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是挂或贴于楹柱上的对联 。泛指对联 。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 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
楹联的含义也叫“对联”、“对子” 。
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 。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 。
字数无定规,但两联须相等 。
旧时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旧体诗词的演变 。
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用于装饰和交际庆吊 。
...
诗词,对联中的对仗工整是指什么?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 。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 。
绝句不必对仗 ,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
中间两联须用对仗 。
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
对仗的规则是: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重字)⑶ 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型、词组相同 。
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⑷ 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 , 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⑸ 避免“合掌” 。
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
如:“夏荷千支丽 , 莲花万朵妍” 。
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 。
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象 。
首尾可对可不对 , 绝句一般不对仗 。
”
对联是什么意思?为您解答:【解释】:1.互相对偶的文句 。
由上联和下联组成 。
一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厅堂及柱子上 。
讲究对仗工整贴切,上句末字声调必仄 , 下句末字声调必平 。
根据位置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春联等 。
也称“对”、“联”、“对句”、“对子” 。
【例句】:鸡毛掸子,佛像,香烛,观音瓷像,汉字的对联,还有上方汉字“店” 。
在古代诗词或者对联当中哪个字是"也"的意思?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白鐡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鐡铸造的秦桧夫妇像,不骂二人而写白鐡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
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 , 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子这样一些,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 , 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做忠臣邻居!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背景: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 ”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 , 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 。
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
配殿启忠祠 , 原祀岳飞父母,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 。
岳墓,也称岳坟 。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 尸,葬于北山之麓 , 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 。
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 , 亭北侧墙上,为冯玉祥书写 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 。
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 。
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 。
现在的岳飞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
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 , 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 。
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诗词中的拗句是什么意思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
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 。
如"红颜弃轩冕" , 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 。
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 , 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 。
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 。
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 。
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 。
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 。
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 , 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 。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 , 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
合起来叫作拗救 。
2.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
1、拗句的概念 所谓拗句就是指格律诗句的格律没有按照常规平仄规律 。
首先拗句必须是律句,不是律句就谈不上“拗” 。
在律诗中从广义上讲 , 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就是拗,就是我们在上面讲的正格和变格中提到的变格 , 所谓变格中涉及的字就是“拗” , 那么变格律句就是拗句了 。
在律诗中我们要说的拗句相对来说也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 这也是狭义上的拗句,我们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还要分成小拗和大拗来 , 小拗通常是指1、3、5部位平仄格式发生变化,大拗是指4、6位置(五言4位 , 七言6位)平仄发生变化 , 下面我们具体讲解 。
2、拗句的救 诗人在写作时对律句犯拗的地方想办法进行补救,这就是拗救 。
由于近体诗中已经有很多不论平仄的字了,那么这类字也就无用拗救了 。
拗救就是当本句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使用“仄声字”而形成“拗”,为了声律和谐,就要在本句或是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本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 。
拗救有三种情况: (1)本句自救 。
七言的第三字拗 , 第五字救;五言的第一字拗,第三字救 。
例如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换作仄声字,那么在第五字就将该用仄声字的换用平声字 , 例句“双鬓向人无再青” 。
在“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在第三字位改用仄声字为平声字,变成“仄平平仄平”,例句“故园芜已平” 。
从例句中我们发现五言第一字有拗就要救,但没有提到七言的第一字,因为七言的第一字的位置不是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要求对第一字进行补救,但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平仄和谐 。
(2)对句补救 。
七言出句(一组律句的上句,下同)的第三字和第五字以及五言出句的第一字和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我们就要求在对句(也就是一组律句的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将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 。
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的第五位该平用了仄,那么对句格式就是“仄仄平平平仄平”,也是在第五位将仄声字改用平声字;再如五言“仄平平仄仄”,第一位该平而用了仄,那么对句就是“平仄仄平平”,也是将第一位仄声字换用平声字 。
例句: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必须要提醒的就是没有平拗仄救的,这是为了避免孤平而制定的规则,也就是当上述出句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 不能在对句相对应位置将平声字改用仄声字 , 一般这种情况要求本句自救或是变成大拗采用另一种救补方式(关于大拗我们单独列出来分析) 。
(3)本句自救,同时对句相救 。
例如苏轼《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出句第五位“竹”仄声拗、对句第三位“自”仄声拗,作者在对句第五位将该用仄声字的时候换用平声字“沙”,这样既救了出句的拗,又救了本句的拗 。
(4)大拗,本来本部分内容可以在上三小类中可以解释,为了更好地分析,我们将这部分单独列出来,因为这部分也是很多诗词楹联爱好者急需学习和要掌握的 。
大拗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也就是(五言就是除掉括号内的两个字,也就是七言除掉前两个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种就是出句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对句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将该用仄声字的用作平声字,这就是错位补救,以使平仄声和谐 。
第二种我们看到对句的格式不变,只是出句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同时将七言本句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这就是本句临字补救 , 其实这也是规避三仄尾的一种做法 。
这种律诗的大拗句(出句)运用还是比较多的,通常被诗人故意安排在律诗的第七句 。
3、律诗中的拗句和楹联中的拗句 (1)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律诗是有拗就要救,但由于楹联只有上下句,没有其它律句相映衬,故关于拗救部分的小拗通常不要求在楹联中使用 , 也就是说楹联中的小拗可不救,只要整体平仄声和谐即可 。
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律诗要求对句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果对句不进行拗救仍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 我们讲此诗句就不合律,但在楹联中不能属于出律范畴,只要对句仍然是...
