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讽刺领导无能的诗句

1、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元代:佚名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 , 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 。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 , 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 。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老先生:本称极尊者,这里用来讽刺官僚、地主 。)
【有哪些讽刺领导无能的诗句】2、嘲鲁儒
唐代: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
君非叔孙通 , 与我本殊伦 。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
译文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
3、红线毯
唐代:白居易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 , 千两丝 。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译文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 ,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 , 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 , 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
5、官仓鼠
唐代: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
译文
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
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 , 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3000字读红楼梦有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的理解.宝玉的轻浮 , 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 , 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 , 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 , 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 , 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 , 然而越如此 , 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那在读之前的紧张 , 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 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 , 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 , 在生活中,有艰苦 , 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 , 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 , 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 , 是忧,是聚 , 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红楼梦》 , 一部含笑的悲剧 。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 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 , 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 , 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 一捧净土掩风流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