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句解释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 , 猿啼哀啸 , 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 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 , 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 , 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 , 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 , 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 , 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叶飘零 , 无边无际 , 纷纷扬扬 , 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 , 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 , 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 一句仰视 , 一句俯视 , 有疏宕之气 。“无边” ,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 “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 , 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 , 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 , 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时世艰难 , 生活困苦 , 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 , 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 。“苦恨” , 甚恨 , 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 , 犹言困顿衰颓 , 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 , 不妥 。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 , 这一句是说 , 我一人登台 , 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 , 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 。新,指初次出现 。“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 , 依托严武 , 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 , 身体也非常不好 。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 , 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
杜甫《登高》诗句解释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
“无边” ,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
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
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 , 地之远也;悲秋 , 时之惨凄也;作客 ,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 , 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八可悲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 。
“苦恨” , 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 狼狈失意 。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 , 不妥 。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 , 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 。
新,指初次出现 。
“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 , 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 。
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 , 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 。
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 , 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
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
杜甫《登高》的解释,必须是全文解释?。?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
2、回:回旋 。
3、百年:犹言一生 。
4、潦倒:犹言困顿 , 衰颓 。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
解释: 天高风急 , 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 。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
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 , 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
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
【词语解释】 猿啸:猿长鸣声 。
落木:落叶 。
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 。
【诗文赏析】 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 , 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 。
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 , 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
此诗八句四对 , 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 , 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 , 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
【杜甫《登高》诗句解释】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
颈联两句 ,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 , 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 , 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 , 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
颔联前句写山 , 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
两句诗 , 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
“常作客” , 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 。
下句写孤病之态 。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 , 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
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 , 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
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 , 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 。
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 , 形、声、色、态 , 一一得到表现 。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 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 , 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
此诗八句皆对 。
粗略一看 , 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 , 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诗薮》) 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372.xml
古诗 登高诗词名: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类型: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
2、回:回旋 。
3、百年:犹言一生 。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 , 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 , 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7_76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ppt 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
李白是那个用生命来追寻浪漫的李白,是那个迎风立于船头,狂笑高呼“我本楚狂人”的李白,是那个对天长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 。
他天马行空,他豪放飘逸,他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
他澎湃的激情,他飞扬的神采有一 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 。
杜甫,是那个诗录历史的杜甫,是那个“宁苦身以利人”的杜甫,是那个道尽人间悲欢离合的杜甫 。
他感时忧国,他绪密思深,他沉郁顿挫 。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
杜甫和李白的殊途,其源于儒、道的殊途 。
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 。
孔孟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人伦关系以及条条框框的做人原则为文人走向圣人之路铺好了砖石,追求的最终理想是“修治齐平” 。
老庄则剖析宇宙间自然万物的深层奥义,追求人与宇宙的契合无间 , 人与“道”的和谐统一,为文人走向仙人之路架好了云梯,探寻的是乌托邦般的“无为而治” 。
儒和道代表了中国文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深沉凝重,后者率性恣肆,分别造就了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 。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
“时代选择激情 , 历史选择深刻” , 李白为时代所选 , 杜甫为历史所选 。
很难有标准来衡量两者之间的优劣高下 , 同样也没有标准来评判儒道两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哪个更加深远,它们两者只是不同 , 这种不同造就的是两个同样伟大的诗人 。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 , 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
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皆在于此 。
李白的诗中,狂放、抑郁、希望、失望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大济苍生”、“海县清一”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血泪 。
杜甫的诗中,理想、现实、黑暗、光明、愤慨、伤怀相互结合碰撞,他的记实之笔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济之心,压缩凝结了大众无力承载的苦难 。
他们是时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创作者 , 是不朽的缔造者 。
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是社会和历史的痛苦和幸福 , 他们代表了社会、时代、人类的感情和思想 。
李白曾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 然而他其实并不寂寞 。
李白和杜甫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殊途同归的大同境界 。
尽管他们走的路并不相同 , 但他们同样怀着崇高的理想、执著的追求,以自己各自的方式不懈地奋斗着 。
李白和杜甫的大同也是孔孟与老庄的大同,是儒道的大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求真理、探究人生奥义的精神上的大同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 参考资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98359/ 0回答者: 白菜欣心 - 助理 二级 12-22 22:29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李白 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影响 ? 李白杜甫 影响 ? 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是因为谁的诗句而出名的... ? 望岳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发展中 地位 李白 杜甫 阐述 其他回答 共 2 条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1、李白的生平:①蜀中时期、②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谒漫游时期、③长安三年时期、④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⑤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详见教材261页) 。
关于李白的身世有很多疑问,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 2、李白的思想:儒、道、侠、纵横家思想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 。
3、李白的人格: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的精神风貌,狂放不羁的性格 , 飘逸洒脱的气质 。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李白的乐府: 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 。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 , 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
如《出自蓟北们行》、《丁都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 ,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象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
二、李白的歌行: 李白的歌行主要有《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
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
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
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 , 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
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
杜甫的登高解释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登高(杜甫)编辑本段作者:杜甫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编辑本段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 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 。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大多反映民间疾苦 。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编辑本段《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
首联对起 。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
秋日天高气爽 , 这里却猎猎多风 。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 , 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 , 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 , “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 , 无一虚设 , 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 , 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 , 才点出一个“秋”字 。
“独登台” , 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 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 。
“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 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 , 情与景交融相洽 。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 , 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 , 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 , 悲愁就更难排遣 。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 , 溢于言外”(《诗薮》)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 , 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 , 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
这样 , 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
此诗八句皆对 。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 。
仔细玩味 ,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不只“全篇可法” , 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此诗的名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编辑本段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
哪里有杜甫登高课件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
夔州在长江之滨 。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
杜甫《登高》全文《登高》(杜甫)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白话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
词句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回:回旋 。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
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
苦,极 。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
⑻潦倒:衰颓 , 失意 。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
新停:新近停止 。
重阳登高 , 例应喝酒 。
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
作品简介:《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
后四句抒情 , 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 , 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 , 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 , 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 ,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 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