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

1、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hyperplasia)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 。
2、大部分病人发生于更年期或青春期 。
3、其发生与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缺乏有关 。
4、病症肉眼观,一般可见子宫内膜普遍增厚,可达0.5~1cm,表面光滑,柔软,也可呈不规则形或息肉状 。
5、镜下,可分4种类型:①单纯型,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增生,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
6、偶见腺体扩大成囊,腺上皮细胞呈柱状,缺乏分泌,往往排列成假复层 。
7、核分裂像常见 。
8、间质细胞排列紧密 。
9、②囊腺型,以增生腺体呈明显囊性扩张为特征 。
10、典型病例肉眼可见在增厚的内膜中有散在小孔形成,因此称之为瑞士干酪样增生 。
11、镜下,内膜腺体形状多样,大小极不一致,小者如增生早期的腺体,大者直径可为小的数倍至数十倍,大小腺体皆衬以假复层高柱状或立方上皮,并缺乏分泌现象 。
12、间质细胞丰富,胞浆少,核浓染 。
13、③腺瘤样型,以腺体增生而密集排列和间质稀少为特征,腺体数量远比前两型为多,结构也更加复杂,腺上皮向腺腔内呈乳头状或向间质呈出芽样增生 。
14、间质稀少 。
15、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假复层,核空泡状,核分裂像常见,但无明显异型性 。
16、④不典型增生,组织结构与腺瘤样增生相似,腺体拥挤并呈不规则形、分支状或出芽样增生,间质明显减少,同时出现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细胞核大,染色质粗,核仁明显,上皮复层,失去极性,常见核分裂像 。
1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时很难与高分化腺癌鉴别,主要鉴别点是前者不见间质浸润 。
18、有人认为它是子宫内膜腺癌的癌前变化 。
19、子宫内膜增生症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腺上皮多层,间质增生,排列紧密临床病理联系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子宫不规则出血是由卵巢滤泡不排卵所致 。
20、由于卵巢持续分泌雌激素,一方面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另方面抑制垂体前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终致卵泡因失去卵泡刺激素的支持而发生退化,雌激素分泌因而急骤下降,增生的子宫内膜由于雌激素突然不足而发生坏死脱落,引起子宫出血 。
21、有些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偶尔在更年期前或更年期可见到分泌期内膜,有人认为系更年期前激素不平衡,垂体促性腺激素产生过度或黄体功能过盛所致 。
22、临床可有月经过多表现,称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
23、子宫内膜增生会癌变吗?子宫内膜增生主要发生在育龄妇女中,月经异常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大量阴道出血;年轻妇女可出现婚后不育 。
24、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仅少数可以缓慢发展为癌 。
25、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例如:由于不排卵,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而缺乏周期性分泌期转化;机体受内源性(如卵巢或垂体等部位内分泌功能性肿瘤)或外源性(如雌激素补充疗法等)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等 。
26、对临床可疑的病例应进行子宫内膜的刮宫作组织学诊断 。
27、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 。
28、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异型性变化特征的增生病变即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按其病变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 。
29、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则均无细胞异型性,但腺体结构上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 。
30、单纯增生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对机体高雌激素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排卵月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绝经期前的妇女中 。
31、如发生排卵或用孕激素治疗,病变可以退缩而恢复正常,一般不发展为癌 。
32、复合增生中少数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影响预后 。
33、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3%,其中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可达30%~50%,故而被列为癌前病变 。
34、某医院治疗观察的17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病例中,3例为重度,其中有两例诊断后多次中断治疗,于第6年和第8年切除子宫时证实已发展为子宫内膜癌;而在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中,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好而快,坚持治疗后,部分病例仍可受孕并完成生育,没有一例发展为癌 。
35、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内膜病变转轻或恢复正常,甚至可以妊娠,但停药后或产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
36、某医院治疗后妊娠的80例中6例分别在产后两年之后复发,切除子宫证实仍为子宫内膜增生 。
37、这种复发倾向可能与引起人体内高雌激素水平的因素未能根本纠正有关 。
38、总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后,大多数预后好 。
39、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应在治疗中密切随诊,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可及时进行子宫切除,以避免发展为癌 。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