和新诗 , 本文不作深究)这十一种主要形式 。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
在古代文学的河流里追本溯源,诗歌恐怕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
如果从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派的原始诗歌开始算起,那么,诗歌的历史也就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 。
流传至今的《弹歌》就是远古时候最美的诗歌 。
《弹歌》:断竹,续竹 , 飞土,逐肉 。
相传黄帝所作的《弹歌》就是典型的二言诗,短短八个字概括了从制作工具到猎取动物的整个过程 。
实际上就是二言古谣,也可称为原始歌谣,远古歌谣,太古歌谣或上古歌谣等等 。
《礼记》和《易经》等古籍中也有类似的作品 。
这类诗歌的基本形式就是歌谣 , 它产生与先民的集体生活密切相关,他们通过歌谣来传授生产技能 , 协调劳动节奏,表达内心感受,娱乐群体生活等等 。
清代沈德潜选编的《古诗源》收录了许多远古和上古时代的歌谣,如: 《尧戒》:战战栗栗,日谨一日 。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帝力于我何有哉! 《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 , 水归其壑 。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
《卿云歌》:卿云烂兮 , 纠缦缦兮 。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而发达的文化 。
这个时期的诗歌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
如《大学》中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 , 又日新 。
但流传下来极少,部分保存在甲骨文和大型青铜器上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取得完全胜利 , 建立了新的奴隶制王朝 。
周王朝起初定都镐京(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 周文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
周王朝建立了采风制度 , 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保留了大量的民歌 。
春秋时期 , 四言诗已经十分成熟,作诗言诗蔚然成风,举凡庙堂祭祀、外交应对、亲朋酬答,都离不开诗歌的创作和应用 。
中国文化进入了第一个繁盛期 。
经过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它是最初一部以诗的艺术形式独树一帜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
从音韵学上说它仍然属于上古歌谣,但是它与二言古谣有明显的不同点,赋比兴三大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 。
感情充沛,和现代作品几乎没有隔阂 。
如爱情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 《诗经》共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此后才称《诗经》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是封建制逐步取代奴隶制的转变时期 。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儒、墨道、法、兵等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宣传政治主张,并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 。
春秋末期,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 , 如《诗》、《书》、《礼》、《乐》等,相继传入楚国,巫风盛行的这个地方,诗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屈原的创作使诗歌有了飞跃,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诗歌获得了饱满的生命力 , 把先秦文学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 。
西汉刘向把屈原及其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而成《楚辞》,它是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诗歌总集 。
与《诗经》相比,《楚辞》砌词以托意,词藻华丽 , 想象力丰富 , 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
《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 。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 , 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汉代就存在争议 。
大致说来,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招魂》仍应遵从《史记》,视为屈原之作 。
《史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为屈原的作品 。
其间荀子还著有篇幅相当长的杂言体的《成相篇》,以七言句为主 。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 。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 。
” 诗中已经出现典型的上四下三结构的七言诗句,这种形式节奏明快,音韵顺口,便于流传 。
近年秦墓出土的竹简中,也有好几首类似的歌辞 , 可见这种歌谣体在战国后期曾经很流行,已经存在形成七言诗体的萌芽 。
秦王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刘邦战胜了项羽 , 建立汉朝 ,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
西汉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所以楚辞和楚歌兴盛一时 。
楚辞孕育了汉赋,楚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 , 成就卓著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 , 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
对比而言 , 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 , 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 。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 , 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 。
明朝以后 ,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 , 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
清中叶以后 , 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
扩展资料: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 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
欧洲的诗歌 , 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 , 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
以入乐与否 , 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 , 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
《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中国古代诗词曲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发展过程及代表诗词 。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 诗歌是先秦文学的巨大成就之一 。
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文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从音乐角度上分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
这种由文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 , 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
秦代时间短促,加上焚书坑儒,思想统治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有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
到了汉代,西汉文人诗坛 , 颇为寂寞 。
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 。
值得一提的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歌诗《大风歌》、韦孟的四言《讽谏诗》等 。
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有转变,张衡的《四愁诗》虽没有脱尽骚体影响,但已具有新的气象 。
在班固、张衡的倡导下,东汉文人注意学习乐府民歌 。
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乐府诗》,其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
东汉早期作家班固写的《咏史》诗,采用的是五言形式 。
后来张衡作《同声歌》、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使五言诗的技巧上更有进步 。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 。
建安时代,由于三曹七子的提倡,终于形成了"五言腾踊"的局面 。
七言诗的创作也在尝试中 。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天竺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
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诗歌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 。
不但名家辈出 , 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百花竞放,蔚为大观 。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 , 唐代的诗歌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 , 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
二是近体诗(格律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更讲究追求声律 。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五、七言律诗(八句)和五、七言律绝(四句) 。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盛唐时期 , 诗歌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
不论是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还是近体诗,都呈现出特异的光彩 。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 ,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 , 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 。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 。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 , 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 , 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慢词,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之中 , 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于唐诗 。
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细致的比兴手法 , 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隐幽的感情,感人至深 。
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虽沿袭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 , 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 , 故使宋词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
赢得了与唐诗并称“一代之文学”的地位 。
总之 , 宋词虽被称为“诗余”,但创调数百 , 列体盈千,不仅反映了较广阔的生活,更是抒情文学的精品,其成就与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
可以说 , 词兴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
宋朝时期,当时契丹族和党项族在与宋人的长期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但尚未产生成就较高的诗、词作家,作品数量也不多 。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则继承了北宋的诗歌成就而自具面目。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
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 , 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 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天问》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
句式:五言为主 。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 , 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
《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 , 词而曲 。
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 , 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 。
古诗发展历程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 。
两汉的汉乐府诗,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魏晋时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
