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选修课选的唐诗欣赏

找到一首类似的 , 供参考:
衣钵
文/李者也
岁岁东风浓墨泼,年年皆比上载多 。
百花斗艳复争奇 , 群芳皆欲冠而卓 。
今蝶已继前蝶衣,新燕又承老燕钵 。
代代新秀胜旧景,春事之卷添新说 。
【注】琳琅山 , 位于四川省仪陇县 。山势雄伟,中峰突兀,五条山梁均匀向五个方向延伸,鸟瞰此山,恰似一枚硕大的五角星,故称五星琳琅山 。人文景观突出“名”和“绝” , 自然景观突出“奇”和“秀” 。主要景点有柏杨湖、琳琅水库、轿顶山、药铺垭私塾、丁氏庄园、龙母宫、三国遗迹、诸葛亮驻军营地、南海蜃楼、山庄冷月等等 。尤其是琳琅山形似五角星 , 印台山形如大印,关刀山形似大刀 , 轿顶山形似大轿,插旗山形似旗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四季风光各异,春色秀美 。
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 , 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
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娉苫依崾几?。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
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 , 慢慢品味 。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
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 。
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 , 写缠绵悱恻的爱情 , 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 , 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 。
2、学生个读 , 自主欣赏 。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理解作者 。
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 , 拿出劲头来学习 。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 , 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 。
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 , 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 , 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
帮忙提供一些经典诗词赏析五、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橡树乔尔丹诺?布鲁诺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不论土地如何震颤,严酷的风神从天上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你仍然巍峨屹立 , 昂首挺身;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 。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使它丰腴而有灵性,通过土地的脏腑 , 你把根儿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 , 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
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处以火刑,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
A.开头两句,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 。
“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定会结出硕果 。
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
【解析】D项说:“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是老橡树的自白,不正确 。
诗中的“我”字是诗人自称,这两句诗是布鲁诺在“老橡树”精神与品格的感召下明志奋进的宣言 。
【答案】D
《陌上桑》诗词赏析《陌上桑》诗词赏析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 , 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 , 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
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
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 。
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 , 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 。
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 , 于是赴沂水而死 。
与秋胡故事相比 , 《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 , 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 , 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 。
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 。
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
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 。
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
全诗共分三解 。
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 。
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 。
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 , 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 。
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 , 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 。
《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 。
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 , “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 。
第二、三解 , 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
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 。
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 , “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 , 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 , 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 。
读完全诗 , 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 。
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 , 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 。
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 。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 。
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 , 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 , 花不待言矣 。
”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 。
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 。
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 。
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 。
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
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 , 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
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
《陌上桑》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
如何做“诗词鉴赏”一类的高考题,最好举例并分析如何回答一、帮你梳理——古诗词中常见的开放型鉴赏题型高考古代诗歌“开放型鉴赏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
没有唯一的答案,以自主选择、答案多元为特点,学生见仁见智,可以充分展示鉴赏个性 。
它是一种与能力立意及课程改革新理念相适应新题型 。
近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开放型题,它们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特点:第一,设题往往用“是否同意(或看法如何)” “哪字更妙”“可否换成”“从什么角度”等形式;第二,设题往往有“请说明理由”“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等要求 。
进一步审视 , 又可发现诗歌开放题鉴赏题解题的两个相应规律:第一,虽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中自由选择一个角度答题,但是必须选择准确,表述明确;第二,答案虽然具有多样性,可以畅所欲言 , 但是重在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有很强的的定向性、论证性 。
概而言之,开放性鉴赏题命题和解题规律就是“自选角度答题,重在言之有理”;其解题思路和要领就是选准角度明旨,聚焦定位析理 , 三段论式表述 。
二、 助你开窍——方法与规律总结(答题角度提示):解答这类题的具体步骤与要领如下:第一步:选准角度亮观点 。
所谓角度 , 就是解题的切入口,也就是对作品“选择一个艺术点”或者“选择一个看法”进行评价 。
选择时应抓住自己最有把握言之有理的一个角度作为解题的切入口 。
答题行文时,最重要的是把角度变为论点,以统领全文 。
确立论点,亮明观点 , 定位一定要准 , 因为它既是鉴赏评价的灵魂 , 又是行文的论点 。
第二步:聚焦定位讲理由 。
所谓聚焦定位,就是讲理由紧扣确立的观点 。
所讲理由,就是根据所立观点,运用分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阐述和揭示 。
讲理由时要叙议结合 , 重视分析和说理 。
“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是开放型鉴赏题答题的原则,答题时最好用简洁的语言或术语来作答,答出要点来 。
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的 。
只要抓住了要点,关键点,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
第三步:呼应观点作结论 。
所谓结论,就是对鉴赏具体分析评价后,从以上具体理由中概括出对文本总的看法,水到渠成地强化中心论点,并与中心论点首尾呼应,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铁律落到实处 。
综合以上三步所述 , 对一个开放型鉴赏题 , 任选一个角度并不困难,而怎样用文字有理有序地表述答案却有一定的难度 。
只要遵循三段论表述的思路,即观点+举例析理+得出结论,那么,答题的程序就变得简单明了,答题的内容和阐述的道理也比较容易具体了 。
例: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 。
②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
⑴《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3分)⑵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上题共8分.(1)(3分)“迟”字 。
第二句写已到二月,垂杨还未挂绿;第三、四句对比写出边地河面上的结冰刚刚融化,长安的春花已经凋谢 。
【有没有人选修课选的唐诗欣赏】整首诗表现了边地春天来得“迟”的特点 。
(答出“迟”字给1分,分析得当给2分)(2)(5分)答题示例:同意 。
两句都写出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二月垂杨未挂丝”直接描写景物,“羌笛何须怨杨柳”以乐声虚写景物,用了拟人手法 , 二者都借边塞风物表现了边地的荒凉和寒冷,抒发了边塞将士因战地的艰辛产生的思乡之情(内心的悲苦) 。
不同意 。
虽然都写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但“二月垂杨未挂丝” 对边地风物的介绍 , 更强调边地的荒寒;“羌笛何须怨杨柳”更突出了乡思离情,却也蕴含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
(答出“同意与否”给1分 , 从形象、抒情的角度分析分别给2分)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