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诗词

如果满意请尽快采用!
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写给三个妻子的诗词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 。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 。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 。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 。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 。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 , 想为这个水池取名 。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 。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 。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 。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 , 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 。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 , 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 。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 。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 。”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 。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 , 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 。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 。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 。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 , 只能远看,人一走近 , 他就隐身于泉里,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 。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就是指的此事 。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 。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 , 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白发重逢此寺僧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 。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 。于是他捐囊封土,筑墓建祠,即今所存的“苏坟山” 。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 。可为凭吊者识 。二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蝶恋花》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 。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 。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 。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 。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 , 一天晚上 , 堂前梅花盛开 , 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 , 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 。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 。”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 , 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 。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 。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 , 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 , 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 。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 , 疼爱不分彼此 。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 , 那里江山秀美 , 岷江穿境而过 。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 , 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三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江城子》这首词的作者有争议,很多宋词选本都说它是叶梦得的词,但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却将它收录苏轼门下 。由于词意比较含蓄,似乎没有太确切的资料能证明是苏轼还是叶梦得所作,也似乎没有人去考证过 。但我认为,仅从词的本身来看,是苏轼作品的可能性更大 。一个作者的写作总有一定的风格和模式,尽管他也许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不同的创作,然而习惯的痕迹依然能找到 , 这首《江城子》也是如此 。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出现频率较大的、也就是苏轼爱用的字词,《江城子》中有的字词正是如此 。词中的“银涛”苏轼就爱用,不过叶梦得也用过,最早李后主还直接写过“银涛无际”,因此不足为凭 。其他方面 , 比如,词中的“落霞明”,我们在苏轼的《江城子?凤凰山下》中可以找到“晚霞明”这样类似的句子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置于苏轼的作品中更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苏轼描写哭泣时好像很喜欢写“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惟有泪千行”(《江城子·记梦》,“东风吹破千行泪”(《蝶恋花·雨后春容》),“枕前珠泪,万点千行”(《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佳人千点泪”(《菩萨蛮·秋风湖上》)等 。“幽”恰好也是苏轼爱用的字,如“幽人独往来”(《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伴君幽独”(《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幽梦里,传心曲”(《满江红?忧喜相寻》)“幽花香涧谷”(《临江仙·四大从来》),“小园幽榭枕苹汀”(《南歌子·山雨潇潇过》),“惊破绿窗幽梦”(《昭君怨》) , “幽恨终难洗" (《蝶恋花·雨后春容》),“幽人自感”(《哨遍·米折腰》),“幽欢却是寻常”(《雨中花慢·邃院重帘〉)诗句中的“幽”字更是不计其数,如“幽人先已醉浓芬”“谁信幽香是返魂”“幽人夜度吴王岘”“只有名花苦幽独”“明月入户寻幽人”等等 。就是苏轼在苍梧写的另一首诗里,也有“幽人拊枕坐叹息”这样的句子 。“寄”字也是如此 , 苏轼诗词中这个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如“欲寄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须信人生如寄”(《西江月·莫叹平齐》),“遗恨寄沧洲”(《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 , “吾老矣,寄余龄 。”(《江城子·梦中了了》),“独求僧榻寄须臾”(《瑞鹧鸪·城头月落》) 。诗句中的就更多了,如“云海西望寄此身”“十年归梦寄西风”“小阁藤床寄病容”等等 。云海”也正是苏轼词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如刚举的“云海相望寄此身”,如“云海天涯两渺茫”《南乡子?东武望余杭》 , 如“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满庭芳?三十三年》,“古来云海茫茫”(《水龙吟》)等等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江城子》里面有多处苏轼常用的字词,带有浓厚的苏轼风格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这句正是苏词的有力佐证 。因为这首《江城子》在被当作叶梦得词的时候 , 题为《湘妃鼓瑟》,词中的“苍梧烟水”,苍梧即今广西梧州,传说舜南巡至苍梧而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闻讯后痛哭不已,斑斑血泪染红了青竹 。如果是叶梦得写作此词、咏叹舜妃故事 , 则“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这句话很难理解——后人感伤舜妃的故事,固然可能为之叹息、心酸,但很难想象会被感动成哭得“千行流泪”;如果这句话不是写作者的情感,而是写舜的感情,则更讲不通了 。因为舜在娥皇、女英之前逝世 , 怎么反倒是舜以“千行流泪、寄幽贞”呢?而如果把这首词当作苏轼的词去理解,则完全合情合理 。公元1097年 , 苏轼被贬到儋州时,路上经过苍梧,得知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而且刚刚经过苍梧 。他为此还写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而在此前一年,苏轼爱妾朝云病逝于惠州 。因此苏轼在苍梧想起舜妃往事,借此表达对朝云的怀念,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异常凄美的《江城子》 。唐玲玲《东坡乐府研究.》中也没有对这首词的作者下定论 , 但认为如果是苏轼作品,那应该是公元1100年苏轼从儋州渡海北归时写的 。对这种说法我有一些怀疑 。因为词中明明写道“苍梧烟水断归程”,而苏轼1097年去儋州时途经苍梧,所以应该是当年在苍梧写的 。苏轼以垂暮之前被贬南荒,当时子孙齐哭于海边,情况十分凄惨 。苏轼是抱着一去无回、必死海外的心情去的儋州,所以才说“断归程” 。唐玲玲说这首词和苏轼渡海北归时写的“参横斗转欲三更 , 苦雨终风也解晴……”诗句意思相近,其实恰好完全相反,这首诗按唐玲玲的说法 , 是“反映他绝处逢生的激情”,而这首词则无疑是表现他巨大的人生幻灭感,因此不应是同时创作的作品 。