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能使我们怎么样

自然是:黑云翻墨未遮山 详细资料请看: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 , 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 , 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 , 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
怎样鉴赏诗词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 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 , 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 , 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 , 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 , 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 , 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 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 , 格调高昂,意境雄浑 , 感情激荡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
如何学好诗词,如何写好诗词?(注:我是初学者?。? 作为初学者首?。?、读一些比较有意境的诗词 , 如“春日游,杏花春满天”、“人生易老 , 天难老”等等,培养诗词兴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看见落日余晖 , 马上能联想到和景色有关的诗句,如,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等等;3、学习诗词不仅是学习诗词 , 还要多读一些其他的文学作品 , 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 当然 , 现在人都懒得看书了,看手机较多,你可以关注一些诗词公众号,我关注的“小诗词大世界”这个公众号挺好的,每天只推送一首诗词 , 都比较短?。?并且小编每一首诗词都有配乐,你可以搜索一下,当然还有其他的诗词公众号 , 都可以关注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 , 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
最初念的是四书 。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 , 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 , 是单音独体 。
比如 “花” , 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 , 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 , 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
“兴”可以随便联想 。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
这是错误的联想 。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
诵要有节奏、声调 。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 , 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 , 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 , 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风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
悲莫悲兮伤别离 。
【古诗词能使我们怎么样】”这是七字一句 。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
”七个字一句 。
这就是七言诗 。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 , 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皇览揆...
如何学习古诗词我自幼喜欢古诗词 , 在步入社会之后,也一直对古诗词情有独钟,这次参与“中华古诗词课题实验”又一次系统地学习,对古诗词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有了一些体会 。
我把它写出来,希望能对爱好古诗词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
一、从浅显生动的古诗词入门我最初学习古诗词 , 所学的或许算不上严格的诗词,只是因为它有故事 , 生动有趣,或者念着舒服 , 就把它记住 。
比如引我上古诗词学习之路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女子,死了丈夫,想要改嫁,但小叔和公公不准 。
那女子便请人写了长篇状子递到县衙,也因叔翁作梗而不得 。
后有一秀才为女子写一状子,只有短短三句话 , 县官一看,连说三个“嫁嫁嫁” 。
这三句话是“翁壮叔大 , 瓜田李下,嫁与不嫁” 。
当年我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如此简单的三句话胜过了长篇大作 , 引起了我对它的兴趣 。
再如王勃的《藤王阁诗》我最初也只知道两句:“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因为有故事 。
说是当年王勃写完诗之后扬长而去 , 在场的人发现诗句缺了“空”字,争论半天都无法补上一个满意的字,只好派人去追王勃 。
王勃对来人只伸出手掌,不作一声而去 。
那人回去不管把手掌怎么比划,人们还是不能明白,只得又派人去请教,最后才知是一“空”字 。
我只觉故事有趣,至于“空”字好在哪里,那是许多年之后才明白的 。
我早年读诗,往往都只记得其中一两句,但正因为有着这一两句,积累多了 , 心中便有了诗词的轮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
二、了解一些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了诗词的基本积累之后,便会有着一种欲望 , 想从更深角度去看诗,这时便可以学习一些诗词的理论知识了 。
开始也不要学太难的,只是为着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而学 。
如:什么叫诗家语 , 诗的语言与文的语言有何不同?诗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古人是如何阅读诗词和评论诗词的?诗人是怎样创作诗词的?有些什么样的手法等等 。
了解了这些知识,对自己进一步阅读诗词就有了帮助 。
三、学习诗词格律在对诗词有了较深的理解,有了大量的积累之后 , 便应该学习诗词的格律了 。
有许多人就是因害怕诗词格律而放弃了对诗词的进一步学习 。
为什么呢?因为诗词格律的要求是严格的,而且又很枯燥乏味,一看到“平平仄仄平平仄”就心里发怵 。
其实 , 诗词格律并不那么可怕 , 你觉得它无味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它 , 一旦对它有所了解,你就会对古人写诗用韵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也会对诗的好坏有了更准确的解读 , 对今人胡乱作的所谓诗歌也就不会盲目崇拜 。
