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 蜀相

蜀相(《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1.《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典故(颈联):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 ,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频烦”,多次地烦劳 。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 , 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济”,有完成的意思 , 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 。“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
2.蜀相 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背景: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 , 最后死于军中 , 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
【《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 蜀相】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 , 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诗意: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