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摘抄的短古诗及长赏析5篇

一、《问刘十九》
1、原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赏析:
《问刘十九》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 , 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 , 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 。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 , 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 , 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
二、《行宫》
1、原诗: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 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2、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
从诗的内容上看 ,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 。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 , 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 。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 , 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 , 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 , 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
三、《春晓》
1、原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 , 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 , 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 , 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
自然而无韵致 , 则流于浅?。蝗粑奁鸱? ,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 , 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 , 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
四、《鸟鸣涧》
1、原诗: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2、赏析: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 , 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 , 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谌的戏伞保ú懿佟抖谈栊小罚┦强梢怨┒琳吡氲?。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 , 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 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 , 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 , 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
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2、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 , 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 , 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 , 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
高考古诗词赏析的那些诗词一般都选自哪里?高考一般的不会从课本里挑选诗词让人赏析,和文言文一样,很多诗词都是书本外来的 ,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多阅读课外书籍,如唐诗宋词元曲 。
在阅读的同时养成多记,摘抄的好习惯 。
我以前阅读就经常把我喜欢的句子和诗词抄写下来,看完书后再来看看这些诗词,体会其中的意境,会觉得受益匪浅,而看多了这方面的东西 , 对古文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读古诗词背诵后的感想和体会作文50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后主的一首虞美人 ,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 。
这是我最为喜欢的诗词之一 。
在古诗文中寻找美,发现美,收获美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
古诗文中,往往带着浓厚的历史风格,这恰好是我所欣赏和喜爱的 。
在诗歌中,我仿佛与作者融入到了一起 , 领略着我国古代那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历史 。
对一件东西感兴趣,你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它,当然,背诵古诗文也是一样的 。
我个人认为,兴趣即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古诗文感兴趣,在背的时候 , 也就特别容易了 。
当然,单单靠兴趣可不行,我想推荐一个方法 。
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们可以采用“写”来加强记忆,每天晚上背诵时多抄写几遍 , 以便理解古诗文内容并且加以记忆 。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建议利用洗漱时间,在大脑中好好回想一下,了解自己的记忆程度 。
然后,再将背诵过的内容加以巩固,最好是再默写并批阅一遍,改正错字 。
这个方法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我个人认为效果是不错的,就将它推荐给同学们,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古诗文的背诵 。
背诵古诗文,在大多人看来是一件十分枯燥无趣的事情 。
但是,我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的去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中的美 。
也许你会发现,这枯燥无味的背后,暗藏的真是那一抹抹灵动芳华 。
感受古诗文,欣赏古诗文 , 去感受古诗文中那独特的美吧!
如何写古诗词赏析文字?要求200字诗歌的赏析主要是三个方面:时间 , 人物和环境.时间就是要了解这首诗创作于何时 , 是在什么时代写的 , 了解时代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知道这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也就是他们诗歌中蕴含的精神.人物是要了解这个作者以及诗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等 , 最主要的还是作者 , 而且很多诗歌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假借别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环境就是结合诗歌前后上下的文段 , 了解是在什么特定的环境下让作者有了如此的灵感 , 同时环境也是作品意境的体现.环境大到时代背景 , 小到烛火曳曳,这些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地方.最后就是组织语言 , 有条理 , 有文采的将诗歌的赏析写出来....
古诗词到底应该怎么教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 古诗词试题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会出现的内容.那么我们知道,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境意高远,蕴涵哲理,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 , 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上完六年级古诗词复习,我对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了一次测试评估,有以下几种评估题式: (1)把诗句填写完整;(2)把诗句、作者、诗题用线连起来;(3)根据下列节日写出对应的诗句;(4)根据景物写出相对应的诗句;(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6)按要求默写古诗. 题目并不难 , 但范围比较广.评价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一些以前学过的诗句大部分学生毫无印象 , 就连去年每人背出并都会默写、在我心目中已经过关了的诗句写对的同学也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乓煌返奈硭?我冷静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1.从我的教学方法看 (1)教学形式套路化:古诗教学中,我往往采用这样的套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认为这样的套路是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教学设计也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花大力气解决.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到此便认为达成了目标.习惯于古诗教学模式化的我在备课时自觉轻松、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 , 娴熟用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我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2)教学任务简单化:很多时候,在古诗教学中,我急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却置古诗词文学营养和民族情结于不顾,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提壶灌之.将自己所认为的重点一股脑儿塞给了学生,以达到速成的效果.古诗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3)理解过程轻感悟:古诗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大.于是我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常常是课始学了生字读一遍 , 然后理解诗意后再读一遍,一首诗“学完”,总共读了两三遍.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所以,在学生的课本上看到的是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译文笔记.课后,我虽也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拍案叫绝,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 2.从学生积累效果看 课外积累重数量,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片面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再加上应试的需要 , 我一有空就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宋词,一星期两三首,首首过关.结果学生越背越厌,凭借最短的有效记忆,糊弄老师.其实,这些所背的内容没过几天甚至几小时,早就遗忘了.真可谓是读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 , 我指导学生背诵的古诗没有进行恰当的归类,全凭我的想当然,使学生的记忆产生误区,出现“问君能有几多愁”对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话. 平时的古诗教学误区重重,因此,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古诗词学习怎会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诗教学有实效性?这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基点激情感.教师要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品议、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诵读书写促积累.背诵古诗促进积累,增强记忆,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读课上成背诗课,学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诗的诵读中拉开序幕,学生不只是会背即止,要温故知新,背得熟,记得牢.长期训练必将形成积累,增强记亿,养成习惯.其次书写古诗勤识字.用规范的文本,标准的章法指导学生在写字课上抄写、默写会背诵的古诗.这样 , 既强化了古诗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就不会出现“春眼不绝晓,处处吻啼鸟”的错误了. 三、以读为主悟诗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
诗词抄写的行款啥意思怎么写好诗词?第一、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 。
第二、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
第三、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 , 看诗词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 , 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
第四、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 。
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
...
