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波
【编者按】
走过一年的风风雨雨,迈过一年的坎坎坷坷,时间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澎湃评论部推出年终特别策划《让未来配得上现在》,记录和书写你我的2022,期待在新的一年,每个人都能迎着阳光、温暖前行!
一
2019年,新冠疫情前回拉萨,我去看望了前同事“猛男” 。
差不多刚好20年前,这枚瘦小、精细又有点激烈的四川男人,为2元钱DVD,和音像店的老板娘起了冲突,吃了些亏 。他花钱雇了两个当地老百姓去报复 , 失控酿成血案 。他被判了无期 。他的故事,我曾写在一篇名为《猛男》的短文中 。
这篇短文未及写到,他在狱中表现不错,一再减刑,2016年前后提前出狱,获得自由 。老单位如今是当年的兄弟们当家,照顾他一个编外岗位 。
近二十年的狱中生活简直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印记 。他依旧年轻、机灵又乐观 。这和在自由状态下度过这二十年的很多老同事对比强烈,他们多数臃肿而心事重重,更别说因为各种原因已经离世的几位 。
他买了车,再娶,迅速学会大量网购 。他入狱时智能手机还没出现 , 淘宝也还要等两年 。不久前 , 我知道,他在成都找了一份工作,离开了他多年生活的高原(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狱中) 。
我当然不是暗示狱中生活更美好,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浪子回头”这些大道理更没关系 。无非“祸福相倚” 。而在即将迈进第三个年份的疫情中,也确实听到不少因为疫情或隔离,有人开始读书,有人成功健身,有人破镜重圆……
数日前偶见一个数据截图,比较服刑人员与社会人群高血压与糖尿病管理情况 。服刑人员的指标都远远好于社会人群 。
这个面目可疑、居心叵测的截图,让我立刻想到“猛男”,想到那些被命运选中的人 。
二
大学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是《约翰·克里斯多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以及《刀锋》 。前两本是大学教马哲的老师开的书单 , 后面一本是当时的女朋友推介的 。
那位当年教马哲的王老师,目下已是深圳大学一位颇有名气的教授 。1992年他年方三十 , 还很年轻,课上不知怎么——肯定是为了批判吧——讲起了《十日谈》,就那个讲疫情期间一些城市中产集体隔离期间记录的书 。彼时大学和学生对讲课趣味尚有质朴的欣赏欲望 , 所以他成了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
翻开《约翰·克里斯多夫》,开篇就是“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嗯 , 一本昂扬励志讲人生道理的书 。在讲道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也差不多 。
我到今天仍然时不时翻开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们是天上的星斗,他们有时能够点亮我的小宇宙 , 但有时候 , 唾沫星子砸在你脸上,也像陨石落在草地上 。
《刀锋》完全不同 。它只是狡猾地魅惑你 。你看着拉里,忍不住想要亦步亦趋,即使他的路通往未知的、难控的危险 。
《刀锋》里有个故事:一个作家,没有天赋,热爱写作,付出无数代价,一无所成 。毛姆评论说:“当你想独辟蹊径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完全得看运气 。很多人受到召唤,而被选中的却少之又少 。”
几年前一个夏天回东北老家 。父亲带我去了一位邻居的家里 。老邻居快七十岁了,患有某种可怕的免疫系统疾病,浑身都是白花花的皮癣 。多年来几乎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他的妻子中规中矩而难免抱怨照料着他 。
这次专门叫我到家里,是因为一个奇怪的原因 。他 , 一个农民 , 没受过多少教育,却有固执的作家梦 。几十年来他在各种纸张的本子上写了很多他认为的“作品” 。他想请我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告诉他,他的作品究竟有没有“前途”,他的作家梦还有没有可能实现 。
习作本翻动的时候会飘出银色大片皮屑 。我屏住呼吸认真翻阅,希望找到哪怕一粒通往春暖花开的种子 。他被疾病消磨得黯淡却坚韧充满期冀的目光扼住了我的喉咙 。
我说出了答案,看着他 。哪怕让我当面对村上春树说“你没有写作的天赋”,也不见得更让人窘迫 。
我不知道自己那些话是怎么说出口的,只记得他面对终审判决他死亡般安详解脱的面容 。一个问题在胸膛里反复敲打我的心脏:“你有什么资格杀死一个人仅有的梦想?”
我想到《刀锋》中那句话,那些失败的被召唤的人 。也许提前离开考场并不是最坏的选择,我徒劳地安慰自己 。
三
“黑死病”催逼出来的《十日谈》,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书 。
“新冠”时期人们更热衷于追逐各种八卦,特别是娱乐圈的瓜 。明星们像参加冬泳的选手一样排队跳落,像喷香的饺子一样在冒着热气的冰水中浮浮沉沉 。
【晚上做梦梦到暗恋的人素材 晚上做梦梦到暗恋的人】何尝不是另一种宣言书呢?
有些曾经坚固的东西 , 信任、道德、爱情、责任、婚姻……都开始如经不起阳光炙烤的冰淇淋一样融化 。又有很多曾经柔软的都变得坚硬和寒冷 。有些墙被拆解,新的墙被建造,加固 。
过去数十年不及回望的风驰电掣,都在这个河道弯曲回旋,河水流速减慢的时节,纷纷扬扬沉淀下来 , 像是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
好莱坞的进步主义者比机心深重的律师还让人厌弃 。不费力气的话语模式,简单的情绪,廉价的道德上优越感,却无法掩盖分裂与虚伪 。徒有“自由之俗”,而无“自由之德” 。
但把一切都视为相对的,视为现实功利的彩头,只会更加让人绝望 。没有某种绝对的律令在内心,那么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弃,任何底线都是可以退却的 。
人类终究是依靠这些为自己建立的叙事才能存活,构建温饱之上的快乐 。
眼中没有深渊,没有牢狱 , 没有毁灭的人,也看不见自由 。
逃离的梯子永远不缺,安全的或危险的,读书、恋爱、运动、酗酒……但逃离的电梯 , 何尝不能成为小小的囚笼?
注定左右为难,注定进退维谷,注定只有通过痛苦的甚至是无能的选择才能看见 。
四
我喜欢生命的样子 。
休眠,枯萎,腐烂 , 萌芽,绽放,扭曲 , 成长 。生命的百态 。只要不是沉寂、湮灭、漠然,只要不是空无一物 。
《刀锋》中的拉里,最后做了那个时代的滴滴司机,像一粒味精融化在都市的人粥 。
前两天打网约车 。我有多年习惯,会和网约车司机聊聊行情收入 。灯光昏暗 , 不确定司机是哼了一声还是嗯了一声还是笑了一声 。
我想起另一次凌晨的网约车 。司机在直来直去的路上 , 仍然开放了林志玲的导航 。
我奇怪 。司机一脸温情,“开着,像有个人在跟你说话 , 就不寂寞 。”
于是我也安静下来 , 听凭林志玲的声音伴着我奔向前方,不管在追赶什么 。
总策划/夏正玉
总统筹/陈才
专题制作/澎湃评论部
海报设计/赵冠群 郁斐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