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容易讲解的古诗具体解析

首先从作者生平和诗作的年代历史背景讲起,过去讲“文史不分家”,只有将当时的历史时代环境还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情绪,进而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调性;
而后可以详细讲解诗词中关键的典故,它们的出处、故事寓意等;
完成上述两步,学生们对诗词的内容意义就基本了解了,接下来,可以就诗词章句的文学手法做进一步的讲解,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求一首古诗,容易讲解的,最好有分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
李更自然 , 故居王上 。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 , 说是“妙绝古今” 。
这首小诗 , 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 , 耐人寻绎,千百年来 , 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 ,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 , 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 , 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 , 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有什么容易懂的诗词?忆江南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
渔家傲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体裁:【词】 类别:【边塞】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代春赠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 。
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扬州慢年代:【宋】 作者:【赵以夫】 体裁:【词】 类别:【】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
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 。
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 。
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
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 , 骑鹤来游 。
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 。
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
求一篇很短的古代古诗(附翻译和知识点解析),要求容易讲解,通... 【年代】:唐【作者】:虞世南【作品】:《蝉》【原文】:垂緌①饮清露②,流响③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④秋风 。
翻译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
②清露:清纯的露水 。
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
③流响:指连绵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 。
④藉(jiè):凭借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
因为它站得高 , 声音自然传得远 , 并不是借了秋风 。
简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
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 , 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
赏析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 故说“垂緌” 。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 , 但在作者笔下 , 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
这“贵”与“清”的统一 , 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 。
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 , 人格的力量 。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 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 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 端不藉秋风’ ,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
比兴不同如此 。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 , 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
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诗词解释推荐读一读龙榆生先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还有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还有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
作者的话 , 屈子、曹子建、庾子山、江文通、阮步兵、谢灵运、鲍明远、谢玄晖、陶渊明、陈伯玉、王子安、韦苏州、李太白、杜工部、王摩诘、孟浩然、白乐天、元微之、刘梦得、韩退之、柳子厚、杜牧之、李义山、李煜、韦庄、温飞卿、范文正公、柳三变、六一居士、苏东坡、半山老人、秦少游、黄鲁直、陈无己、晁无咎、张文潜、陈简斋、白石老人、易安居士、辛稼轩、须溪先生、履斋先生、后村先生、岳鹏举、贺方回、吴梦窗、草窗先生、石林居士、清真居士、陆放翁、杨诚斋、石湖居士、蒋捷(竹山先生)、文天祥、叠山先生(谢枋得)、元遗山、李东阳、李攀龙、徐渭、王世贞、李贽、陈子龙、夏完淳、钱谦益、陈维崧、朱彝尊、王渔洋、查慎行、随园老人、纳兰容若、曹雪芹、龚定庵、王静安、汪兆铭 。
晚清以来 , 同光体亦足以一观 。
以上所列或有疏缺,望方家指正 。
唯美有寓意的诗句,最好带上简单的解释 。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 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 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典范词作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 。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
云鬓鬅松眉黛浅 。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 , 柳老...白苹花满湔裙处,对酒当歌 蝶恋花,香车系在谁家树,正是三月春暮,莫唱《阳关》 。
落日多情还照坐,多情却被无情恼,展尽黄金缕,更无一点尘随马 , 露寒人远鸡相应 , 更漏将阑 。
日日花前常病酒,条条尽是离人怨 。
午醉未醒红日晚 。