楹联的文化特点是什么?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 , 断句一致 。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 不多不少 。
二、要平仄相合 , 音调和谐 。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 数量词对数量词 , 副词对副词 , 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 但又不能重覆 。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
舟曲楹联文化的研究价值1、楹联文化的完好传承是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要求 。
舟曲境内多民族共生的背景之下,楹联文化作为精神信仰的结晶,表达着不同族群的人们对生活共同的希冀 。
在历史的长河中,楹联文化已然成为展现民族精神,传递和谐思想的重要载体 。
时代不断演变,人们通过楹联,表达对祖先的祭奠和对未来的祝愿 。
特别是八八泥石流灾情发生后,各族人民更是借这种形式来表达对遇难同胞和家园的深切怀念,对祖国和党的无尽感恩,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地方民族精神信仰是人们千百年来认识、改造自然,追求幸福过程中形成的 , 不同民族文化在此交流融合 。
其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是我国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重要见证 。
保护和传承舟曲楹联文化,就是对民间传统文化创造者、守护者、继承者最好的抚慰 。
2、以汉字为渠道,楹联是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
楹联文化以汉字为第一基础,自明代沿袭至今,历史悠久 。
而舟曲县域生存着藏、羌等少数民族同胞,楹联便为民族之间的生活交流搭建起良好的桥梁,为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交流拓展渠道 。
少数民族能够接纳和学习汉字 , 汉族人民能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与习俗,各民族文化得以不断融合 。
在此层面上,保护和传承楹联文化 , 是我国民族文化交流得以长久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3、楹联是展示舟曲特色民俗的有效方式 。
楹联词语凝练,内涵深厚,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它来源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展现民俗民风的重要载体,为展示舟曲民间传统文化开辟一个全新的舞台 。
舟曲特有的松鹏楹联灯会、采花节等传统民间节日;多地舞、摆阵舞等传统民间舞蹈,这些既可为楹联的创作提供灵感,楹联又可以成为呈现当地民俗的精美名片,相得益彰 。
以楹联文化为代表的舟曲民间传统文化是舟曲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过程中 , 继承古老文明,不断丰富和发展特色而成,它以多彩的诗词歌舞、独特的民族语言、奇异的民族服饰、奇特的民族风情 , 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浩瀚长河中大放异彩 , 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了积极的贡献 ,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对联是什么意思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
【诗词楹联是什么意思?】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 , 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 , 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 , 金炉香篆蔼千秋 。
”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 , 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
[1]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 , 也是第一副春联 。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
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
清代名将对联(通翰斋)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 ,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
风遥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楼主的摇字打错了 , 应该是: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
不摘抄网络上的解释,这里写一下我个人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
首先 , 上下联分别描写了两种景物 , 竹子和梅花 。
字面的意思是:风儿吹来,摇动着竹叶,沙沙作响,这时的竹林仿佛就像是一幅活动着的水墨画卷;雨水由天上来,滴打在梅朵上,而梅花依旧盛放亭立,这景象既沉静而又惊心动魄,简直便是一首无言的诗歌啊 。
作者的手法很巧妙 , 竹与梅,都拥有高洁的品质 , 大家都喜欢用来写景怀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操 。
这首作品里,作者用竹影作画 , 梅雨成诗,映射出作者潜心于山水,享受生活乐趣的状态 。
显然在境界上又高明了许多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2022福建开设专科的本科大学有哪些,都有什么专业
- 2022云南省排名前十的大学有哪些
- 2022年云南大学排名,最新高校排行榜
- 2022湖南民办本科院校有哪些
- 2022云南十大本科学校排名,最好本科大学有哪些
- 2022年云南最好的民办大学排名
- 2022北京专科大学最新排名,十大高职院校排行榜
- 2022云南一本大学排名,最新高校排行榜
- 重庆回兴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