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米海水稻 梦见金灿灿成熟麦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高平 光明日报见习采访人员 王潇
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 ,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 ,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传来,举国哀悼 。与内蒙古有着深刻情谊的袁老,草原人民将永远怀念 。
袁隆平与内蒙古这片祖国北方的广袤土地有着深深的缘分 。2018年10月16日,当时88岁高龄的袁隆平不辞辛苦来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袁隆平说 , 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内蒙古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 。
【袁米海水稻 梦见金灿灿成熟麦田】身在远方,心系草原 。2022年1月13日,正在海南三亚工作的袁隆平,在工作间隙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推出“袁梦计划” , “未来3年 , 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 。”在此之前,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试种的1000亩耐盐碱地水稻大米,袁隆平亲自为大米起名“袁蒙大米”,意为“圆梦” 。
在2022年9月27日举行的2022年·兴安盟耐盐碱水稻测产验收暨现场观摩会上 , 经测产评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再破千斤,平均亩产稻谷达533.95公斤 。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见证了科右中旗盐碱地水稻测产过程,并宣布测产结果 , 祝贺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取得丰收 。
袁隆平院士团队的脚步穿越了内蒙古的东西部 。2022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建立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示范基地先行先试 , 种了1000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田 。
袁隆平惦念着内蒙古,内蒙古人民亦对他爱戴倍加 。在一片金灿灿的稻田中,手持饱满的稻穗 , 阳光照在脸上闪闪发亮,面颊写满沧桑的袁隆平,眼神坚定而刚毅 。这栩栩如生的袁隆平巨幅画像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青少年宫美术教师林翔宇带着学生们历时半年多精心绘制而成,并连同小朋友写给袁隆平的信于今年年初送到了长沙 。
袁隆平院士在给孩子们的回信中这样写道:“这幅油画非常传神地再现了我在田间的劳动场景,画作中硕大的稻穗正是我这辈子不断追求的目标 。我有两个梦想 ,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不断地追求高产、高产、更高产,不断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用尽量少的土地产出尽量多的稻谷;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就是要将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其他国家 , 让更多国家的人能吃饱肚子 。我希望我的梦想能早日实现,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献身农业,造福人类 。”
在信的末尾,袁隆平表达了一定应邀到内蒙古的想法,虽然袁隆平不能如回信中所说再次来到内蒙古,但他与内蒙古的情缘就如画中的稻穗一般沉甸甸地印在了内蒙古人民的心中 。
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和“禾下乘凉梦”的两个梦想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如今 , 中国已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一代代中国人民正努力书写着不断奔向幸福的故事 。
“对袁老最好的悼念就是一如既往地把工作站的各个实验开展下去,用金秋的丰收缅怀我们可亲可敬的袁隆平院士 。”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 。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4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