赵令畴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我思君处君思我?每到春来,泪花落枕红绵冷?啼痕止恨清明雨,望断双鱼信,帘影灯昏,不与离人遇,恼破春情绪,燕子双飞 。
数点雨声风约?。ジ卟患绿?。
浓睡觉来莺乱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分付与春休细看 。
贺铸 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 , 泪脸红相向 。
唤起两眸清炯炯 。
花落狂风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冯延巳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 , 日日红成阵,心寄胡琴语,小院残红满 。
脉脉荷花, 望尽天涯路,昏昏雪意云垂野,芳草芊绵 。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 。
路尽河回千转柁 。
恼乱横波秋一寸 。
燕子飞时?忘了归来 。
隔水高楼 。
草色烟光残照里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 独上高楼 。
雨罢苹风吹碧涨 , 春花却不答语 。
云鬓鬅松眉黛浅,绿水人家绕,百种成牵系,不辞镜里朱颜瘦 。
红杏枝头花几许,依依梦里无寻处,欲诉谁消遣 。
未信此情难系绊 。
花动拂墙红萼坠 。
雨横风狂三月暮,墙里佳人笑 。
坠粉飘香,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断肠移破秦筝柱,乍入农桑社,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典范词作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擦鲎?。
待月西厢人不寐,惊残好梦无寻处,门掩黄昏 。
满眼游丝兼落絮,别语愁难听,总是凄凉意 。
双燕来时,聚散真容易 , 小屏风上西江路 。
百草千花寒食路,残丝乱絮东西岸 。
隔叶莺声 。
蝶恋花 庭院黄昏春雨霁,柳老樱桃过,拟用门关住黄昏 。
帐底吹笙香吐麝 。
谁把钿筝移玉柱,黯黯②生天际 。
斜阳只与黄昏近 。
译文 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春梦秋云 。
总是愁媒 。
拟把③疏狂④图一醉,却无法把春天留?。?红杏开时,系缆渔村 。
晏几道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初捻霜纨生怅望,罗幕轻寒 。
今春不减前春恨 。
去意徊徨,山长水阔知何处,朱户犹慵闭,无言谁会凭阑意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不道春将暮 。
独倚阑干心绪乱 。
斜贴绿云新月上,夜寒空替人垂泪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衣上酒痕诗里字,旧游如梦空肠断 。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惆怅还依旧,月暗孤灯火? 杨柳堆烟,行尽江南? 独立小桥风满袖,画屏闲展吴山翠 。
风月无情人暗换 。
欲尽此情书尺素,真个肠先断 , 杨花犹有东风管,双纹翠簟铺寒浪, 燕子双飞去 。
执手霜风吹鬓影 。
帘影摇光,终了无凭据,似学秦娥唱,学舞宫腰 。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觉来惆怅消魂误,柳软桃花浅? 墙里秋千墙外道,穿帘海燕双飞去 。
寂寞山城人老也,天涯何处无芳草 , 照见人如画,人在深深处! 周邦彦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月皎惊乌栖不定!击鼓吹箫,鱼笺微谕相容意 , 山青一点横云破 。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 。
玉勒雕鞍游冶处,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强乐还无味,风刮很大,尚忆江南岸 , 陌上相逢否 。
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像宋代柳永 。
欧阳修 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帘幕无重数,偏碍游丝度 。
新酒又添残酒困 。
明月如霜 。
一缕深心,愁眉敛尽无人见 。
午睡醒来慵一饷 。
不比灞陵多送远 。
飞燕又将归信误 。
却倚缓弦歌别绪 。
浮雁沉鱼,何事年年有 。
蝶恋花(一说冯延巳作) 谁道闲情抛弃久 。
竟日微吟长短句 。
河畔青芜堤上柳 。
墙外行人? 泪眼倚楼频独语 。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 。
细雨满天风满院,弯环正是愁眉样 。
尽日沉烟香一缕、晏殊等人的《蝶恋花》,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 。
凭仗飞魂招楚些 。
火冷灯稀霜露下,为伊消得人憔悴 , 望极春愁 。
张先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移得绿杨栽后院 。
不卷珠帘,一霎清明雨 。
自宋代以来 。
天际小山桃叶步 。
睡里消魂无说处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几叶小眉寒不展 。
楼上阑干横斗柄,分上下两阕,轳辘牵金井,寂寞园林 , 二月青犹短 。
晏殊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 。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 。
斜月半窗还少睡,斜光到晓穿朱户 。
蝶去莺飞无处问 , 无计...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内容提要】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 。
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 。
【关键词】 解读意境 诗歌鉴赏 关键【正文】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删稿》中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
他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 。
什么是意境?意是主观的思想和感情,境是客观的生活和景物 。
艺术作品中,意和境水乳交融,就构成意境 。
意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心,它的最大功能是抒情言志 。
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 , 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 。
一般说来,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 。
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在此谈谈我对诗歌意境三性的理解 。
1、形象性 。
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 。
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器管,使之参与审美活动 。
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 , 没有形象 , 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 。
屈原眷恋楚都的哀苦本是一种抽象情感,但有了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的形象,抽象情感也就具体可感了 。
孟郊科场得意的快乐也本是一种主观情绪 , 但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形象,主观情绪也就表露无遗了 。
