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 , 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 。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 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诗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 , 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 , 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 。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 《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 。“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 , 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 , 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 。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 , 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 。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时代 ,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 , 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 。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有忘怀世事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 , 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 。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 。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 。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 。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 。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爽,风格各异,但都情意真切 。
从我国古代小说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 。《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至晋不少上层士族人物的轶事言谈,写人气韵生动,记言简约精妙,实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声 。
由于文学意识的渐趋自觉 , 这一时期出现了探讨文学观念、分析创作过程、批评作家作品的文学论著 , 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蝾《诗品》 。后两部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
诗词的体裁有哪些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③ 词 ,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 , 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 , 多则几十曲 。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 , 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
它无宾白科介 , 只供清唱 。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
其风格清新自然 。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 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 ,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
⑤边塞征战诗 ,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 , 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词的体裁有哪些1、古诗:古体诗 2、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
3、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
4、词: (1)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2)组成:词牌名、题目 (3)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5、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扩展资料:古体诗介绍: 古代诗歌史上古体与近体的分流,始于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 。
至初唐近体完全定型,古体与近体作为唐诗的两种体裁也完全区别开来了 。
对唐人来说,古体诗是学习汉魏六朝五言诗的体制与风格,没有声律与对仗方面的固定要求 。
所以相对于近体来说,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 。
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 (1)用韵上,古体诗是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的 ;而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 。
(2)古体诗不需要遵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
因为产生于近体之前,唐人称其为古体诗或“往体诗”, 也有称为古风的 。
“古风”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演变的, 唐人称为“古风”的,多是指学习汉魏六朝、具有兴寄精神的五言古体诗 。
与此相对,一般的古体诗则称“古体” 。
但元明以后,也有称七言歌行为 “古风” 的 。
其与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体裁...
我国古诗的体裁分为哪4种?古诗的体裁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最早的两部诗歌集,创作时期都在先秦,之后成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也有诗经体与楚辞体(骚体)的说法 。
相比之下,诗经相对遵守形体规范,而楚辞则较少拘束,从手法上来说 , 诗经偏于情景交映、婉转表达、比喻描写等 , 而楚辞的想象力相对更加丰富,思想自由,常常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
《诗经》的作者基本都已不可考,按照配乐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其常见的创作手法又有赋、比、兴三种 。
《楚辞》中的著名作者则有屈原和宋玉 。
《诗经》的代表作是国风一类,而《楚辞》的代表作则是《离骚》,所以后世常用“风骚”指代所有的诗歌 。
乐府诗乐府诗盛行于汉朝,历经三国两晋 , 到南北朝时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 。
乐府的特点是配乐 , 所以现在留存下来乐府诗其实都是原来的歌词,其体例更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 。
较著名的乐府诗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等 。
直到唐朝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以乐府曲名创作,如李白的《关山月》、王昌龄的《塞上曲》等 。
但是随着乐曲古谱的逐渐散失 , 古乐府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不过以歌配词的做法仍然广泛流传 , 成为了之后的词 。
由于乐府的影响力,后代也有将词称为乐府的情况,比如苏轼的著名词集就称为《东坡乐府》 。
古体诗古体诗原指唐朝以前不配乐的诗 , 与近体诗相对,加上乐府诗三者成为狭义上的中国古诗中的三大类别 。
近体诗成形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喜欢使用古体创作,这些诗作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 , 与遵守格律的近体诗相区别 。
近体诗近体诗是南北朝时期出现、至唐朝而成熟的诗体 , 其特点是讲究格律,即规范诗作包括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的四方面因素 。
近体诗只允许五种类型 , 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 。
词词的出现与乐府息息相关,随着后者乐曲的逐渐散失 , 词逐渐成为配乐的诗体的主流,取代了乐府 。
【南北朝诗词风格】两者间的区别首先是乐府远早于词;其次是乐府曲名、词牌名的不同;再次则是早期很多词牌的出现是为了配合原有的诗作,与乐府先有曲后有文字相反 。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配乐而作,所以必须符合选定乐曲的格式、特点,作者并不能随意更改、创作新的乐府或词牌 。
赋赋上承《楚辞》,最盛行于汉朝 。
它与诗、词最大的区别是不讲究简练,也没有字数、长短等的限制 。
赋词藻华丽,描写奢华 , 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文学修养要求极高,而且赋仍然非常讲究用韵的细节,到唐朝甚至短暂出现过所谓的律赋 。
正是由于其强调格式形式,与骈文一样,到了唐宋时期被古文运动所反对,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
也有一部分赋吸取了散文的特点,被称为文赋,虽然仍然有用韵、对仗等古赋、俳赋的手法,但是格式相对宽松,对于作者的限制较少 。
骈文骈文是另一种韵文的体裁 , 初期主要强调对偶 , 到了南北朝吸收了汉赋的特点,更开始注重用韵,体例越来越拘束,常常成为只有表面锦绣而无实质内容的作品 。
到了古文运动之后,逐渐失去影响力 。
曲元曲是古代诗歌中最晚出现的形态,虽然其中仍然有用韵等成分,并且配乐,但是其中元杂剧的成就更加远远超过了散曲,实际上已经向叙述独立的故事等实际作用发展,逐渐脱离了韵文的范畴 。
元曲对明清的小说和各流派的民间艺术、戏曲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的体裁有哪些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 扩展资料: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 , 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 。
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 。
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 。
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 。
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 。
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 ,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
这种体裁形式 , 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 , 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 , 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
...
