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短的送别诗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
分手脱相赠 , 平生一片心 。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 青山空向人 。
长江一帆远 , 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 相思愁白苹 。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
谁言千里自今夕 , 离梦杳如关塞长 。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 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
世情已随浮云散 , 离恨空随江水长 。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赞同
25| 评论(2)
向TA求助 回答者: 好vuvou | 一级
擅长领域: 脑筋急转弯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1-6 送别诗大全 365
2011-11-15 送别诗 思乡诗 咏物诗 有哪些 6
2011-11-14 送别诗名句 1
2011-11-13 送别诗有哪些 3
2011-11-11 送别诗有什么 1
更多关于送别诗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16条
2011-11-22 17:20 植物妖灵 | 二级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 , 萧萧班马鸣 。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
送别诗歌,不要古诗,要短!1.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 ,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十首短的送别诗】天之涯 , 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悍绱涤稚?。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 ------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对我有帮助8
写些送别诗,诗句短一点,4首!谢谢!山中相送 (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送李端 (唐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五冈 , 送君不没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 ,  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 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译文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
送别诗(短一点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 , 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 , 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 , 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 , 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琜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好挥辛? ,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 , 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 , 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 , 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 , 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 , 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有关送别古诗的诗句和解释一、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转) 1、直抒胸臆 。
2、借物抒情 。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 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 , 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 。
樽:酒杯,此指酒宴 。
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 , 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 。
前两句抒情 。
作者从侧面落笔 , 通过“却似”、“唯觉”等语 , 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
后两句赋物 。
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 , 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
在诗人的眼里 , 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 。
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 , 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
3、借景抒情 。
4、借乐景衬哀情 。
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点明送别 。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 , 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
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 , 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
5、比喻 。
6、想象 。
7、化虚为实 。
如: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gǔ] 罟师荡桨向临圻qí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渡头是送客之地 , 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 。
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
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 。
行客已稀 , 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 。
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 。
罟(gǔ古)师,渔人 , 这里借指般夫 。
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 , 春满人间,春光荡漾 , 桃红柳绿,芳草萋萋 。
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
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 , 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 。
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 , 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 。
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
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 , 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々ぉふ饣耙步驳梅浅V?,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 。
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 , 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
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 。
友人乘船而去 , 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 , 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 。
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 。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
二、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 , 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 (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 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
有关送别的诗句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送别诗,越多越好 。
还有诗经的大全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为送别朋友而赋诗 , 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 。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
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与李叔同的《送别》 , 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 。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
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 。
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 。
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哪个友人而写 , 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 。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 , 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 , 是对第一段的重复 , 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 , 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
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
诗歌故事,要简短2.千金之剑挂墓地 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 。
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 ” 。
一次 ,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 !”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 。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 。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 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 , 他一边饮酒 , 一边想 :此剑送给徐君 , 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 。