还有“竹林七贤” 。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鲍照等 。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碜魇恰赌纠际?。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 , 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 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 , 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 , 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 。
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 , 风姿绝代 。
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 , 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 , 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 , 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 , 号西昆体 。
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 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 。
【中国诗词历史】即苏轼和苏轼,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
到宋末,有文天祥、汪元量 。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
元代出现了散曲 。
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 。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代表作 。
明初,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 , 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歌功颂德,空廓浮泛 。
明中叶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 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
先有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矫之,继有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 , 不拘格套”,极大地冲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
稍后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人,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诗风 。
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 。
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 。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 , 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 , 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 , 抒发报国大志 , 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 , 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 。
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 , 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 。
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 。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 , 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
”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
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
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
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 , 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 , 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 , 富于平民色彩 , 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 , 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
词至苏轼而又一变 , 苏轼打破诗词界限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 , 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 , 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 。
“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
在创作方法上 , 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 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 即汉乐府民歌 。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 , 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 , 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
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 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 ,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 , 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
汉末建安时期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 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 。
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 。
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 。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 , 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 , 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 , 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 。
鲍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学概况 中国文学 , 即中华民族的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
中国文学,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 , 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自己的审美观以及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 。
发展概况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各民族文学都有各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与成就,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 。
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屯》、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蒙古族的叙事诗《嘎达梅林》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
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
以创作方法而言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
汉魏六朝,出现了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新风格的新诗体——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它们的重要标志 。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 。
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汉末出现了《古诗十九首》 , 五言诗体便基本成熟了 。
七言诗的产生要晚于五言诗 , 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 。
经过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唐代,近体诗进入鼎盛时期 。
在这个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
中国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
两者的关系发展变化经历了“乐府从诗”、“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三个阶段 。
“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组合 。
词 , 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 。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 。
到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成为可与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作家 。
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能力 。
而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而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 则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 。
由于散曲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俚语,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文学色彩,并且具有以往诗歌中少见的诙谐和幽默,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 。
同时,传统诗歌仍创作有大量作品 , 宋、元、明、清各代均数量巨大且有自身的特色,但总成就都没有超过唐代 。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的文学正宗是散文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虽然文字佶屈聱牙,但已略能叙事 , 初具文学特质 。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战争频仍,士人们纷纷献计献策、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亦得以迅速发展,其中主要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
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
由于儒、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流派,所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 。
这时期的散文 , 有感情激越、论辩性强;辞藻华美、结构严谨;多用寓言、善使比喻等特点 , 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 。
汉代散文更讲究文采,对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 。
这时期 , 司马迁的《史记》问世 , 这部巨著“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规模宏大又结构严谨,无论写景状物 , 还是刻画人物性格、抒情议论 , 都获得极大成功 。
因此,《史记》不仅被视为史书杰作,而且传记部分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
骈文兴盛之后,散文式微 。
直到唐代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文,散文才恢复了它的生机与地位 。
唐宋古文 , 直承秦汉传统 , 尤以游记散文清新隽逸、生动活泼 。
后世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 。
明清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 , 吸收唐代散文的精髓 , 融入魏晋南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赋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 。
赋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有诗的韵脚,崇尚铺张扬厉 。
骈文则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的整齐,强调对仗工稳与音律的和谐,不要求押韵 。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 , 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
所以,小说和戏曲,由于不受重视而发展较晚 。
至元、明、清时代,小说和戏曲才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如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 , 都是不朽之作;小说...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陆游写的怀念军旅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玫瑰花诗句
- 形容织布的诗词有哪些?
- 求古风原创诗词美文佳句。
- 这些星座是自恋狂最喜欢臭美
- 寂寞到这些星座开小号和自己对话
- 穿那么多衣服干嘛,天生不怕冷的星座
- 十二星座男都怎样对女友宣誓主权
- 靠!对面女同胞走过来,这些星座男竟然连正眼都不敢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