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五言绝句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 , 青山独归远 。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参考 http://www.shiandci.net , 那里有很多
求古诗词六首,最好是五言绝句,简单一点的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皆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o)笠(li)翁独钓寒江雪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望采纳
求唐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包括解析和注释《长安晚秋》唐 赵嘏(gǔ)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紫艳半开篱菊静 , 红衣落尽渚莲愁 。
鲈鱼正美不归去 , 空戴南冠学楚囚 。
赏析: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 , 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 景象迷蒙而壮阔 。
诗中“凄清”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
正是这两个字 , 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 , 颇见匠心 。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
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 , 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  , 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
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 。
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
颈联写俯察 。
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 , 愁容满面 。
紫菊半开 , 红莲凋零  ,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赋菊,以“愁”状莲 , 都是移情于物 , 拟物作人 , 不仅形象传神 , 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 , 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 , 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 “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 ;末联则抒写胸怀 ,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 , 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 , 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 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 归隐之不宜迟 。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 。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合起来 ,  景语即是情语 。
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平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  , 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①]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②] 。
不堪盈手赠[③] , 还寝梦佳期 。
赏析 古人对月 , 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 , 深情绵邈 , 却不多见 。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 , 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 , 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
这一声“怨长夜” ,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 , 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 , 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
古诗词有赏析(最少5首)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
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 , 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 , 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 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
夜 径 云 俱 黑 , 江 船 火 独 明 。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一个“好”字 , 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 , 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 , 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
花是如此 , 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 , 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 , 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
他离开座席 , 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具有比兴的意味 。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 , 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 , 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 , 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
他那种积极用...
古诗赏析《东栏梨花》(追加分)一、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翻译: 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 。
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 。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 , 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 ,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 , 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 , 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
二、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 , 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 归隐田园的渴望 。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 , 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 , 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 。
志向、心愿,抒发对 。
愤慨、不满 。
(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
之情) 。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 。
的不满,或对 。
寄予 。
的愿望 。
分析:题材不同 , 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
因此 ,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 , 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 ,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
此外 , 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 , 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 , 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
古诗怎么样赏析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 , 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 , 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 。
志向、心愿 , 抒发对 。
愤慨、不满 。
(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
之情) 。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 。
的不满,或对 。
寄予 。
的愿望 。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 。
...
求体现游子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ㄎ乙哐跃?..五言绝句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 城中增暮寒 。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
但见泪痕湿 , 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 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 , 青山独归远 。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莫买沃洲山 , 时人已知处 。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 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 , 幽人应未眠 。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
一声何满子 , 双泪落君前 。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26.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27.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28.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李白的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略贫廊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3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 , 玲珑望秋月 。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
弟寒兄不知 。
庭前看玉树 。
肠断忆连枝 。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
酒临远水倾 。
东流若未尽 。
应见别离情 。
33.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
月出白猿啼 。
笑别庐山远 。
何烦过虎溪 。
杜甫的 3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3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36.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38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40.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41.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43. 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44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 , 妾住在横塘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30!求一首古诗的赏析 。
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堕 。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
落日有情还照坐 , 山青一点横云破 。
路尽河回人转舵 。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 , 交情更笃 。
这是一首送别词 。
“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 。
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 , 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籁籁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地,好一份安闲自的情态 。
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
白居易戏答刘禹锡和其《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 , 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就是“春老” 。
“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 。
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 。
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
园中亦何有 , 芍药袅残葩 。
”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 。
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 , 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
“落日有情还照坐 , 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 , 青山横云之变态 。
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 。
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
“路尽河回人转舵”:“送者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舟中却见舵已转 。
”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 。
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 。
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 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
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 。
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故典,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 。
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 , 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 , 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 。
”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 。
”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 。
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
怎样才能找到古诗词赏析的选择题?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 , 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 , 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 , 陷入了沉思 。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 , 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 , 在诗人的想象中 , 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
笛声飞来 , 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 , 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 , 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选A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 , 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
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 。
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 。
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 , 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
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 , 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 。
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 , 《懒起》说:“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 。
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
”吐辞典雅的词人,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语意又婉转一层 。
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 。
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 。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
“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 。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
小词云:(词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 , 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
这时,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 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 , 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 , 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 , 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
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 , 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 , 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十首古诗词,附带意思《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箕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 , 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 , 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
豆茎在锅下燃烧 , 豆子在锅里哭泣 。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 , 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
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
【赏析】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 , 或许是一处景点 。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
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
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译文】昨天晚上 ,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
【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 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 , 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表达了作者赞美、称赞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惜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 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 , 深受百姓爱戴 。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 , 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竹石》(清代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 ,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 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 , 沾湿了衣裳 。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
我们要立即动身 , 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
【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 , 不禁惊喜欲狂 , 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
【古诗 五言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