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白居易)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
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 。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 。
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 。
出斋日喜皇甫十早访(白居易)
三旬斋满欲衔杯,平旦敲门门未开 。
除却【朗】之携一榼,的应不是别人来 。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鲍溶)
芙蓉寒艳镂冰姿 , 天【朗】灯深拔豸时 。
【有朗字的古诗词】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
官坡馆联句(崔常侍)
床头锦衾班复班 , 架上朱衣殷复殷 。
空庭【朗】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
寻找朗读的古诗词赏析网站一、学习古诗的意义首先 ,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即是这个道理 。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 , 进行艺术再创造 。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 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
第三,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
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古诗词朗诵比赛支持人开场白敬爱的XXX!亲爱的XXX!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mí)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
古诗词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 , 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
经典古诗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词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
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 。
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 。
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
金色的童年 , 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
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
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 。
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
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 。
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
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
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今天光临现场的领导有:今天光临现场的评委有:下面有请XXX讲话现在,我宣布:XXX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现在开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 , 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求:诗朗诵《走向蔚蓝》的诗歌赏析与朋友们的独到见解一、鉴赏方法点拨:(一)注重平时积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 , 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 , 增强感悟能力 ,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 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
(二)、分析诗歌意象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 。
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
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
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
因此 ,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 , 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 , 分析形象的习惯 。
(三)辨析表达技巧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 。
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
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
二、古诗词鉴赏文段示例: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沈园(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钗头凤红酥手 , 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 ,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赏析上文提到了《沈园》两首诗 , 第一首描绘了一幅惊鸿照影之景,第二首中不仅悲伤地质问:这惊鸿之景何在?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的悼亡诗 。
此时唐婉已经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了 。
诗人无限回忆着曾经的那段幸福,更多的是遗憾 。
当痛苦不期而至,而自己又毫无还手之力,干咽苦果,这苦味变得更加厉害,这痛苦的滋味,令读者从诗中深刻地感受到 。
是的,陆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风顺,堪称是一段悲剧,这或许应归咎于封建社会的落后 。
即使到了只能品尝痛苦时,想找一位知己倾诉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
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
有时,明明喜欢一个人却“瞒、瞒、瞒” 。
有时,想放弃继续爱她“莫、莫、莫” 。
有时 , 想告诉他自己的真情实意“难、难、难” 。
有时 , 或许爱情这东西“错、错、错” 。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 一首《沈园》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的儿女情长 。
即使在被摧折的爱情中,依然向往着相爱带来的幸福,并且至老不渝 。
一首《钗头凤》又暗示着作者的山盟海誓 , 隐约地散发着爱情的热力 。
在生命限处 , 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 。
古诗文诵读串词』『】【?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我们的古诗文 ,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其中的爱国主义诗文犹如声声春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又如个个问号启发我们去深思、去探索 。
它,就是我们千年的绝唱一直唱向永恒的未来 。
请欣赏诗歌朗诵 《将进酒》(配大漠敦煌)李白的一曲《将进酒》倾诉了一片赤子情怀报效祖国从来就是每个人心中最伟大的理想即使个人不幸失意落魄也不放弃心中的梦想请欣赏诗歌朗诵 《赤壁怀古》(配十面埋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战鼓咚咚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之时,就需要我们挺身而上请欣赏 诗歌朗诵 《满江红》(配满江红)腹有诗书气自华(合)诗歌可以使我们充实诗歌可以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颂中华古诗文扬爱国主义情怀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古诗词有赏析(最少5首)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
这两名出笔不凡 , 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 , 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 , 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 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 , 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细 无 声 。
夜 径 云 俱 黑 , 江 船 火 独 明 。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
全诗八句 , 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 , 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 , 无意讨好 。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 , 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
尾联“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 , 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 , 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 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 , 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 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行路难 , 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
离筵上瞻望前程 , 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 , 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
他那种积极用...