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 。
原来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 !”一个随从说 :“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
”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 。
新君王感激地说 :“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
”季札只得把剑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怀念 。
后来,有人作诗道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由此,吴国与徐国的关系更亲密了 。
3.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有一天要举行宴会,照例要有歌舞表演 。
恰好一个弹琴的乐师病倒,少了一个节目,这真急坏了礼仪官 。
消息传开后,想不到官府里新来的洗衣婆自告奋勇,说她会弹琴唱歌 。
礼仪官答应让她参加表演 。
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
大小官员按次序就座,银亮的酒杯不断举起 , 舞女的绸带频频飘动,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
轮到洗衣婆上场了,她边弹边唱一首《琴歌》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 , 烹伏雌 , 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第一句就觉得十分奇怪,听着,听着,他站起来 , 走向洗衣婆 , 扶起她 , 喃喃地说 :"夫人……你受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国灭掉 , 百里奚也不了俘虏 。
晋献公把女儿嫁到秦国,百里奚和夫人被指定为随嫁的侍臣 。
百里奚心里很不愿意,中途带了夫人逃走,不料在楚国边境被楚人扣留 。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流落楚国,就派人带了五张公羊皮向楚国交换百里奚 。
楚人得了五张公羊皮,只肯放百里奚一人 ,这样百里奚和夫人就被迫分开了。
分手那天  , 夫人把门闩劈断当木柴 ,烧了一只老母鸡让百里奚做路粮 。
百里奚到了秦国,被秦穆公重用 。
百里奚虽然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夫人 ,几次三番派人打听 , 都没有下落 。
不料今日一场宴会,两人竟得重逢,牵线搭桥的居然是一首《琴歌》 。
4 风 萧 萧 兮 易 水 寒 战国时期,秦王想独霸天下,派兵向燕国逼近,燕太子丹万分恐慌。
流落到燕国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对自己的恩德,准备赴汤蹈火,刺杀秦王 。
怎样才能使秦王接见自己呢?他苦苦思索 , 终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 。
樊於期是秦国将领 , 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避难 。
秦王正用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买他的头 。
荆轲想,如果我将他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上,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 , 那时就有机会行刺了。
于是荆轲前去拜访樊於期  , 把刺杀秦王的计谋告诉他 。
樊将军听了,激动而愤怒地说 :"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终于机会来啦 ?。⑺蛋? ,拔剑自刎 。
荆轲将樊将军的头装入木匣封好 , 又将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图里,与太子丹商定了启程的日子 。
出发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来到易水边送行 。
大家迎着刺骨的寒风 , 心情异常沉重 。
这时,高渐离在岸边敲起竹制的乐器,荆轲和着乐声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⒛强犊ぐ旱母枭さ醋乓姿?,震撼着人心,连头发梢都向上竖了起来 。
伫立岸边的人们禁不住掉下热泪,目送着壮士的车马渐渐远去…… 13北 方 有 佳 人 汉朝有个艺人李延年,能歌善舞,而且常常唱一些自己创作或改编的歌曲,令人耳目一新 。
因此,汉武帝很喜欢他,每回宫中设宴,总要把他召来表演 。
这一天 , 皇宫里又是轻歌曼舞,丝竹声声 。
汉武帝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观赏着宫女们翩翩的舞姿 。
过了一会儿 , 一个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的青年出场了,他就是李延年 。
皇帝微笑地看着他,今天李延年显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 , 白净的脸上透着一层淡淡的红光 。
李延年向皇上请了安,就飘然起舞,引吭(h áng )高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一顾倾人城 , 再顾倾人国……”“哦?”汉武帝放下酒杯,身子略略前倾,注意地听着 。
李延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皇帝,继续唱道 :“……宁(n ìng )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一曲歌毕,余音袅袅 。
汉武帝惊叹道 :“?。∈澜缟夏训勒嬗姓庋拿廊寺穑俊毕匀唬实凼潜焕钛幽甑母璐蚨?。
“禀告皇上,这位绝代佳人就是我的亲妹妹。
”李延年看出皇帝的意思,不失时机地说 。
其实,李延年就是为了引荐妹妹,才作这首歌的 。
“快 , 快把她接到宫里来!”汉武帝急切地说 。
这样,李延年的妹妹就被召进宫去 。
皇帝一看,果然是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并且同她哥哥一样能歌善舞,心中便非常喜欢 , 对她倍加宠爱...
求送别类古诗十首,谢谢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 , 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 , 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 , 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 , 此艺知音自古难 。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
从诗的内容来看 , 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
此情此景 , 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 , 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八档枚嗝聪炝?nbsp;, 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 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
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 , 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
[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189.html?wtp=tt#5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9821.htm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111.htm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 ,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276.htm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 , 挥手泪沾巾 。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谁见汀洲上 , 相思愁白苹 。
http://baike.baidu.com/view/383371.htm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9247.htm#sub5767491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
http://baike.baidu.com/view/576767.htm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http://baike.baidu.com/view/652864.htm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 , 江山此夜寒 。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 , 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 , 风尘何处期?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 , 送君不没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李叔同的《送别》,这个词写的什么水平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 李叔同《送别》 会唱歌的中国人 , 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 。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 , 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 。
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
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 , 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
李叔同的《送别》 , 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 , 感到困惑和不解 。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 。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
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 。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 , 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
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 , 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 。
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 。
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 。
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 。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 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 , 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 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
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
希望能帮到你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