形象就是景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春景;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山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雨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雪景;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之景;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是塞北之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高山远眺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江夜泊之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恋人惨别之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雄师征战之景 。
凡此种种,都说明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形象 。
诗歌意境中的形象是生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是鲜明的,而不是模糊的 。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山乡夏夜的特点,从视觉(明月、星天)、触觉(清风)、听觉(蛙声)、嗅觉(稻花香)等各个角度去铺陈景物,连缀形象,从空中写到地上,从山前写到天外,从实景写到虚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
鲜明生动的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饶有情感的乡村世界 。
2、抒情性 。
构筑意境,形象是基础,抒情是目的 。
这里说的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专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意境之所以能感染读者,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形象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 。
诗人把喜怒哀乐这些主观情绪施加给景物,景物也就涂上了相应的感情色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于景、寓情于境 。
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
写景就是为了言情 。
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言悯农之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言清高之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言还家之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言归田之乐;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言相思之苦;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言惜别之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言亡国之忧;其闻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言迁谪之恨 。
所有这些,都说明诗歌中的景是因情而设的,写景是言情的最好手段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乘舟东返时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诗人借彩云之绚丽、轻舟之神速和猿声之欢快表现出自己归家时急切而又兴奋的情感 。
猿声一般用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如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但此刻诗人心情愉快,连猿声也变得欢快亲切了 。
同样  , 柳中庸的《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 但通过对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的客观描写 , 写出征人的满腔的怨恨 。
有时诗歌无一字直接言情 , 而又无一字不在言情,这正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妙处 。
意境中的情往往是通过整个境界表现出来的 , 所以判断一首诗歌的意境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 还必须着眼全局 。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起笔就是茅檐低小 。
低小的茅屋,似乎是简陋的 , 寒伧的 。
但从整个图景看,它外有清幽秀美的环境,内有温馨和睦的家庭,这茅屋虽然低小 , 却比许多高楼大厦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情致 , 正因为有了这茅屋,整个画面才更显得真实自然,朴素清新 , 从而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
北宋晏几道在他的《临江仙》中构筑了一个追怀情人的意境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 。
如果只注意其中一句 , 就不能领会作者的真正情思 。
只有把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作者是在用对比映衬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独立于落花细雨之中,看双飞燕,想心中人,无情之燕倒能比翼双飞,有情之人却偏孤身独立 , 此时此刻,能不悲从中来 , 柔肠寸断吗?3、概括性 。
诗歌的意境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因此进入意境中的景应该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典型...
春夜喜雨的诗句以及解释!急需?。∽詈迷谝环种又诟愣??。?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赏析一】《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 , 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 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
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 , 好在“润物” 。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
然而也有例外 。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狂风 , 下得很凶暴 。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 , 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
所以 , 光有首联的“知时节” , 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 , 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 , 听得清 。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 , 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
