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相关诗句!


余红辉.《三十而立》
岁月风霜三十载,
百味人生唯己知;
忆往昔,年少轻狂时,俱远矣;
看今日 , 而立之年始,继拼之!
~余红辉纪念自己30岁生日之作,请各位大侠多多指教,谢谢!
关于“三十而立”的古诗词有哪些?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 2、 余红辉.《三十而立》 岁月风霜三十载,百味人生唯己知; 忆往昔,年少轻狂时,俱远矣; 看今日,而立之年始,继拼之! 一、三十而立 1、成语解释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
言:谦卑 中 传递祥和!行:举止 彬彬有礼!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
2、成语典故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
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 , 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
孔子还说:“立于礼 。
”(《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
”(《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
[1]孔子求道于老聃 。
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3、出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4、英文 A man should be independent [steadfast] at the age of thirty.At thirty, a man should be able to think for himself.5、例句 我三十而立,但是人们跟我说我看起来像是二十岁出头。
我国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三十而立」,意谓到了三十岁时有所成,站得稳 。
...
为什么古人说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 , 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 , 言行都很得当 。
《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
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
孔子还说:“立于礼 。
”(《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
”(《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
孔子求道于老聃 。
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 , 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
...
古代诗词20篇 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
矫矫珍木巅 , 得无金丸惧 。
美服患人指 , 高明逼神恶 。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
002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 , 自尔为佳节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004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 循环不可寻 。
徒言树桃李 , 此木岂无阴? 005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
绿竹入幽径 , 青萝拂行衣 。
欢言得所憩 , 美酒聊共挥 。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
006李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007李白 春 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 , 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008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009杜甫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
夜雨剪春韭 , 新炊间黄粱 。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
明日隔山岳 , 世事两茫茫 。
010杜甫 佳 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
世情恶衰歇 , 万事随转烛 。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011杜甫 梦李白二首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水深波浪阔 , 无使蛟龙得 。
012杜甫 梦李白二首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三夜频梦君 , 情亲见君意 。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013王维 送 别 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
014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 , 英灵尽来归 。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015王维 青 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
016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 , 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017王维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018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 隐者自怡悦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019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夜凉 , 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 , 中宵劳梦想 。
020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
樵人归欲?。?烟鸟栖初定 。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
宴山亭 赵 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
易得 凋零 , 更多少、无情风雨 。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 知他故宫何处?怎 不思量?除梦里有曾去 。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
昔年多病厌芳尊 , 今日芳尊惟恐浅 。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御街行 范仲淹 纷...
花甲 三十而立 这类的古代对年龄的称呼还有什么一、0-1岁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
二、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
三、7岁(女)髫(tiaoˊ)年幼童时期 。
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
四、8岁童龀[chèn]、总角 。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 , 长出恒牙,称为“龀” 。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五、9岁九龄教数之年 。
语出《礼记》 。
六、10岁黄口,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 。
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 。
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
” 七、12岁(女)金钗之年,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八、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 。
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
也用于比喻处女 。
九、13-15岁(男)舞勺之年 。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
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
十、14岁(女)“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
” 十一、15岁(女)及笄或笄年 。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 。
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 , 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
十二、15(男)束发、成童、志学 。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
十三、15-20(男)舞象之年 。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
原本是古武舞名 。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
”《疏》曰:“成童 , 谓十五以上;舞象 , 谓舞武也 。
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
’”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十四、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 。
“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 。
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 。
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 , 瓜字初分碧玉年 。
” 十五、18岁(女)“二九” 。
女子18岁可称“二九” 。
《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
”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
十六、20岁(男)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 。
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 , 体犹未壮,故曰弱冠 。
”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
十七、20岁(女)桃李年华 。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 , 又称“待字” 。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
十八、24岁(女)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 。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
” 十九、至婚嫁年龄(女) 。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适婚年龄 。
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
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 。
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
二十、30岁(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
30岁称“而立”之年 。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
”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
二十一、30(女)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二十二、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
”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 , 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 。
” 二十三、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 。
50岁又称“知非”之年 。
《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50岁又称“知命”之年 。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 , 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
二十四、51岁“开六” 。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 。
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 。
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
” 二十五、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 。
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 , 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七十是什么呢?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花甲,七十古来?。?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
2至3岁称孩提 。
女孩7岁称髫年 。
男孩7岁称韶年 。
10岁以下称黄口 。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 。
30岁称而立之年 。
40岁称不惑之年 。
50岁称知命之年 。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
70岁称古稀之年 。
80岁称杖朝之年 。
80至90岁称合?之年 , 耄耄之年 。
100岁乐期颐 。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 , 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爱国诗词古代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龚自珍《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近现代的 陈毅《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吉鸿昌《临就义前所作》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古典诗文中15岁的代称度:小儿初生之时 。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
牙牙:象声词 , 婴儿学语的声音 。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
”周晬,指婴儿周岁 。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
借指幼年 。
在这里 , “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
【三十而立的相关诗句!】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
“童龇” , 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 , 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九龄:为9岁 。
黄口:十岁以下 。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
幼学:十岁 。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 学 。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 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
及笄:笄[jī] , 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 , 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 , 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 , 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 。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
加冠:指二十岁 。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 表示已成年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
指刚成年 。
指二十岁 。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 , “立身、立志”之意) 。
始室:三十岁 。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
克壮:正当壮年 。
古代三十岁为壮 。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 , 时放克壮 。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艾称年老的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50岁为...
三十而立中立的古今意分别是什么1、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论述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文学发展情况,包括诗歌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
2、诗歌方面,主要有以下文学团体或者流派的活动 。
初期白话诗派 。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
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
其后 , 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
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
“为人生”诗派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 , 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 , 形成了湖畔诗派 。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
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
新格律诗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 , 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 , 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 。
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 。
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 。
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 。
代表作《弃妇》 。
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 。
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 。
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 。
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 。
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 。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
“捉住现实”是其宗旨 。
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 。
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 。
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
3、因回答篇幅过长,其他文学样式从略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