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扇子的古诗词

以下诗句均与扇子有关喔:
1、《怨歌行》——汉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 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2、《团扇歌》——东晋桃叶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 。
3、《白羽扇》——【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 , 飘似鹤翻空 。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 , 藏月入怀中 。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
4、《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
5、《扇》——【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
6、《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
闲挂几曾停蛱蝶 , 频摇不怕落莓苔 。
【关于扇子的古诗词】根生无地如仙桂 , 疑是姮娥月里栽 。
7、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 , 依依只仰故人怜 。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
8、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
9、《 悲纨扇》——【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
10、《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
11、《咏扇 》——【唐】徐夤 ------注 :夤 , 寅声 , 恭敬之意 。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
12、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
13、《杨主簿日本扇》——苏辙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
14、《高丽扇》——华镇
排筠贴楮缀南金,舒卷乘时巧思深 。何必月团裁尺素?自多清爽涤烦襟 。挥来振鹭全开羽,叠去栟榈未展心 。利用已宜勤赏重,更堪精制出鸡林 。
15、《南湖集》卷下《倭扇》——贡性之
外番巧艺夺天工,笔底丹青智莫穷 。好似越裳供翡翠,也从中国被仁风 。
16、《渊颖集》卷二《东夷倭人小摺叠画扇子歌》——吴莱
东夷小扇来东溟,粉笺摺叠类凤翎 。微飙出入挥不停,素绘巧艳含光荧 。银泥蚌泪移杳冥,锦屏罨画散红青 。皓月半割蟾蜍灵,紫云暗茏鲛鱼腥 。徐市子孙附飞舲,奝然家世杂焚经 。文身戴弁旧仪形,对马绝景两浮萍 。殊方异物须陈廷,富贾巨舶窥天星 。祝融嘘火时所订,岛滨卖箑送清泠 。白龙浸皮暑欲醒 , 玉阶涵水夜扑萤 。蓬莱仙人降辎軿 , 扶桑茧丝结彩綎 。祖洲芝草酿绿醽,穹龟巨鼋动遭刑 。海神惜宝轰雷电,鄙夫卧病临虚扃 。蒲葵百柄称使令,冰浆蔗液但满瓶 。石榻被发气自宁,新罗一念终飘零,凃修雉尾吾何铭 。
17、《蝶恋花·聚骨扇》——金章宗 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 , 巧样翻腾 , 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翠绦更结同心扣 。金殿日长承宴久,招来暂喜清风透 。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
18、《生查子·咏摺叠扇》——宋·朱翌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摇摇云母轻 , 袅袅琼枝细 。莫解玉连环 , 怕作飞花坠 。
19、《蝶恋花·聚骨扇》——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翠绦更结同心扣 。金殿日长承宴久,招来暂喜清风透 。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
20、《北双调·清江引》——明·瞿佑
“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 。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 。到手时清风阵阵起 。”
21、《咏摺叠扇》——明·瞿佑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 。金环并束龙腰细 , 玉栅齐编凤翅长,偏称游人携袖里 , 不劳侍女执花傍;宫罗旧赐休相妒 , 还汝团圆共夜凉 。”
22、《折扇赋》——明·杨循吉
“于时则有祛灾雅制,却暑芳姿,昔日之班姬所咏,往年之逸少曾持,敛之不盈于把,圆也有中乎规,出袂而轻飏自动,拂膺而凉思允宜 。观其皓茧裁容、素藤张面,洒金星以作饰,削牙钉而为键,紫檀戢戢而板吻无痕,玄珠圆圆而蒂垂如旋 。”
23、《咏撒扇》——明宣宗
“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 。扫却人间炎暑,招回人间清凉 。”
描写扇子与美人的诗句有哪些?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 , 讵是恩情改 。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 , 蒲葵价不轻 。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 , 圆因裁制功 。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
何人称相对 , 清瘦白须翁 。
《调笑令-团扇》【唐】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
弦管,弦管 , 春草昭阳路断 。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
闲挂几曾停蛱蝶 , 频摇不怕落莓苔 。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匏票≡拼?。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
先来无一半 , 情断不胜愁 。
...