学习古诗词真的有用吗 学古诗是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也是我们一步步向上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
诗句的运用或优美或刚劲,有如画的意境,会让人在阅读以及理解中仿佛身临其境 。
规格整齐,平仄押韵,可以说是先人竭精,结晶之作,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能让人感觉到美,如沐春风 。
当然 , 在学校的学习中可能会因为要学而学,不能够从自主角度出发,会产生逆反心理 , 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遗憾 。
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古诗词的赏析解读,认为考试也就几分,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 。
其实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 , 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
古诗词鉴赏更是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成为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式 , 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
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 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 。
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 , 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 。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
让我们诵读古诗文 , 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 , 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
中国人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
诵读古诗词 可以培养记忆力,想像力 , 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 , 而且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终身受益 。
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 读来琅琅上口 , 悦耳动听 , 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 。
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 。
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 。
王冕的《墨梅》全诗,诗意及赏析诗意: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 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
赏析: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 , 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
拓展资料:1、原文:《墨梅》元 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2、创作背景: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
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 。
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元章为良佐作 。
”钤“元章”、“文王子孙” 。
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 。
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 。
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
3、诗人介绍: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 。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 , 能诗,青团墨梅 。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
兼能刻印 。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
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1. 本诗所展现的画面:烟岚弥漫着山谷,茂林修竹之中窥见落日的余晖 。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形容居所地势高峻) 。
山居清静超脱,心情惬意闲适 。
2.“竹中窥落日”的“窥”可否改为“望”字?不可 。
落日是由竹中所见,“窥”字表现了竹林的茂盛,“望”字则反映竹林稀疏 。
1.诗中画面:明月之夜,独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弹琴,间或长声吟唱,无人打扰 , 只明月殷勤相照 。
2.表达诗人意气清悠,安闲自得 。
体现思想感情的词:独坐 弹琴 长啸
饮酒其一 陶渊明 赏析饮酒 其一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
注释饮酒二十首序:余闲居寡欢 , 兼比夜已长 , 偶有名酒 , 无夕不饮 。
顾影独?。鲅筛醋?。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
---------------------〔说明〕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可信,即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 。
诗人在诗序中已说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 , 但从“比夜已长”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看,这组诗大约是写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
在这二十首诗中 , 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 。
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
顾影独尽C , 忽焉复醉(3) 。
既醉之后 , 辄题数句自娱(4) 。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 。
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
其一(8)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
邵生瓜田中 , 宁似东陵时(10)!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13) 。
〔注释〕(1)兼:加之,并且 。
比:近来 。
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
独?。憾雷愿杀?。
(3)忽焉:很快地 。
(4)辄:就,总是 。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
(6)聊:姑且 。
故人:老朋友 。
书:抄写 。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
更:更替,交替 。
共之:都是如此 。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 , 秦亡后为平民 , 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 。
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
(11)代谢:更替变化 。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
每:每每,即常常 。
兹:此 。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
会:指理之所在 。
《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 而观其会通 。
”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 。
”逝:离去 , 指隐居独处 。
(13)忽:尽快 。
筋:指酒杯 。
持:拿着 。
[译文]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 。
醉了之后 , 总要写几句诗自乐 。
诗稿于是渐多 , 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 , 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
衰败繁荣无定数 , 交相更替变不休 。
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 。
通达之士悟其理 。
隐遁山林逍遥游 。
快快来他一杯酒 。
日夕畅饮消百忧 。
【可供摘抄的短古诗及长赏析5篇】--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