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一杜甫诗词原诗译文赏析

杜甫的《秋兴》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的组诗《秋兴》中的第一首 。“秋兴”就是秋天的感兴;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们的伤感 。这组《秋兴》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峡入口处的夔州时所作,这时他思念故乡故国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峡秋色也自然是沉郁的—— 霜露染红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之间笼罩着一片萧森之气 。举目长江、波浪翻滚,放眼远山、阴云密布,这时不禁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眼前的菊花已经开过两回,远处的孤舟仿佛正维系着一颗思乡之心 。萧瑟秋风令人寒意顿生,暮色降临 , 白帝城上传来阵阵捣衣声…… 说到这里,我们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三峡秋色图 。大家知道 , 秋天的景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秋意萧条 , 勾人阵阵惆怅 。同样的景物,因为心情的不同 , 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杜牧看到秋天的红叶,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红叶显然是明快的 。而杜甫眼中的红叶就不是这样的了—— “玉露凋伤枫树林” 。这一片枫树红叶是凋零的、受伤的,而且是被晶莹泠冽的霜露凋伤的 , 这里呈现的是浓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这里散发着忧郁而又有些衰残的美感 。锤炼出如此美丽的诗句开篇可谓先声夺人,一开始就营造出全诗的氛围 。接下来便是峡间风云、江上波浪、丛菊、孤舟、寒衣……,萧瑟的意象不断叠加,最后引出全诗的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 。昏暗的暮色之中 , 白帝城中又隐约传来令人心碎的阵阵捣衣声,这又是一句精心锤炼的诗句,如此悲凉之声与开头那一片忧郁的红叶首尾呼应 ,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美感和无尽的余味 。
一杜甫诗词(秋兴)原诗译文赏析杜甫的《秋兴》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这是杜甫的组诗《秋兴》中的第一首 。
“秋兴”就是秋天的感兴;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们的伤感 。
这组《秋兴》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峡入口处的夔州时所作,这时他思念故乡故国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峡秋色也自然是沉郁的—— 霜露染红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之间笼罩着一片萧森之气 。
举目长江、波浪翻滚,放眼远山、阴云密布,这时不禁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 , 眼前的菊花已经开过两回,远处的孤舟仿佛正维系着一颗思乡之心 。
萧瑟秋风令人寒意顿生,暮色降临,白帝城上传来阵阵捣衣声…… 说到这里,我们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三峡秋色图 。
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
秋意萧条,勾人阵阵惆怅 。
同样的景物 , 因为心情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
杜牧看到秋天的红叶,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 , 他眼中的红叶显然是明快的 。
而杜甫眼中的红叶就不是这样的了—— “玉露凋伤枫树林” 。
这一片枫树红叶是凋零的、受伤的 , 而且是被晶莹泠冽的霜露凋伤的,这里呈现的是浓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 , 这里散发着忧郁而又有些衰残的美感 。
锤炼出如此美丽的诗句开篇可谓先声夺人,一开始就营造出全诗的氛围 。
接下来便是峡间风云、江上波浪、丛菊、孤舟、寒衣…… , 萧瑟的意象不断叠加,最后引出全诗的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 。
昏暗的暮色之中 , 白帝城中又隐约传来令人心碎的阵阵捣衣声 , 这又是一句精心锤炼的诗句,如此悲凉之声与开头那一片忧郁的红叶首尾呼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美感和无尽的余味 。
...
