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形式规范 。
诗、词都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包括平仄、押韵、句式结构、对仗等 。如果用新韵(普通话)决定平仄和韵脚,必须注明用新韵 。如果“出格”或“离谱”,专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不懂诗词”,当然就不愿点评 。
然后是内容,全诗(词)能够较好表达某种情趣、志向是基本要求,字词的锤炼要有独到之处 , 让内行人一看,感情被叩击了,不说几句也不行 。
如何打造一节优质课评价语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 。
一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
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 对有关细节的处理 。
当然也可以评价该老师的板书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的所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
二是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情况 。
主要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学习热情,是否被调动起来,或者说老师的教学是互动的还是只是自己讲的 。
三是学生掌握的效果如果 。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1、知作者是必须的 。
这步赞成 。
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 。
不只要读 , 而且要背诵 。
越熟越好 。
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感觉可能存在问题 。
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 。
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 。
这要求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 。
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 。
当然,有些诗 , 虽然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
或许,能明了 , 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 , 也不要深钻 。
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 。
5、背诵再背诵 。
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
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 , 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 。
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就能真懂这首诗了 。
专家观点: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节奏强、跳跃大、文言语多、意义浓缩性大,要把理解古诗词意思、体会古诗词含义、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作为复习重点;从叙写的内容上看 , 它离的时代较久远,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缺乏知识,因而对古诗词理解与情的体会、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初浅的认为,可以利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读诗(词)句 , 晓诗(词)意”的模式流程进行古诗词教学,坚持训练学生“查、解、释、换、猜、调、补”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品味和实效 。
一、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中让“查、朗”成为习惯 还清楚地记得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入手开始进行古诗词教学的 。
虽然当时觉得记忆非常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 , 深深印在脑子里的伟大诗人、词者却恰恰是当时花费大功夫来记忆的 。
而现在,时过境迁这种做法基本上受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创设情景、图画音乐导入等方式 。
当然这些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涵,寓教于乐,但的确又是忽略了对诗人、词人的了解程度 。
其实 , 在古诗词教学中长期坚持“知诗(词)人、解诗(词)题的训练,有以下好处:第一可以养成查阅古诗词资料的良好习惯 。
让学生在查阅中了解诗(词)人的生平,写作个性特点,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 , 为理解全诗(词)作铺垫(比如《七步诗》) 。
第二从诗(词)题目入手解释,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感知全诗(词),了解全诗大意(比如:《示儿》) 。
由此看来 , 古诗词教学开始 , 我们要坚持进行“知诗(词)人,解诗(词)题”的训练,让其成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终身习惯之一 。
二、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 调、补”成为习惯 。
试着新课改下古诗(词)句的理解,不管是名师课堂,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课堂,大都利用多媒体,注释等粗知大意,不求直译(古今词义对译),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
然而就乡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讲求实效的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让其成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
1、释——查注释、解注释、看注释 。
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 。
在教学中 , 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尝试自己直译诗句,通晓诗句的意思 。
2、换——古今词对换 。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让学生查字典,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的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
如在教学十一册《泊船瓜洲》这首词 。
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时 , 让学生推测其含义 , 有的说是“隔开” 。
于是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隔开”,也可解释为“间隔”,两个意思都能表现出京口和瓜洲的距离 。
4、调—调换顺序,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比如在《绝句》一诗中,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应调换为“门泊万里东吴船”,翻译为“门前停泊着行了万里的东吴来的船只 。
”5、补—补白,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 。
如在古诗《泊船瓜洲》中,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 , 如果设有补白的话,学生可能对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不会明白其含义及作者心里的想法 。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补白: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丰富多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多方面 。
因此,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时,还要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所渗透进的传统文化,诸如《竹石》《石灰吟》表现了古人艰苦卓绝,无论多么苦难依旧奋斗不息的坚韧品质 。
而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充分抒发出诗人极渴望报国的优秀精神品质 。
因此,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反过来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独立自主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二、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古时,有专门的童蒙诗给儿童背诵,《诗经》更是长年累月的背诵,作为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无可厚非 。
现代生活 , 由于生活方式已经转变 , 没有必要非常刻意地不顾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生长发育特征 , 而专门列出长长书目让小学生刻板地去背诵 。
不过依旧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来帮助有能力的渴望提高自己的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内的种种限制,介绍些能够被小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古诗词,比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等书记,像白居易这种浅显易懂的诗人 , 可以尽量多介绍些 , 从而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感受中国古诗词 , 并逐渐被蕴含在古诗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打动,并最终传承下去 。
如何进行小学生课外古诗词教学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
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 , 诸如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 , 充斥着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
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 。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 , 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 , 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 , 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
