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一、用普通话吟唱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用这些方言吟唱、吟诵诗词,平仄分明,节奏抑扬,很有韵味 。但这对于普及中华文化是不利的 。而且古诗词中的语词有属于其特定时代的发音,现代汉语的语音与古汉语的语音已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在现代完全复原古汉语的发音 。所以,在推行普通话的今天,无论吟诵还是吟唱 , 都要倡导以普通话的方式推广 。
二、体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言简义丰,吟唱诗词 , 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诗词里的情感 。体会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 , 我们就能确定吟唱的感情基调 。确定了感情的基调,我们还要咬文嚼字,从古代汉语出发,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内涵 。只有在情感上贴近诗词,才能在吟唱时完美呈现 。
三、语调抑扬起伏 。从古至今,吟唱、吟诵诗词都要求吐字清晰 , 发音明朗,特别是咬字归韵一直被大家所强调 。还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平声长,仄声短 。汉语中一些词的古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对诗词平仄的判断还是应该根据古音来判断 。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古代“小学”的知识 。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音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 , 情见则感易交 。”只有字正腔圆、声音张弛有度、节奏韵律抑扬起伏的吟唱,才能体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味 。
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一、用普通话吟唱 。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
用这些方言吟唱、吟诵诗词,平仄分明 , 节奏抑扬,很有韵味 。
但这对于普及中华文化是不利的 。
而且古诗词中的语词有属于其特定时代的发音,现代汉语的语音与古汉语的语音已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在现代完全复原古汉语的发音 。
所以,在推行普通话的今天,无论吟诵还是吟唱,都要倡导以普通话的方式推广 。
二、体悟诗词意境 。
古诗词言简义丰 , 吟唱诗词,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诗词里的情感 。
体会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我们就能确定吟唱的感情基调 。
确定了感情的基调,我们还要咬文嚼字,从古代汉语出发 , 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内涵 。
只有在情感上贴近诗词,才能在吟唱时完美呈现 。
三、语调抑扬起伏 。
从古至今,吟唱、吟诵诗词都要求吐字清晰,发音明朗,特别是咬字归韵一直被大家所强调 。
还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平声长,仄声短 。
汉语中一些词的古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对诗词平仄的判断还是应该根据古音来判断 。
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古代“小学”的知识 。
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音有韵,义有类 。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 , 情见则感易交 。
”只有字正腔圆、声音张弛有度、节奏韵律抑扬起伏的吟唱,才能体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味 。
古诗词的吟唱及文学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古典诗词押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押韵,是指在一定的句式中使用相同的“韵脚”,例如律诗,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相同的 。
所谓韵脚 , 按现代普通话讲,就是在一定句式中两个或者几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其韵母应该是相同的 。
但古代由于每个字没有统一的拼音 , 加上各地方言很多,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有时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朝代发音也不一致,所以要使用“韵书”来统一音韵,这个东东很复杂,我的观点是:现在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它,按拼音字母押韵就很好 。
广义的押韵 , 是指诗词的每一句都是要讲“平仄”的(古风、乐府等除外) 。
所谓平仄,也可以用现代普通话的拼音字母来简单举例,平就是阴平、阳平的发音 , 所谓仄,就是第三、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发音 。
古代韵书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有个“入声” , 这个入声一般是比较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阴阳上去中都有 , 也很复杂,同样没有必要去研究它 。
为什么古典诗词押韵呢?因为古典诗词,是可以吟唱的 , 尤其是词,那一般是要配乐演唱的,押韵时韵脚相同,吟唱起来就很顺口,并且容易记忆;如果加上平仄,每句诗词吟唱起来发音就有高有低,婉转动听,如果没有平仄就可能是扯着嗓子喊,或者有气无力一直向下低沉,或者一直向上搞“高八度”、甚至超八度,那就不是诗歌了 。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唱是与现代诗歌的“念诗”不同的,不仅语言美,而且音韵美,这是洋夷所谓“诗”难以企及的 。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 , 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
最初念的是四书 。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
【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我家里的长辈 , 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
因为背的诗多 , 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 , 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 , 还要吟诵 , 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 , 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 , 介绍入门的道理 。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
比如 “花”,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
“天” , 一个字 , 没有韵律; “蓝天” , 两个字 , 还是没有韵律,“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 , 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
“兴”可以随便联想 。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 , 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 , 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
这是错误的联想 。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 , 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
诵要有节奏、声调 。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 , 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 , 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 , 遗世而独立 。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 , 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 , 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 。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 , 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 , 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 , 被后人广泛传承 , 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风兮载云旗 , 乐莫乐兮新相知 。
悲莫悲兮伤别离 。
”这是七字一句 。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 , 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
”七个字一句 。
这就是七言诗 。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 , 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 , 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 , 惟庚寅吾以降 。
皇览揆...
