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第一次说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 唐之诗 , 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词作为有宋一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并不是一开始就高高在上,而是通过宋代文人的探索,一步步做到后来居上 。
一、 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流"文学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 , 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
可知,词最早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的街头巷尾,燕乐的兴盛,需要大量可以配合演唱的歌词,于是出现了形式参差不齐的"曲子词" 。
词在晚唐五代的继续发展 , 主要用来表现花前柳下的欢乐、描写宫廷精致的生活 , 刻画女子姣好的容貌 。这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温庭筠、冯延巳、李璟等 , 他们词作无一不在此藩篱之中 , 真实的印证了词作为"伶工之词"而存在 。
词到李后主手里 , 前期仍然逃不出用来描写穷奢的宫廷生活,后期亡国流落汴京 , 开始囚徒生活,用词来表达亡国之悲 , 囚徒之苦,词中开始表现自己真情实感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但这并不能说明到了宋代 , 词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宋代的"主流"文学 。
唐代以诗赋取士,诗歌成为社会的主流并成为有唐一代的代表性文体,虽说朝代更迭 , 但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学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诗仍然强势入驻北宋文坛,在北宋初期,文坛创作仍以诗文为主,作为"小道"的词并不能入士大夫文人的眼 。
这一时期,西昆体、晚唐体、白体笼罩诗坛,诗人创作或者学习以李商隐为模范的凄美婉转注重形式美的西昆体,或者学习以白居易晚期作品为模范清新明快的白体 , 又或者学习以贾岛、孟郊苦吟为模范的晚唐体 。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词创作寥寥无几,在有宋一代数以万计的词作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 。
这一时期的代表文人有王禹偁、柳开、潘阆、林逋等,其中以潘阆的词作数量最多 , 今存《酒泉子》十首,其作《酒泉子·长忆观潮》用文字写出钱塘江潮势之壮观,可称为一佳作 。
但其在《逍遥词附记》中说到:"若或水榭高歌,松轩静唱,盘泊之意,飘渺之情,亦尽见于兹也 。其间作用 , 理且一焉 。即勿以礼翰不谨而为笑耶!"
由此可知 , 词在此期间仍为"小道"文学,其不"入流"程度,将达到作词会受到文人士大夫的讥笑 。
林逋存词仅有三首,如《长相思》、《点绛唇》 , 可谓首首堪称经典,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仍然是他的诗作《山园小梅》,而不是他的词作.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虽然努力摆脱唐五代词的风貌,致力于改变宋初词坛的风气,但仍不能突破其作为"小道"文学的存在 。
二、后来居上一跃为"主流"文学鲁迅曾在致杨霁云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 。"唐代作为诗歌创作的巅峰,可以说,几乎到达了后世无法超越的地步 。
当然,在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已经认识到这一现状 , 于是他们开始转向词的创作,正是由于他们的大量创作,才使得词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做到后来居上 。
要说最先开始全身投入词的创作的 , 那定是被称为"白衣卿相"的柳三变,在科举之路失败后,他高吟:
"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潇洒离去,终身不再参加科举,与青楼歌女为伴,为她们写作歌词,供她们演唱 。但柳永并不是仅靠这样来提高词的地位,使之成为"主流"文学 。
他不仅大量写作词,而且创制了大量的词调,据田玉琪教授《词调史研究》指出柳永用15宫调155词调,其中除了少许不能确定是否为柳永自创调,还余有113调 。
其中有65调为宋人所使用,其中最多为苏轼文人集团所采用,同时其对宋词声律的最大贡献就是用中短句、用折腰句法和句内严守四声,这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声律发展 。
此外,他还在小令之外,采用铺陈的方式写作慢词,使得词能表达更加充沛的情感 。最著名的就比如其表达离情别绪的《雨霖铃》 , 把别时的种种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
可以说,正是因为柳永的大量传作 , 词开始在宋代得以迈向"主流"文学的征途 。
说完柳永,那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苏轼,苏轼提出"以诗为词",认为"诗词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这从根本上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 。
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坛盟主,他改革词风 , 扩大体裁,把原本文人认为入诗的体裁写入词中,在词中表现大量的壮阔、慷慨之情,并且他还用来表达悼亡之情 。
如其悼念亡妻的名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可以说,字字含泪,为内心情感之真实表达 。
同时,他亦投身创作,在他现存的347首词中 , 用调75个,其中自创词调12个 。
虽说不上多,但是也极大推动了宋代词调的发展 。其在词调声情方面有极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变调,打破原来的词调声情,为旧词调注入新的内涵 。
就比如用柳永的创调《戚氏》表达西王母的故事,一变原来的低沉婉转 。
可以说,词至苏轼,面貌大改,一变唐五代以来的传统,以崭新的面貌登上文坛,开始为士大夫文人所接受和认可 , 并且开始大量创作,才造就有宋一代词文学的兴盛发展之貌 。
词在北宋的发展从"小流"到"主流",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当然也少不了晏殊、欧阳修、张先力图摆脱花间传统而创作的大量词作 , 也少不了范仲淹把边塞风情引入词中的创举 。
只是说,在词迈向"主流"的途中,柳永和苏轼的贡献最大 。
正是因为宋代初中期一个又一个文人词创作,提高了词的品味,才得以影响了出现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专以作词为主的大词人 , 丰富了词坛.
【词最早来源于什么时候 词起源于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 他们写了数以万计的作品,才使得词后来居上,成为北宋一代的代表性问题,如唐诗一样达到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度 。
推荐阅读
- 明朝历史上四大组织谁的权利更大一些 六扇门是什么组织
- 徐福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吗 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 南京贵族学校排名榜前四名 南京四大贵族学校简介
- 2022年天津市大学排名最新出炉 天津高校排名
- 清明节 春天的古诗文
- 关于灵隐寺的著名诗句
- 描写乌镇的古诗都有哪些?
- 求职的个人自荐信模板3篇
- 干部竞选简历的自荐信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