在这首词中,苏轼独自面对茫茫银涛 , 怀念去世的爱妾朝云,当年他梦见和王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今他又追思朝云“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美丽的词句中熔铸了人生命运的无情与无奈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让很多人误解为就是写舜妃故事,以致混入叶梦得作品 。其实苏轼和朝云在惠州相依为命时,都有慕道好佛之心 。苏轼《朝云诗》中说:“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 , 不作巫阳云雨仙 。”已浓带仙家气象,而在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正要孤身渡海,自然更加用神仙笔调来追思和神往两人的过去与未来 。朝云十二岁时在杭州成为苏轼侍女,长大后才被苏轼收为侍妾 。在苏轼的后半生中 , 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苏轼“钟敬如一”,直到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 。她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出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唱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时泪流满面,哽咽难语,而朝云逝后,苏轼也终生不再听此曲 。苏轼还为朝云写过一首《殢人娇?白发苍颜》,词中也着力描写了朝云的美丽,两人一个“维摩境界” , 一个“散花何碍”,感情在普通男女之情上得到了升华 。当然,苏轼最著名的一首怀念朝云的词 , 还是要数《西江月?梅》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杨慎《词品》云:“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该词明为咏梅,实际是怀念朝云,全词笔墨高洁,意蕴空灵,已不是凡尘笔调,当年晁补之读到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时,叹息说,苏轼注定了是要迁到海外去的,因为这样的句子 , 实为海内人士所难道出 。《红楼梦》里薛宝琴的词句“明月梅花一梦”,就是从苏轼《西江月》里化来的 。由于苏轼写的是梅花 , 句子又是“不与梨花同梦”,所以《红楼梦》里的词句也有不同的版本,有的又作“明月梨花一梦” 。同是怀念朝云,与这首《西江月》相比,《江城子》被湮没很久了,前者缠绵婉转,后者则多了一份悲慨壮阔之美 。苏轼和朝云曾“青鸾紫凤、下层城”,在多年来辗转飘摇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体验到真爱的温暖 。但如今朝云于惠州仙去 , 只有白发苍苍的苏轼独自面对茫茫江海 。人世间一切悲欢扰攘,都犹如大型魔幻鱼龙蔓延一样,热闹之后 , 只剩下“千古恨,入江声” 。这位孑然一身的伤心人,徘徊于苍茫浩渺的水岸云脚,银涛无际,暮霞散绮,充斥于天地间的,是无穷的追忆 , 无边的寂寥,无数的天风海雨,无尽的暮暮朝朝……
苏轼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诗词 如果满意请尽快采用!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写给三个妻子的诗词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 短松冈 。
——《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 。
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 。
表面上 , 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 。
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 。
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 , 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 。
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
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 。
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 。
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 , 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 。
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 。
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 。
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 。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 , 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 , 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 , 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 , 让苏轼悲痛万分 。
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 。
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 。
”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 。
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
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 。
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 , 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 , 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 。
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 , 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
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 。
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只能远看 , 人一走近,他就隐身于泉里,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 。
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
八尺清冷泉 , 中有白发人 。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
”就是指的此事 。
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 。
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 , 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 , 白发重逢此寺僧 。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 。
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 , 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 。
于是他捐囊封土 , 筑墓建祠 , 即今所存的“苏坟山” 。
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 。
可为凭吊者识 。
二泛泛东风初破五 。
【苏轼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诗词】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
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
一盏寿觞谁与举 。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
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
——《蝶恋花》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 。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 。
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 。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 。
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 。
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
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 。
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
”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 。
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 。
”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 。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 。
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 。
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 。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
苏轼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诗词要全部的谢谢回答了的可以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写给三个妻子的诗词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 , 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然而好景不长 , 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古代诗人写给他们的老婆的诗词【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
据《历代诗馀》载 , 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 , 感情深厚 。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 , 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