由于时代久远 , 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 。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 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 。
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意 。
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 。
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
《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 。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 。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
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 , 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
明月已经落下 , 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 。
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 。
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 。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
在学这首诗时 , 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 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 。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 。
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 。
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
”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 , 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
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 , 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 。
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 , 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 。
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 。
读“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
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价意见怎么写一、深钻教材 ,全面把握教材内涵 。
教师备课时 , 只有深刻地领会一首诗歌的背景、意境,诗人对诗句中字、词的锤炼,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
1、破诗题,知诗人 。
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 , 往往统领全诗 。
因此,大多古诗教学都应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 。
另外,有些古诗是诗人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 有些是诗人的触景生情,了解了诗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2、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 。
诗歌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和所处环境密不可分 。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
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 。
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 。
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与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
3、抓字眼 。
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就理解了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 。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只要抓住一个“孤”字,就能理解朋友远去 , 形单影只的孤独和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
4、同一类别的古诗可以进行比较赏析,积累 。
四年级教材中的送别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时可以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做一比较,我们会发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的“寒”“夜”“孤”“冰”等词,体现了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的凄凉与伤感;《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柳色“新”,用语清新明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这种比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赏析能力,也更利于积累 。
二、摒弃死教硬教法,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 。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大约60%的同学对古诗词有一定兴趣,大约30%的同学都是无兴趣,大约20%的同学有浓厚兴趣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背诵诗句,还在不求甚解的基础上死记诗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
从“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出 , 小学古诗教学主要的任务还是诵读和积累,在此基础上达到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因此我以为,小学生学习古诗是可以“不求甚解”或“不求深解”的,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必要求深刻或者透彻,只要从总体上把握诗的感情或大致的场景即可,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
我们应当摒弃过去古诗教学死教硬教法,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 。
但“不求甚解”并不排斥对古诗中关键性的重点词句的理解 , 相反 , 对重点词句,不能只是简单模糊地理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对“绿”字的品味,只有准确地理解这一神来之笔,这个词才是鲜活灵动的,才具备了知识迁移的功能 , 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严谨的创作作风以及母语文化的迷人魅力,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
事实上 , 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对很多知识会获得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 , 培养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更重要 。
三、注重开放灵活的课堂设计1、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 , 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 , 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 。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
2、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1)画一画 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 ,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
【写古诗词怎么才能得到专家的点评】如杜牧的《山行》,孟浩然的《春晓》,都是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作画,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
(2)演一演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 , 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 。
如《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这不是静止的 , 也不是一瞥即逝的,而是持续的活动,它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充满了童趣 。
教学时,可以演一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 。
再比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也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再现诗中情景 , 这样,学生对诗意的体会更深入 。
3、引导想象,丰富体验 让学生闭上双眼,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里呈现一幕幕古诗所表现的情景 。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脑海里会播放不...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王庭坚《菩萨蛮》本词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跟争分夺秒相似的词语有哪些?
- 描写夜晚古诗词
- 且共从容,诗歌
- 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诗词。
- 描写失去朋友后的遗憾的古诗句有哪些?
- 2022年中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最新高校排名
- 吉林大学排名,2022全国最新排名第10名
- 2022年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最新高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