下面试以七律为例来说明格律 。
什么叫“平仄”?就是古人把汉字的音分为了平声和仄声 。
其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古入声字归于仄声 。
七律以两句为一对,八句为四对,分别叫首联,颔联 , 颈联,尾联 。
除了首联之外,其余的对句末字必须是第一句为仄,第二句为平 。
首联的首句末字可平可仄 。
每句诗以双字为节奏点,那么七言诗的第二字,第四字 , 第六字就是节奏点,节奏点上的平仄要求是严格的,该平则平,该仄就仄 。
而第一字 , 第三字 , 第五字,由于它不在节奏点上,它们的平仄要求就不是那么严格了 , 因此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
每句的平仄格式基本为两平两仄交替运用 。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以下举七律的一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意 , 每一联中节奏点上字平仄必须是相对的,这就叫“对”;而下一联第一句与上一联末句的平仄是基本相同的,这就叫“粘” 。
另外要注意 , 七律诗除了首联和尾联只要求节奏点平仄相对外,对词性并不作特殊的要求,但颔联和颈联就要求十分严格,不但平仄要相对 , 而且词性也要相对才合格律要求 。
先熟悉一种格式,牢固掌握它 。
只要熟悉了一种格式,对其余几种都可迎刃而解 。
当然 ,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必须同时学习古诗韵,不然你就不明白哪些字是平声,哪些字是仄声 。
等你熟悉了诗的格律 , 你就熟悉了古诗韵 , 然后再去学习词的格律,就可事半功倍了 。
四、学着去写诗填词有了上面的积淀,你就完全可以试着创作了 。
这一阶段,才是最艰难的时期 , 或许一生也不会写出像样的诗来 。
但只有去写,你才懂得古诗词的深奥,才会明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对古诗词及诗人们艰辛创作有着深沉的了解和思考 。
现代许多人诽谤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因为他不懂古文化,如果他有一天懂得了,他就再也不会狂妄,甚至会为自己的浅薄无地自容 。
以上就是我学习古诗词的过程,这永远只是一个过程 。
把心扎进古诗词中去 , 感受我们祖先的伟大,就不会妄自菲?。话炎嫦攘粝碌谋蟮木癫聘皇刈? ,再发扬光大,就会感觉生命的意义和责任 。
如何借一个诗词名句来概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甜蜜的球体--有感于人口密度我看见一间屋子住着三对夫妻每对夫妻生了宝宝他们一直在哭啼因为垃圾和香水在污染空气还有六双卫生球似的眼睛为了面积和利益暗藏杀机我看到一个甜蜜的球体旋在空中上面布满了赶集的蚂蚁它们疯狂地吸食 繁殖那甜蜜的球体在缩小蚂蚁越肥密那上面哪一位是我能否逃离一场悲剧
传承诗词文化,我们该怎么做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 。
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 , 化知识为生命,这可能是很聪明的选择 。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材料要精,不要泛 。
读就要读最好的三百首,最有代表性的三百首,而不是其他 。
第二,要熟读 。
三百首要反过来复过去的读,读到透读到烂为止 。
根据这样的材料 , 相信就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中国诗词这么美,今天该如何学习古诗词 这个春节假期有所不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成为了最火的节目,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这才发现中国诗歌原来这么美!武亦姝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 。
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
”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也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 。
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 。
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 , 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
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文字符号而已,且只会让学生觉得“好难”“没意思” 。
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学古诗词呢?每一首古诗词,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 。
教师应更多阐释诗词的美妙之处,从艺术和情感两方面讲明其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
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侯尤雯的诗词量达到近千首 。
侯尤雯的童年也浸润在古诗文中 , “别人的诗词可能是爸妈教的,我却是自学的 。
沉浸古诗词之路,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快乐幸福的童年 。
”关于古诗文背诵和学习,侯尤雯说了四点:一理解、二写、三对比、四背诵 。
一、理解:看到一首诗后,不要忙着背 , 而是先去理解这首诗的全部意思 。
二、写:在领会这首诗的全部意思后,试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作一首诗 。
三、对比:将自己写的诗和原作进行一番对比,看有无重合的地方 , 理解同一个意思原作为什么要那样表达 。
这也是对写作能力极好的锻炼 。
四、背诵: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后,你就会发现,背一首诗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
侯尤雯表示,其实背一首诗花不了多长的时间,她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这首诗的背后 。
在学习一首诗的时候,要把这首诗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全部了解到 。
她表示,不只是字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诗的创作背景,最好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立体化地理解这首诗,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 。
如果我们的考试模式不变,大部分人,为谋生而生活着或者生存着 。
这些古诗词离他们很远,对他来说确实不能增加他的幸福感,所以他可以不要 。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个人他把它当作一种稀缺的奢侈品来看会怎么样?其实,现实是,我们缺诗了 。
这是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其实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没有发现它,没有珍视它,我们没有真正的因为理解、因为认识而发现它 。
总结一句话 , 从心底喜欢才能更好的学习与进步!