十年之后的一天 , 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 , 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瞒,瞒,瞒! ◆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
然而 , 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 , 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 。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 , 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 , 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
正当他独坐独饮 , 借酒浇愁之时 , 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 。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 , 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 。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 , 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 。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便失声痛哭起来 。
回到家中 , 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
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 他六十三岁 , “偶复来菊缝枕囊 , 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
唤回四十三年梦 , 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 , 囊编残稿锁蛛丝 。
人间万事消磨?。挥星逑闼凭墒保?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 , 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 , 感慨万千 , 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 , 河阳愁鬓怯新霜 。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回向蒲龛一炷香 。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 , “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
苏轼的诗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 , 老来事业转荒唐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
只惭无补丝毫事 , 尚费官家压酒囊 。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 。
次年二月,抵达贬所 。
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黄州寒食诗帖(也是著名的书法作品)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今年又苦雨 , 两月秋萧瑟 。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 , 病起头已白 。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
也拟哭途穷 , 死灰吹不起 。
苏轼写给王弗的诗词除了《江城子》还有什么?苏轼十九时,娶了十六岁的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 , 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 , 她便从旁提醒 。
苏轼问她其它书 , 她都约略知道 。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
她且在苏轼丧母的人生低潮中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慰籍 。
然而王弗在二十七岁时就去世了,苏轼的挚爱成了他的至痛 。
病逝时没 , 她不在苏轼身边 。
苏轼给王弗的诗词只有仅仅两首,一首为《南歌子 感旧》: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
半年眉绿未曾开 。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
尊前一曲为谁哉 。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
据词中的“春雨”“温风”看出,有可能又写于正月二十 。
而且与王弗的婚姻并非由父母之命所成 , 因是自由恋爱额度结果 。
由此可以考证,说不定正月二十正是苏轼与王弗的定情之日 。
另一首则是十分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 ,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 , 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 短松冈 。
这是我找到整理的资料 , 据说只有这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
...
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可能是信)给他妻子,叫他妻子不要想他,其实他... 送上苏大学士的一首照样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
江城子(宋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 明月夜,短松冈 。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 , 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 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赏析: 。
在贬谪生活中 , 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 , 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射天狼 。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 , 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 , 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 , 黄茅冈下出长围 。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
回望白云生翠巘 , 归来红叶满征衣 。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 , 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
5、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 。
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 , 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 , 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 , 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 , 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
7、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
全词即景生情 , 语言诙谐 。
8、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
苏轼长于豪放 。
亦最擅婉约 , 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 , 未必有什么寄托 。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
未必能过 。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
9、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 , 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
10、: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 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后两句议景 , 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苏东坡的诗词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
抛家傍路 ,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尬髟啊⒙浜炷炎孩?。
晓来雨过 , 遗踪何在 , 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细看来 ,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 短松冈 。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 , 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就全词来讲 。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 , 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 , 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
全词组织严密 , 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 , 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苏轼的经典诗词苏东坡最出名的是他的两首江城子 和 赤壁怀古 。
江城子中其一缠绵悱恻 其二志存高远 而赤壁怀古 又是那么的大气磅礴 。
一次呈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短松冈 。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又何妨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的诗词都很朗朗上口 但是这三首相信是经典中的经典 。
苏轼悼念亡妻的词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大胡子断弦后思念亡妻,午夜梦回 , 坟头独处,年年如此,但明月千年照旧人,此思念绵绵无绝期,多凄凉的情景!不是不知愁的少年能够体会的,只有历经沧桑,才能够共鸣,虽是直白的描写,已是让人潸然泪下 。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