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诗魔吗还诗什么

1."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 , 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
2. "诗圣"杜甫
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 , 被后世称为诗圣 。"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
3.“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
4.“诗囚”孟郊
在孟郊的一生中 , “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 。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
5.“诗豪”刘禹锡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 , 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
8.“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 , 宏放浑厚,独具一格 , 人称“诗杰” 。
9.“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
10.“诗奴” 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 , 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
11. “诗骨”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 , 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
12. “诗家天子”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
13. “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
14. “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 , 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 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
15. “杜紫薇” 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
16. “温八叉” 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
17. “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
18. “崔鸳鸯” 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 , 人称“崔鸳鸯” 。
19. “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古代诗人的雅号拾趣:
另有雅称
贺铸人称"贺梅子
唐朝诗人赵嘏称“赵倚楼”
唐朝诗人程贺咏人称之“程君山”
唐朝诗人徐裳人称“徐洞庭”的雅号 。
宋朝诗人张先,人称“张三影” 。
宋朝诗人谢逸喜冠以 “谢蝴蝶”的美名 。
明初诗人高启,称之为“高梅花” 。
清代诗人崔华雅号“崔黄叶”
鹧鸪天 苏轼翻译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 。
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
上阙写景 。
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
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 。
充满了诗情画意 。
下阙写散步 。
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 , 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
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
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 ,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 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
(诗词一般不翻译,否则影响诗词的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 , 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 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 , 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 , 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
生 , 指作者;死,指亡妻 。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 , 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 , 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 , 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 , 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 , 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 , 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就全词来讲 。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 , 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 , 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 , 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 , 一任泪水涌流 。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
这样 , 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 , 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 , 又不隐晦 。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 , 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 ,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 , 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 。
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 。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
”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 , 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 , 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 , 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
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 , 强自振奋 。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
上片侧重哀情 , 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 , 空自多情 。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 , 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鬃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
此词情意**,字字血泪 。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 , 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 , 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 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射天狼 。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 。
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 。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 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 , 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 , 强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 , 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 。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 , 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
7、浣溪沙 照日深...
苏轼的古诗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 花有清香月有阴 。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春宵》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上元侍宴》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却教明月送将来 。
——《花影》苏轼儿童强不食 , 相守应欢哗 。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
——《守岁诗 》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
——《儋耳》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中秋月》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 , 兹游奇绝冠平生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 , 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苏轼的诗歌全集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夜三更雨 , 又得浮生一日凉 。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
沙河塘里灯初上 , 水调谁家唱 。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
孤城回望苍烟合 。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
此生飘荡何时歇 。
家在西南 , 长作东南别 。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
谁似临平山上塔 , 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南乡子 梅花词 , 和杨元素 。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 蹋散芳英落酒卮 。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
酒力渐消风力软 , 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 明日黄花蝶也愁 。
少年游 润州作 , 代人寄远 。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
今年春?。罨ㄋ蒲?nbsp;, 犹不见还家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 , 天应乞与点酥娘 。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试问岭南应不好 ,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
寂寞山城人老也 。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
燕子双飞来又去 , 纱窗几度春光暮 。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
敛尽春山羞不语 , 人前深意难轻诉 。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 , 知君欲向秦川去 。
白马皂貂留不住 。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
【苏东坡是诗魔吗还诗什么】渐见靴刀迎夹路 。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
既相逢,却匆匆 。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
背归鸿,去吴中 。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
行香子 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
水天清、影湛波平 。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
算当年、虚老严陵 。
君臣一梦 , 今古空名 。
但远山长,云山乱 , 晓山青 。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
情何限、处处销魂 。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 陇头云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 。
水风清,晚霞明 。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
忽闻江上弄哀筝 。
苦含情 ,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 。
掩霜纨,泪偷弹 。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
漫道帝城天样远 , 天易见 , 见君难 。
画堂新构近孤山 。
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水殿风来暗香满 。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
试问...
苏轼的诗词名句(带出处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水调歌头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浣溪沙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就先写这些了,也不知够不够
苏轼的资料及诗词鉴赏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与其父洵、弟辙 , 合称“三苏” 。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 , 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 , 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 , 请求外任 , 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 ,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 , 豪放自如 。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
”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 ,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 , 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 , 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 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 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 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 , 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 , 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 。
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 。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 , 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 。
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 。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 。
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ⅰ朵较场罚陆砺湓婊ǎ?。
传世名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解】 本文系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 。
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全在于刑与赏 , 而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
此文以详切的说理,使经典之旨与作者之论相得益彰 。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 , 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 , 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
,所以乐其始 , 而勉其终 。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 , 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 , 故孔子犹有取焉 。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 , 所以谨刑也 。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
尧曰:“宥之”,三 。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
1、夏末(秋初) , 幽狭淡雅(清新) 。
2、(1)苦闷、抑郁的心境 。
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
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
“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 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
“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2)闲适、自得其乐 。
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 , 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
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
(意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