诗词意境怎么写?一、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时的生活背景 。
古诗词曲的创作,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 , 而作品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 。
至于“言”何“志” , 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 , 才可能探知 。
例如,教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如果没有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只是要求学生先熟读几遍,然后就逐字逐句解释 , 特别重点讲解了最后一句,讲明这一句诗中的“落花时节”既指当时的自然景象 , 又表明诗人当时的潦倒处境 , 诗句饱含悲伤之感 。
学生由于对时代背景一无所知,只是被动地听记,对作品内涵并没有真正理解 。
如果学生了解杜甫与李龟年初逢于唐朝开元全盛时期,李龟年作为一名杰出的乐师,当时正在岐王的豪华宅邸中演唱,杜甫则因才华显著而被岐王邀去听唱 。
几十年后 , 二人在江南重逢 , 此时,遭受八年动乱的唐朝正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而杜甫本人的处境也极为凄凉 , 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
正因为二者重逢与初逢的情形有着极大的反差 , 诗人才会写下了这首绝句,流露出心中的万千感慨:虽说江南风景正好,但想想过去,再好的风景亦无法消解此时心中的悲怆了 。
潦倒的处境,不正如眼前片片飘零的落花吗?学生们就不再显得迷茫,而是有所领悟,对诗中饱含的沧桑之感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 。
二、抓关键性词语 , 由词入境,依境索意 。
读任何作品,都不能把作品肢解了分析 。
读诗词曲,亦然 。
那种一句一句分析,甚而用白话解释诗句的方法,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美,无任何意义 。
读诗词曲,应该抓住关键性词悟 。
由词语入手,分析作品中写了哪些事物 ,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理清这些事物是如何联系起来 , 由此在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进而揣摩这些画面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马致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会带给读者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从词语入手去细加体会 。
这首小令一共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却写到了十种事物,外加一个“断肠人” 。
引导学生注意事物前所加修饰词语 , 发现修饰词的感情色彩特别浓郁 , 尤其是“枯”、“老”、“昏”、“古”、“瘦”、 “夕”、“断肠”这几个词 。
是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呢?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便会用“伤感”、“凄凉”“悲伤”等同类词语来形容这些词语所带给他们的感受了 。
能够说出这些感受,学生对这首曲就大致理解了 。
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用这些词语修饰的事物一一排放于脑际,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
画面传达出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境界里,一个“断肠人”正踽踽独行,作品所表达的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便不难理解了 。
有人知道怎样解析诗词?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 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 , 如 “漠漠帆来重”句中的“重”,表面上是讲帆因湿而重,其实是讲朋友要离去,自己心情沉重 。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
如“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
(4)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 。
高考题中关于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话传说 。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现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
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 。
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
结构有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整体 。
在理解三联时不能忘了这个整体,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从多个角度分析、从远景、近景等角度所表达出的诗人的感情细节 。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
如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 。
如用了草径、荒园、鸟宿树、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图画,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作者居处的僻静 。
7.注意语句表达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
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 。
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 。
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表面上讲“蝉” , 其实是讲人)、衬托(以动来衬托静)、双关(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 , 其实又是赞美人) 。
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此外还有生造词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本无“异客”一词 , 但承“异乡”而来又很自然,强调了“异”;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 , 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系词两边不对称,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明明是杨花,作者却说成是飘飞的离人泪 , 既拓展了内容,更强化了感情;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 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
三、表达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
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 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
如“请分析《鸟鸣涧》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 用 , 等等,一定要看清 , 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 , 重点明确 。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 , 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
只要真正 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
初学者怎样写诗1、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风格 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就像每个人特殊的气质一样,这种特质就像一种标志 。
像李太白的诗永远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句子,一看就是他的风格,而诗圣呢,就是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感 。
所以说,你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质 。
这很简单 , 只要想想最欣赏谁的诗 , 基本上这种风格就有点适合你了,因为大多数的欣赏缘于自己产生了共鸣 。
另外,以我个人的感觉,平时写作的风格与诗词的感觉也是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 。
因为特质这种东西就是一直跟着你的,无论你的语言、动作、诗词、文章都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读,读 , 还是读 如果找到你最喜欢的风格,那么这个代表人物的诗词,你一定要仔细地、广泛地读 。
不仅要读诗词,还要看看其他名家对这首诗词的评价和鉴赏,这点很重要,可能甚至比读诗更重要,可以这么说,与其读一个人的十首诗,不如读十个名家对这其中一首诗的评价 。
你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 才能写出好诗?。?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并且通过大量的阅读,会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
就以我的经历讲,以前有段时间我看郭敬明的书 , 我就觉得自己写作的感觉就会跟他相似 , 再比如,前不久我又再看了一遍韩剧《my girl》,我讲话就会情不自禁地带有那种韩国腔 。
所以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你已经再像自己喜欢的风格靠近了 。
3、关于作笔记 作笔记就是记录你觉得很经典的东西 , 很有用 。
小时候我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爸爸妈妈和老师总是布置作业摘录好词好句,当时我觉得很不以为然,所以要交作业了,我就偷懒地从已经是筛选好了的《佳句宝典》挑最短的句子敷衍了事 。
最后,摘录一句名家说的话,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 , 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 。
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地土壤里 , 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
扩展资料: 格律思维 格律思维的特征 格律思维有约束性、模仿性、习惯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
1、约束性是指格律思维的排他性 , 规定写格律诗词,就只许严格按诗词体裁中相应的格律进行创作,而决不允许出律 。
2、模仿性是指诗词作者以大量的古今同类作品的格律思维写作为范例进行写作 。
例如,在介绍诗词创作的工具书中,每一种诗律和词谱后面都附有一些典型的作品以资对照,实际上是给学习者提供模仿的范例 。
3、习惯性是指当诗词作者学习按格律写作进行到了一定阶段,也就是运用格律思维写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以后,就会根据他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一种主动、迅速地按与所选择的体裁相应的格律要求进行写作的思维定势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创作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