宫中调笑·团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 。
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 , 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人的《古今注》中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 。
”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说明舜帝时就已经有扇子了 。
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了“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 。
扇此时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 。
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 。
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扇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 。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 。
而另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 。
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
到了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 , 出现了“纨扇”,因用洁白细绢制成,故又称之“绢扇” 。
制作除了用绢外,材料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又因其“团团如明月”,也称为“团扇” 。
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 , 作为一种主流而大为发展,它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椭圆、海棠、长方、曲线等形状 。
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 , 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 。
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 。
折扇方便实用 , 在民间中广为流传 。
戏曲中的书生,常常人手一把折扇,成了一种象征 。
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 , 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 。
古往今来 , 许多文人骚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备受人们的珍爱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来的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 。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 它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 。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谢缙所绘的《汀树钩船图》,是传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画 。
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 。
有时一把普遍的扇子 , 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 。
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
明代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 。
清代的扇面画最为丰富 , 名家辈出,如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画扇高手,因而此时的扇面画,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 蔚然大观 。
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它们的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特色 。
杭扇与杭州的龙井茶、丝绸并称“杭城三绝”,有多种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纸扇最为著名,它以柿汁涂扇面 , 色泽乌黑,经久耐用 , 既可消暑又可遮阳 。
苏州的折扇以白纸扇为主,制作考究,工艺精良,杭扇、苏扇多以竹子为扇骨 , 以纸绢为扇面 , 雅致细腻 , 素有“苏杭雅扇”之称 。
现在,扇子主要生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 。
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 。
参考:http://www.zcfan.com/wenhua/lishi.htm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547497
银烛秋光冷画屏全诗的意思是什么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
天阶:天庭,即天上 。
一作“天阶” 。
[今译] 秋夜 , 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蛾 。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 , 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 , 便通身灵动 。
”...
扇子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 , 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
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 。
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 。
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 。
"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
而古之障扇、雉扇,为障尘蔽日用具,仪仗的一种 。
西汉时期 , 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 , 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 , 用薄丝绢糊成 。
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 , 有"齐纨楚竹"之说 , 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 。
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 。
折扇 , 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 。
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 。
折扇盛行于明代 , 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
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
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
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 。
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 。
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
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 。
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
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 , 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
扇子的起源是什么 历史上扇子的由来及其发展扇子的起源:扇子,最早称“翣“,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
据说 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 装饰品 。
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 , 叫 “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 , 都有大障扇 , 以 显示其威风 。
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 , 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 雉尾制作的长柄扇 , 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 。
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 。
到了汉代以后 , 湖南的竹扇和山 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 品 。
《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 。
据载当时的纨 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 。
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 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 。
看来,这种扇子可能就是现 在生活中的吊扇、台扇的鼻祖 。
传说三国时杨修曾与曹操画扇 。
所以,扇子主要是驱暑 , 还 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 。
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 水人物 , 或题诗写字,颇为高雅 。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 六角竹扇的老妇,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 , 老妇很不高兴 。
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 。
“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 。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画扇佳作 , 如明代 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 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 。
现在 , 我国的扇子作为 一种工艺品驰誉世界 。
郭沫若曾为扇厂工人欣然题诗一首:清凉 世界 , 出自手中 。
精逾鬼斧 , 巧夺天工 。
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
扇子还可以表现人的某种心理状态 。
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句,描写周瑜的风度 。
杜牧以“轻罗小扇扑流萤“的 诗句,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 。
唐人王建的《调笑 令》云:“四扇 , 四扇,美人并来遮面 。
“描写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 心理 。
“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 子王孙把扇摇 。
“一把扇子 , 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可增面目,人 木三分的刻画出来 。
有的文艺作品还以扇喻人,被作为定情之 物 , 《桃花扇》中就写侯方域给了李香君“宫扇一柄“ , “永为定情 之物“ 。
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 一柄桃花扇 。
扇子也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道具 。
《空城计》中诸葛亮羽扇 轻摇 , 烘托出他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神情 。
著名川剧演员阳友 鹤 , 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70多种 。
过去相声演员,手里常拿 一把扇子,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 。
一片两片三四片…这首是什么诗词?打油诗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 , 五片六片七八片 。
九片十片十一片 , 飞入草丛皆不见 。
”纪晓岚 还有别人写的 一片二片三四片 , 五片六片七八片 ,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看不见 。
”林逋...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诗词赏析一: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
"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 。
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 。
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 。
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 。
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 。
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 。
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 。
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 。
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 。
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 。
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 。
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
诗词赏析二: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 , 暗喻君情如冰 。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秋夕》这首诗准确的意思杜牧《秋夕》原文及赏析 【原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注释】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
天阶:露天的石阶 。
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
【赏析】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 , 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 , 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 , 皎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 , 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 , 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 。
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 , 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 , 有鹊为桥 。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 , 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
”(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
“冷”字 , 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
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
另,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