:诵读 感悟 鉴赏 文本 摘要:如何指导学生规范诵读,把条分缕析的讲解渗透到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一味地肢解文本,而让学生在诵读训练中感知文本 , 领悟文本,进而达到鉴赏文本的目的,是当今提倡诵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
应辩证看待诵读和鉴赏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使学生既会读,又会鉴赏文本 。
回归文本的鉴赏理念呼唤诵读教学 。
关键词诵读,作为一种有声的阅读方法,其最终目的仍在于领悟文本的内涵 , 学会鉴赏文本 。
和其它阅读方式不同的是,诵读必须通过声音、口吻、神情、体态共同作用于文本,方能声情并茂地表达文本 。
诵读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诵者理解文本的深浅程度和感悟文本的高低水平 。
出彩的诵读,同时熏陶了诵者和听者,使处于同一纸平面上的看似简单的文字,在刹那间展现出立体化的美妙空间和形象画面,掀起情感的波澜,比起无声阅读,更能传达文本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更宜引人共鸣 。
尤其是经典的诗文、戏剧 , 仅靠默读 , 实在不足以细致体验文本的情感张弛和微妙的心理变化 , 更无法体会诵读文本时那种淋漓释放阅读感受的情怀和专著投入表达文本的愉悦享受 。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规范诵读,读出声情,读出个人对课文的感悟 , 不失为鉴赏文本的明智之举 。
一切有关文本的鉴赏必须紧紧依托文本本身,如何把条分缕析的讲解渗透到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一味地肢解文本,灌输冷冰冰的理性分析,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一步一步感知文本,领悟文本,进而达到鉴赏文本的目的,是当今提倡诵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
诵读指导抓得耐心,抓准方法,文本鉴赏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
相反,不抓诵读,只重鉴赏,结果是文本吃不透,理解没有个性化的认识,学生没有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直停留在“跟老师学”的教学层面上,诵读和鉴赏均难有大的进步 。
一、依据鉴赏要点确定诵读的内容,切忌从头到尾无选择、无重点的诵读 。
一节课时间有限,若是篇幅短小的诗文尚有时间进行整篇诵读;稍长点的文本如全文诵读,则既耗时 , 又不能进行细致的诵读指导,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
合理取舍文本,恰当定位诵读内容,以此作为诵读和鉴赏文本的突破口,诵读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
这是诵读教学的切入点 。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尽管高中语文课本只节选了其中二节,诵读时仍必须有所取舍 。
整个作品以作者十五年进出地坛的所见所思诠释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
是地坛在在他生命的最低潮期容纳了他,并默无声息地陪伴着他最终总出生命的困境;是地坛中的平凡的物和周围普通的人让他有了新的发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命的苦难 。
第一节鉴赏的要点是“我”眼中的地坛景物,特点是“荒芜但并不衰败”,契合了作者苦难中对生命的重新发现和理解 。
因此,第五段和第七段中的景物描写片断,便是诵读教学的关键部分 。
经过反复诵读,才能领悟出地坛中的一草一木给予作者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在看似不起眼的空间去诠释生命的内涵和对生命的热爱的 。
第二节鉴赏的要点是母亲“毫不张扬的爱”,诵读时应抓住回忆中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生动细节描写 。
第三段和第八段中母亲“送我”和“找我”时的片断描写是最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精彩段落 。
用平实、真挚的感情去多次诵读文本,才能发掘出平凡母爱中的伟大,母亲忍受命运折磨的无私的爱才能在读者心目中扎根,得到深刻启示 。
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文鉴赏的重点是“月下荷塘”图和“荷塘月色”图,领悟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沉感情 。
第四段、第五段便是全文诵读指导的重中之重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鉴赏重点是体味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如何融入所写景物之中 。
描写秋晨、牵牛花、槐花、秋蝉、秋雨、果树的片断是需着力诵读的内容,唯有把“秋”读到心里 , 读出神韵,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才会油然而生,也才能从诵读中走进文本,贴近文本 , 又从诵读中走出文本 , 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发现 。
二、按选定的内容,指导学生精心诵读,边读边悟 , 悟后再读,反复体验文本的丰厚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关键句、段要细读细品,读出文本的精气神,品出文本的底蕴和过人处 。
这实际上是一个以读带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的循环学习过程,也是搞好诵读、深入鉴赏文本的核心环节 。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通过邹忌和妻、妾、客交谈“比美”的生活小故事 , 由此及彼,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作为施政之依据 , 以期政治修明,“战胜于朝廷” 。
全文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发生在邹忌家里的小故事,也是引发邹忌讽谏的缘由 。
诵读教学的关键,便是指导学生读出妻、妾、客在回答同一问题时的口吻、心态 。
这三个人的回答,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 但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 , 又显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 。
”“君美甚”是极度赞誉之辞 , 语气强烈,“甚”字传神表达出妻子对邹忌发自内心的爱慕之情 。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相比较妻,妾的回答就少了几分真情,添了几分敷衍、敬畏的色彩,赞叹的口气中不乏...
如何做好语文诗歌鉴赏和阅读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
往往行之有效 。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 , 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
牢记:欲速则不达 。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 ,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 , 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 , 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 , 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 , 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 , 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 , 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 , 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
4、变含蓄为直接 , 变分说为概括 。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
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 。
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 , 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 , 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 , 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
写作手法 , 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 , 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 , 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
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考生在答题时 , 可答得具体些 ,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推荐阅读
- 经典英文爱情诗歌
- 2022沈阳理工大学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2022吕梁学院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2022运城学院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2022大连民族大学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2022山西农业大学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四川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第一封送达
- 2022大连外国语大学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
- 2022贵州财经大学录取时间及查询入口,什么时候能查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