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染
点染 , 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 , 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 , 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 ,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 , 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 , 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 , 无者为虚;显者为实 , 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 , 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 , 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 新鲜美妙 。
【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 。密度小者为疏 , 密度大者为密 。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 , 重在铺写渲染 。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诗词中 , 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 , 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 。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 , 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 。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 , 富有生活情趣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 。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 , 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 。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 。浓者 , 重笔浓彩,绚丽;淡者 , 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 。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 , 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 。“雅”是典雅 , “俗”是通俗 。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 , 就会雅俗共赏 , 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 , 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 , 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 ,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 。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 。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 。“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
一般来说 , 诗人心情平静时 , 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 。在现实生活中 , 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 , 妙合其心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 , 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 , 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 , 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 。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 。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 , 耐人寻味 。
9、隐现
“隐”与“显” , 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 。“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 , 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 。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 , 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 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 。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 。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 。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古诗词鉴赏中能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
“想当年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 是实写 。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 , 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 。
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 , 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
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 , 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 , 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 , 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 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
(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动衬静是反衬 。
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 以乐景衬哀情 。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 。
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
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
...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 , 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 , 小船夜泊秦淮 , 靠近岸边酒家 。
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
身居高处 , 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 , 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 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 , 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 , 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
如: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
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 , 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 , 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 , 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 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
(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
(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
(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以典代人 , 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 , 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
(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
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 , 其知识框架如下:表达方式一、抒 情方 式(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 , 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
3、借事抒情(用典故)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1、虚实结合“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②已逝之景之境 。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修辞手法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十、列锦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
2、简远美 。
3、含蓄美 。
十一、迭字表 现手法一、象征: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 运用眼前之物 , 寄托深远之意 。
二、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与夸张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四、衬托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
2、内容分类:(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
五、对比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五、渲染六、用典 (三)类别1、 内容类型:(1)用语 (2)用事①引用神话故事 。
②运用历史故事 。
2、方式类型(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四)常见常用典故七、照应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十、离合十一、蒙太奇第四节 结构模式一、层层渲染、铺垫二、伏笔、照应三、结构对比:四、卒章显志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一、关于表达方式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三)区别与联系1、联系 2、区别:(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 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 。
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
古诗写作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
(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 。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 , 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
三、修辞方式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 (一)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 , 使物象明显突出 。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 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
(二)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
(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 ,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四)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
(五)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
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 , 却符合情理 。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 , 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
扩展资料: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
参考资料:写作手法-百度百科...
古诗词有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表达方式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结构技法;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古诗词有哪些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表达方式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结构技法;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诗歌有几种写作手法?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 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 , 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 , 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 , 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 ,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
运用抑扬手法的古诗词有哪些?1、《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 , 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
2、《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玉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少年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5、《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有关于赤峰的诗歌吗
- 古诗竹石诗意
- 古代诗歌中敌人的代称
- 求描写关于学农心得的诗句
- 关于中国年的诗句
- 带有蔓字的抒情诗句有哪些啊。
- 腱鞘囊肿手术多少钱 腱鞘囊肿手术多少钱能报销吗
- 阿托伐和瑞舒伐哪个好 阿托伐和瑞舒伐价格
- 八宝粥营养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八宝粥的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