诗人抓住这一点 , 写了第三联 。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
如今呢?放眼四望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 , 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 , 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
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
”这首《春夜喜雨》诗 , 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 。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 , 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
第二联所写 , 显然是听出来的 。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 , 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
第三联所写 , 分明是看见的 。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 , 箫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 , 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有关赵飞燕的诗句解释先说赵飞燕:赵飞燕可能算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著名舞蹈家,又是身材最为苗条 , 姿容最为秀丽的绝色美人,与妹妹赵合德同封昭仪,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 。
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两个宫女托住水晶盘,赵飞燕在盘上如蜻蜓点水随风飘逸翩翩起舞旋转如飞 , 就象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 。
1.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
——《汉宫曲》 大意:在月儿皎洁的秋夜,洞箫吹着优美的旋律,在昭阳宫侍奉皇帝的赵飞燕 , 随着音乐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 。
2.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
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思:苦心用在置办膏沐(古代女人润发的油脂)上的人力物力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富贵人生每个人都会有得到的时候 。
后面两句引用别人写的来回答吧: 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史载,她出生后被父母遗弃 , 三日后竟然没有死去,父母感到很奇怪,就又把她放回家里,继续抚养 。
长大后在阳阿公主家做歌舞伎,改名飞燕 。
汉成帝一次微服来到阳阿公主家 , 公主召集歌舞伎给成帝助兴,成帝一见赵飞燕就被倾倒,立刻把她带入了宫中,据署名汉伶玄所做的《飞燕外传》记载,她一连三夜与成帝厮粘在一起却能够让他不与其发生关系,把成帝的欲火撩到了极限 , 激起了他的征服欲 。
从此后她成为汉宫中最大的赢家,受成帝专宠近十年 , 贵倾后宫 。
她后来把自己的妹妹赵合德也引入了宫廷,姐妹二人一起侍奉成帝 。
俗话说,有一得必有一失,赵飞燕为了使自己的肤色白皙娇嫩 , 永远的吸引皇帝的眼球,经常把一种叫做“香肌丸”美容药丸塞入肚脐 。
这种药丸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 , 用后使人肤如凝脂,肌香四溢;但是 , 长久的使用,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 , 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妇女终生不孕,因此赵氏姐妹都没有孩子 。
还有一个原因 , 赵飞燕以体态轻盈著名,很瘦小 , 相传她可以在掌上起舞 。
后人描述她的身姿“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便轻细 , 举止翩然” 。
按照医学的解释,女人太瘦、脂肪太少时 , 内分泌就会紊乱,很难怀孕 。
这个时候女人的卵巢无法分泌出正常水平的雌激素 , 从而引发月经周期性的紊乱、甚至导致闭经,这也是她们姐妹无法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
正因为如此 , 她们姐妹二人心理出现了扭曲,疯狂的迫害宫人,尤其是怀孕者、有孩子的,“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 。
当时就有童谣说:“燕燕尾涎涎 , 张公子,时相见 。
木门仓琅琅 , 燕飞来,啄皇孙 , 皇孙死,燕啄矢 。
”这首童谣是说美丽的赵飞燕,要做皇后,她做皇后后,皇子皇孙都要被其害死 。
那位汉成帝为讨好赵氏姐妹 , 竟然两次杀子,真是鬼迷了心窍 。
? 在一些史料中 , 赵飞燕以身轻如燕闻名,她窈窕俊美,加上那个时候流行长袖舞 , 她凭栏临风,长袖飘舞 , 大有翩然欲飞之势,因此人们叫她“飞燕”是名副其实的 。
她轻盈的身材与出众的舞技 , 使她在后宫中出类拔萃,如鹤立鸡群,非同凡俗 。
传说她表演的一种舞步 , 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让汉成帝陶醉其中、无以自拔 。
据《飞燕外传》的记载 , 汉成帝在太液池作千人舟,号称“合宫舟”,在池中立起四十尺高的瀛洲榭 。
成帝穿着“流波文毂无缝衫”,赵飞燕穿着南越国进贡的“云英紫裙”登上了高台 。
赵飞燕随《归风送远》的曲子起舞,成帝用玉环打着节拍,他还让赵飞燕喜欢的乐臣冯无方吹笙伴奏 。
正当他们酒酣舞畅的时候 , 突然刮起了大风,赵飞燕不但不害怕,而且还顺着风势高声歌唱,只见她扬起长袖,跳起了长袖舞,随风飘飘,就要飞走的样子 。
但听那歌声唱到:“我现在飘飘然就如登仙一样啊 , 马上就要告别旧有的一切去迎接新的生活了,难道我会这样很容易的忘记过去吗!”眼看着飞燕就要被大风卷起,成帝见状急忙喊道:“无方,赶快替我抓住皇后!”冯无方急忙丢弃了笙,跑上去抓住了薄如蝉翼的裙裾 , 才没有让风把她吹走 。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赵飞燕流着泪说:“皇帝对我好啊,使我不能仙去 。
”接着她又惆怅若失的轻轻吟唱了几句 , 眼泪仍然止不住的在流 。
从此后 , 成帝更加爱恋飞燕,为了下次在玩乐时不再出现这样的危险,他下令盖了一座“七宝避风台” 。
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赵飞燕的身材多么轻小了 。
汉成帝让宫女手托水晶盘 , 让赵飞燕在盘上载歌载舞,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一副美妙图画呀 。
一个精灵、一个舞者、一个骨感美人在银盘中飞纵雀跃,这样的小巧玲珑、绝妙舞技,这样的化外之意趣 , 有如神来之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给汉成帝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给其审美享受是全新的 。
这是她被剥夺生育权利后换来的,她也许在这个时候,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时候,才真正感到了自己的悲哀 。
那么这首歌谣 , 在那样的环境下,究竟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情绪呢?在一切美好正在延续的时候 , 天空突然起了变化 , 人的渺小于瞬间显露出来,面对威力强大的自然力量,人除了躲避就毫无作为了 。
这个变化让赵飞燕突然涌起了一种忧伤的情绪,她不知道自己这貌似高贵的生命,什么时候也会被狂风吹折,因此...
【中学容易讲解的古诗具体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