怎样分辨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可以分为诗、词、曲等 。
先说诗 。
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体裁 。
近体诗是发端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相对于这之前的诗歌而言的 。
但唐代诗人也写古体诗 。
古体诗从字数上分可分为四言诗(如《诗经》和曹操的《短歌行》等)、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等)、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等)、杂言诗(如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等),五言诗和七言诗简称五古、七古 。
当然从历史分期和诗歌特点也可分,比如楚辞体 , 民歌体,文人五言诗等 。
古体诗的特点是篇幅灵活 , 字数不拘,押韵没固定的规律,对平仄没有自觉的要求 。
而近体诗本来就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
从句数上分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两联四句) 。
律诗又可分为七律、五律、排律(又叫长律);绝句可分为七绝、五绝)这些都是从字数上分的 。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追求声韵和谐 , 严格规定了平仄、押韵、对仗等 。
比如就平仄而言可分为“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等,很繁复 。
词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诗歌体裁 。
和诗的最大的区别是词可以配乐演唱 , 所以词又叫“曲子词” 。
和律诗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字数长短不齐,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
和律诗相同的是在平仄和押韵上要求也很严格 。
词和词之间也有体裁的差别 。
这种差别实际上是音乐曲调的差别 。
词都有词牌,可以说词牌不同,体裁就不同 。
同一种词牌写出来的词 , 句数字数都是相同的 。
所以写词又叫填词 。
曲和词相同的地方很多 。
最重要的相同点是配乐可唱这一点 。
曲比词晚出 。
在元时达到兴盛 。
元曲可分套曲和散曲两种 。
所谓套曲就是指由一组不同曲牌的曲子构成的组诗;散曲当然就是一个曲牌的曲子了 。
区别词和曲一方面看是曲牌还是词牌,另一方面,曲的内容比词的内容“俗” 。
也就是口语化现象较多 。
当然也有很古雅的元曲 。
就说到这儿吧 。
我去吃晚饭了 。
诗歌题材与体裁请问题材与体裁的区别在哪你好,以下是答案 。
区别: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
如王建的《雨过山村》题材是描写山村雨后农家劳动生活的情事 。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
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有韵还是无韵,可以分为诗歌和散文;根据结构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
如王建的《雨过山村》的体裁是诗歌,是唐诗中的七言绝句 。
敕勒歌的诗歌体裁是? 《敕勒歌》的文学体裁:民歌《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 , 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 , 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
敕勒歌作者:佚名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希望能帮助到你
语文中的古诗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
也称古诗、古风 。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 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
诗体名 。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
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
绝句:来源于两汉 , 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 。
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 。
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
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 。
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 ,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
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 。
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 。
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 。
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
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 , 讲究粘对 。
给诗歌分类 按内容分为……按题材分为……按体裁分为……按国家作者... 按内容 , 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说理诗按国别可分为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按形式 , 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民歌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其他的找不到了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五绝诗七绝诗五律诗七律诗有哪些
- 关于莲花的诗句
- 形容红色的诗词
- 高中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公式发下咯!谢谢
- 海棠花一天中几点开花 海棠多久开花
- 高一新生开学必备物品清单,需要带什么
- 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很迷茫,应该怎么办
- 适合应届生的不限专业的工作,应届生能做什么工作
- 新高考高一入学就选科吗,什么时候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