诗、词、曲的特点 明清是小说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 , 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
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 。
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 , 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
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 。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 军事强大 , 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 。
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
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 。
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 。
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 。
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宋词经典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西夏不敢进犯,说:“范老头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范老头子胸中也有绝妙好词,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苍凉之情 。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为后来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作了环境的铺垫 。
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我们明白范仲淹不仅仅是贤臣、是武将 , 也是平凡人 。
3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太平宰相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 , 美酒弦歌之后,晏殊就挥毫填词 , 旋即粲然词章就诞生了 。
《浣溪沙》正写如此生活 , 而“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则道尽了古今人心 。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写闺中人秋日怀思 , 没有锦绣铺排,但却深婉含蓄,风流蕴藉,读之幽怨袭心,余韵萦口 。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词中善写“影” , 故号“张三影”,这阙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噪一时,王国维评价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
” 6.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 。
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首词中两出名句的并不多,欧阳修这首上阙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堆砌重叠而浑然不觉;下阙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得无理而情韵毕至 。
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难怪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了 。
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首词不仅仅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气象不减唐人高处,那落日楼头的羁旅情怀同样有独胜之势 。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描绘钱塘繁华的词流传到金地,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便兴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南侵野心 。
1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伤离怀人,满纸愁云 , 却无一字空愁 。
回忆中“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不经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
1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就将赤壁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让滚滚东去的大江永远因之而吟唱 。
15.苏轼《江城子·记梦》 患难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来到了苏轼的梦中,被泪水浸透心灵的苏轼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写下这首致另一个世界中的爱人的心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 自难忘 。
”今日读之,谁不潸然? 16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最具苏轼豪放特色的一首词,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犷豪迈,气势沉雄,“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
苏轼称自已的这首词“颇壮观也” 。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写中秋的词,自苏东坡一首浑然天成、潇洒出尘的《水调歌头》,都可以作废了 。
18.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会有阴晴风雨,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旷达 。
19.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 , 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人们相传苏轼已死了 。
苏轼寂寞地痛苦地活着,“谁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苏轼,苏轼的品格 。
2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一作黏)衰草,画角声断樵门 。
”“斜阳外,寒鸦万点 , 流水绕孤村 。
” 少游词真乃清丽淡雅,气韵不衰 。
2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在写牛郎织女爱情主题的作品,此篇独高一筹 。
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描绘,也成为后代情人的口头禅 。
2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 , 贺铸的愁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 , 梅子黄时雨” 。
时人号之“贺梅子”即由此来 。
2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春芳凋谢、美人迟暮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主题 , 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里,写来轻灵新巧,却又凄婉含蓄 。
其中的“绿肥红瘦”则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
2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是一个薄雾浓云的重阳节,与丈夫异地相处的李清照的思绪也更浓重了 。
黄昏的菊花酒太淡了 , 那是因为愁太浓了 , 愁可销魂,于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从来没有这样写词的 , 从来没有这样写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连叠,创意出奇 。
词中诉愁,渐深渐浓,到最后只成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2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是向以婉约著称词坛的李清照并不婉约的一首作品 。
2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有心人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的好词:“红...
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
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
学习古典诗词 , 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 , 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
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 , 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 。
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 , 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 , 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 , 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 。
2、学生个读 , 自主欣赏 。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 , 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理解作者 。
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 , 拿出劲头来学习 。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 , 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 , 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 。
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 ,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 , 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