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 , 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
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 , 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news/58536.htm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的比较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 , 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
南渡前 ,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 , 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 。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
元霄佳节 , 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
2?造语浅显新奇 。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
她的词用典不多 , 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
李词的音节和谐 , 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途径 , 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前期后期分别写的最著名的2首诗以及创作背景是什么? 前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
后期:《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 , 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 。
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 , 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
二.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格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 是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 。
金人的金戈铁马搅乱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生活,随着赵宋的命运一同南渡,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不得不面对现实,民族危机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 , 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受到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反映 。
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 , 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 。
正因为如此 , 李清照后期词的词风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文如其人 。
以上供参考 。
司马光和李清照的词为什么前期和后期风格差别很大中国宋代词人 。
自号易安居士 。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
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 。
母王氏,知书善文 。
夫赵明诚 ,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 , 通晓音律 。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
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 。
后明诚病故 , 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 。
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
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
李清照工诗,能文 , 更擅长词 。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如何?】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 , 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 。
另外 , 早年她还写过《词论》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 。
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 , 题材较为广泛 。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
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 , 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 , 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 , 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 , 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 , 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
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 。
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 。
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
追问: 我问的是李清照前期的诗词与后期诗词的内容和风格有什么不同? 回答: 北宋时期(前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 。
另外 , 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 。
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 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
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南宋时(后期) , 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 ,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 , 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
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作有什么区别 李清照是一个天生的词人,她的性格、她的整个生命,就象一首委婉动人的词 。
她生于北宋末年,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这些婉约词人之后,而被誉为“婉约正宗” 。
词是一种偏重于个人情感生活抒写的主观文学作品 。
一篇成功的词作,其重要因素是作者应该有真实的情感 , 真切的感受与自然的表现 。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靖康之难(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分界线,这时候她44岁 , 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 , 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 。
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 , 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 , 不胜故国之思,加上疾病缠身,冤狱缠讼,以一个弱女子,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 , 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在历尽颠沛愁苦之中,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 。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 。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期生活舒适,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闲适之情、爱恋之情,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
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词作以朴实无华,清丽灵秀的词句,写得清新活泼 , 极富有生活情趣 。
描绘出了她活泼的少女情怀,温馨的初恋生活,以欢乐为基调 。
如早年写的《如梦令》一词: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 , 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 。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得清新活泼 , 极富有生活情趣 。
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 。
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 。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这是一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并反映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其想象别致入微,用字清新灵活 , 尤其“绿肥红瘦”四字,意象优美 。
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 。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 ,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 , 情投意合 。
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 。
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
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 。
甜美的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 , 她在词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 。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云鬓斜簪 , 徒要教郎比并看 。
写她爱春爱美,用“春欲放”写含苞欲放的花,好像整个春天就在这朵花上 , 即将向人间开放,意象极为生动!这是一枝具有真实生命的花朵,它会随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开放,也会随着季节的转移而凋零 , 那红色晚霞般的花瓣上,点缀着露珠的痕迹,作者把它想象成伤春的人脸庞上残留的泪点,于是,花瓣与人面,泪点与露痕 , 已分辨不清彼此了 。
这是多么微妙的心理 , 是何等细腻的联想!下片人花相比,又生怕“郎”说她不美,最后,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让“郎”比比,到底哪个更美?“怕郎猜道”,用“怕”字 , 含有几许酸意,但却是酸中有甜,因而刻意修饰,好教郎君比比 , 是否人比花朵更娇美?这简直就是一串绝美的戏剧性镜头 。
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既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
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
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
