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 , 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
“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 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的希冀和渴盼 。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谡饫铮?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 , 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在这首诗中 , 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 , 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 , 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 , 这一类是最多的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 , 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 , 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 , 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
”(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 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 , 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
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 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
11、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12、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
13、关山 关塞山河 。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
也指遥远的地方 , 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
14、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 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
15、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 。
16、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 亦作“瑟琴” 。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
” 17、”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 指书信、单讯 。
18、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
19、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 , 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
20、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
21、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
22、双鲤 代指书信 。
2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
” 24、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
25、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
26、柳营 指军营 。
27、东篱 表现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
28、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
借用其“行不得”的警告,抒写逐客流人的无可奈何之情 。
29、楼兰 汉代西域的国名 。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
30、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
31、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
32、桑榆 原指日落余光所照之处,后喻垂老之年 。
中国古代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
试采用...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 , 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 , 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低头弄莲子 , 莲子青如水 。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 , 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 , 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8.秋蝉——高洁 , 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 , 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 请点击下面的“有用”,谢谢,您的采纳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

赏析古诗词中,意境 和意象是什么意思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 , 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 , 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 , 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蛔楹弦庀蟠丛斐觥耙庥刖承场钡氖囊帐蹙辰绮攀悄康?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 , 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 , 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 , 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 , 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各有什么含义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 。
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 (3)松: 坚贞高洁 。
【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 。
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 。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7)牡丹:雍容大方 , 富丽堂皇 。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 (8)芭蕉:孤独忧愁 。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 (10)红豆:相思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 。
”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 。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
”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 。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
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 (6)狗、鸡:生活气息 , 田园生活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 。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 。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
” (10)青鸟:理想的寄托 。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 。
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 (4)驿站:漂泊不定 。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2)黄昏:寂寞愁苦 。
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2)《梅花落》:旅人思乡 。
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 。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 (5)捣衣声:离愁别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 扩展资料: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
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 。
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 。
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 , 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 。
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 , 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象
古诗词中关于水的意象有哪些含义?大问题?。邓翟家庀虺龃Π珊妥罹涞拿?。
一时间:《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例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二万物载体:《道德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
例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三:愁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四:思念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美好的景物 。
水的形态多样,在诗文中比较多见 。
意向非常丰富 。
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 , 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 , 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谡饫?nbsp;, 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 , 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 , 远离亲人者的眼里 , 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 , 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
宁静的月夜里 , 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 , 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 , 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 , 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 , 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 ,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 , 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
似镜不侵红粉面 , 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
”(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 , 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 , 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 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
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天...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