其八的鉴赏 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
“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
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 , 都是往复 。
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 。
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 , 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 , 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 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里“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 , 是妙用倒词的典范 。
正常顺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
诗人巧用心思将宾语前置,从而强调了香稻粒的宝贵,碧梧枝的优美,引起了读者美妙的想像,开拓了诗句深邃的意境,并使句法新奇,构思新颖,整首诗富有情致 。
七言律诗《秋兴其七》(杜甫)的赏析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
【赏析】这首诗以精丽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在回忆昔日长安盛况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旅居夔州欲归不得的感慨 。
诗的开头两句 , 借汉指唐,用想象中的威武场面颂扬了盛唐的强大 。
接着四句“虚夜月”、“动秋风”、“沉云黑”、“坠粉红”的描写,似乎是写景,其实是对今日的荒凉冷落,已是今非昔比的一种喟叹 。
因此结尾两句,不仅实写关塞险阻,而且含有政治上的艰难 。
所以诗人说自己是漂泊江湖的一个渔翁,暗喻自己漂泊无归宿,这样来表现自己处境的凄凉,形象而又真切 。
这首诗既抒发了忧国的情思,也感叹了自己可悲的命运 。
http://tenyensoft.com/scwk/ts/df_qxbs7.htm#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 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 , 避雀隐青薇 。
映日忽争起 , 因风乍共归 。
出没花中见 , 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 , 仕途数起数伏 。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
在花中出没 , 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 , 采用细节描写 , 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 , 施展才能 。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 , 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
(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
(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 , 天地何漫漫 。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
梧桐巢燕雀 , 枳棘②栖鸳鸾③ 。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 , 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
(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
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
“梧桐巢燕雀 , 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
①、四海,指天下 。
②、漫漫,广阔无边 。
③、被,覆盖 。
大荒,广阔的原野 。
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 。
鸳,通“鵷” 。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 。
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
⑦、归去来,回去吧 。
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
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
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 , 自言是凤凰 。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
一去昆仑西 , 何时复回翔 。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
[注]①商风:秋风 。
②怆悢(liàng):悲伤 。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 , 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
语文诗词鉴赏:浪淘沙(欧阳修)答案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
暮去朝来淘不?。?遂令东海变桑田 。
意思: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题考〕本调出于乐府 , 【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 。
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 。
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 。
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 , 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亦非泛作也 。
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
【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
〔作法〕 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 。
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 。
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 。
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 。
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 。
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 。
此调平仄既宽 , 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
【格二(双调小令)】中仄(zè)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例(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仄仄平△(平韵)春意阑珊 。
⊙仄平△(协平韵)罗衾不耐五更寒 。
⊙平⊙仄仄平△(协平韵)梦里不知身是客 , ⊙仄⊙平平仄仄(句)一晌贪欢 。
⊙仄平△(协平韵)独自莫凭栏,⊙仄仄平△(协平韵)无限江山 。
⊙仄平△(协平韵)别时容易见时难 。
⊙平⊙仄仄平△(协平韵)流水落花春去也,⊙仄⊙平平仄仄(句)天上人间 。
⊙仄平△(协平韵)自己找一下
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晏殊 踏莎行 ·晏殊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
香尘已隔犹回面 。
居人匹马映林嘶 , 行人去掉依波转 。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
斜阳只送平波远 。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 , 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 。
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 。
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 。
“只送平波远”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境相同 。
起二句 , 写饯别情依依 。
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因称饯别宴会为“祖席” 。
“长亭”为送别之地 。
“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 意同 。
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 。
“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 , 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 。
“回面” , 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 。
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 。
尽管在频频回望对方 , 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 。
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 。
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 , 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 。
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 。
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
在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 , 无时能已 。
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 。
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 。
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 。
由眼前的渺渺平波 , 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 , 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 。
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当非过誉 。
(请采纳)
清明 黄庭坚 诗歌鉴赏答案(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 。
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
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
怎样赏析秋兴八首这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回环往复而章法井然 。
从表面上看,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它的确具有了前人所说的“脉络相承”,“首尾相应”等特点(陈子端语) 。
作者善于把那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有约制性的格律形式里完美地艺术表现出来 。
这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起来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
例如和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长于歌行而不长于律句 , 在他的现存诗集中,七言律则写得更少 。
向来被人所传诵的《登凤凰台》这首七律,它的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和上下联平仄失黏 , 只能算是拗体,还不是七律的正格,未可与杜甫《秋兴》这些精深而又严整的律诗等量齐观 。
其它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们所写的七律,也没有象杜甫《秋兴》这样精心独创的作品 。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
用《秋兴》作为诗题,原是要抒写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的 。
但作者却偏在对长安的回忆中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迸射出了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 。
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所描绘的长安景色,正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 。
在杜甫另一首的《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 , 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 。
凡此,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
此外,《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句子的对仗上 。
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 。
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 , 需要讲究对仗 。
开头两句和结尾二句则可以不拘 。
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就是连末尾两句也都用对仗作结 。
又《秋兴》这组诗在当中两联的对仗上也还很有变化 。
例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而它们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 。
如第八首的“香稻啄馀”、“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是鹦鹉啄馀之粒,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 。
因为描写的主要是在香稻和碧梧,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 。
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
这里还需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 , 例在第五第六这一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对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 。
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 。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 。
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 。
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 , 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 , 都是仅在七言绝句的末句用转笔作结 。
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 。
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
他能周转驰骤于格律形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表现了七律创作的高度成就 。
杜甫曾经说他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见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
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的工巧 , 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 。
《秋兴八首》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 。
【秋兴 一杜甫诗词原诗译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