李清照前期有那些诗词?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们在研究其词时多偏重后期创作,而忽略了前期.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 。
南渡以后,她备尝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之苦,生活视野有所扩大,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 。
其过于凄苦哀伤之情调,是那个时代与家国苦难在歌词中艺术地体现 。
根据这个分 , 自己就能找到了,我也是自己分的- -#如果你要写作业的话有几首代表的不会错,我写给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后期词有哪些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 殷勤问我归何处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蓬舟吹取三山去 。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 , 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 ,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 金销藕叶稀 。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
豆蔻连梢煎熟水 , 莫分茶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 , 木犀花 。
还有一首很著名的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有何区别?其生活基础是什么?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 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 , 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另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 , 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 。
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 , 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 , 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 。
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
如 《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 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简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
下篇写到:“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 , 风鬟霜鬓 ,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 听人笑语.”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 , 真切而且自然 。
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九万里风鹏正举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全篇用了象征手法,过去她写情写景都相当写实,这首词却又了突破,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 , 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这种成就是值得注意的 。
李清照晚期有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虽然此类作品多已散佚 , 但还有她的诗为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高宗迁都临安后就想苟且偏安一隅,早已没有收复国土的大志了 。
李清照的这首诗,真可以使那些苟且偷安的人惭愧 。
另一首诗有“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度淮水”之句,表示自己仰慕花木兰可以拿起武器从军杀敌,说这才是真正的好女子 。
可是自己年纪已大,无法上千里之外去杀敌,但仍愿保留最后的愿望 , 有一天希望能见到南渡的人结伴渡过水 , 回到北方 。
这些句子都可见出李清照的豪气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66.html?wtp=tt
李清照词的风格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以易安为宗”) 。
除了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传统上对李清照词的研究,都以赵宋南渡为界(1127年)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李词风格的演变 。
后陈祖美先生在《李清照评传》中又提出了三期说,即赵明诚“天台之遇”前为第一期,从赵“天台之遇”到赵宋南渡为第二期 , 以后为第三期 。
但是无论是“二期说”还是“三期说” , 分期依据上都存在问题 。
笔者分析了李清照的词作和生活经历,以及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 , 认为李词应以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前后期词风既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某些方面又有前后贯通的一致性 。
一传统的“二期说”主要是建立在这样的立论基础上的,即认为李清照在前期处境优越、夫妻相得,美中不足的是伉俪小别,只是到了后期受到国破家亡之痛,作品才变得哀婉凄苦 , 并具有爱国主义和讽政色彩 。
这有悖事实,是对李清照词作的误解 。
李清照的词并非从南渡以后才变得凄惨悲切 。
例如,她三十八岁时(1122年)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
情别伤离方寸乱 ,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
好把青书凭过雁,不似蓬莱远 。
这首词基调可谓凄入肝脾,哀感顽艳,较之易安居士南渡后的词作,其中悲苦并无不及,但按“二期说”,此词应归入前期 。
其他与此作同时的作品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声声慢》等作品内容都绝非是伉俪小别之作,其中并非少妇闲愁、伤春悲秋之情,而是流露出一种身陷绝境般的悲苦 。
如果将这些诗作归入前期,那么以哀婉凄苦作为分期标准,显然就显得依据不足 。
“二期说”所言李清照后期词中具有爱国主义和讽政色彩,如梁德元先生在《女词人李清照》一文中说,李清照的前期词对少女、少妇时期的欢乐美满和愁苦进行描写,而后期社会词写多了,并以《永遇乐》一词为例[1];杨敏如先生的《李清照词浅论》[2]及黄信德先生的《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3]等文中都提到了这一点 。
笔者认为这就更加是一厢情愿的解释了 。
遍观李清照有确证可考的四十几首词 , 笔者认为其中无一首不是描写其个人感情和内心思想的 , 包括几乎被公认为是爱国主义作品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 谢他酒朋侍侣 。
中州盛日 ,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燃金雪柳 , 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杨敏如先生在《李清照词浅论》一文中称此词“具有明显爱国思想”[4],讽刺了赵宋粉饰太平、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指出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好景不长了 , 这显然是对此词的误解 。
韩楚森先生在《评李清照后期词》一文中指出,《永遇乐》描写的是词人思乡念旧之情,词中写出三五佳节,词人无心游玩,怀念故里 , 思及丈夫,更添悲伤[5] 。
笔者同意韩先生的观点,《永遇乐》词中充满了一种自怜自伤、怀念往昔的情感 。
昔日一个爱玩爱笑的快乐女子,今日已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虽有满腔情怀 , 也无诉处,只得“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昔日元宵佳节,与丈夫同度 , 无忧无虑,甚多闲暇,而今却孑然一身,老而无依,自然无心情再去赏灯观景 。
这种情怀在其它的词中也有反映 , 如《临江仙》词中“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之句,也与《永》词意境相近 。
与词相比 , 李清照的诗中明显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讽政、喻政色彩 。
如《乌江》、《上枢密韩尚胄》等,还有一些残句如“南渡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等 。
从这个侧面看,也可得出李清照词中并没有所谓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主要以个人感受为题材的结论 。
其他词作如《渔家傲》中“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影射赵构君臣出海避金兵之类的说法,更是牵强附会了 。
[6]而陈祖美先生的“三期说” , 显然还是受了传统“二期说”的影响 , 它实质上是把前期又分为两期 , 这样的分期方法,依据也不足 。
笔者以为,李词依据其词风的明显变化,可依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分为两期,前期为闺阁少女少妇词,欢乐、明快、偶尔闲愁 。
后期因情变、弃乡、夫丧而转为凄冷悲切、愁情满怀的作品 。
从作品上来看 , 三十八岁前后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声声慢》、《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 , 《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词当为李词词风转变的分界 。
二在研究李清照词作的论文中,讲述李词前后期相异的很多,但对于其前后一致性则言之甚少 。
然而,虽然李清照前后期词在风格上、感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 但是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有许多前后连贯的相同点 。
首先 ,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似的呼喊,而是很讲究技巧和形式的 。
如前期词《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简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 ,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 , 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 , 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
再次 , 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 , 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 , 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 , 味外味” 。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 , 跌出‘知否’二句来 。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
李清照中期诗词李清照词 , 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 , 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 , 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形容人笨的诗句
- 2022年机器人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 高考前语文该如何冲刺,语文如何复习
- 2022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最新整理
-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怎么缩写句子
- 高三语文差怎么样能提高分数,快速提分的方法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怎么样
- 考研A区B区怎么划分「考研a区b区怎么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