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牧童骑黄牛 。
3、但闻人语响 。
5、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
6、但求清气满乾坤 。
7、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
9、轻舟已过万重山 。
10、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请采纳,点赞
古诗词倒装句状语后置含“于”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
”曹操的《蒿里行》:“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
【课外古诗填一填】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
写一个倒装句(不要古诗 自己造的)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
与苏轼齐名 , 并称苏辛 , 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出生前13年 , 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 , 次年奉表归南宋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 , 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
有《稼轩长短句》 。
平生以气节自负 , 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 , 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 , 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 , 有权书衡论之风” 。
古诗要有图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主题词: 宋词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 ,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一生以恢复为志 。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
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注释】 黄沙:黄沙岭 , 在江西上绕西 。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
”别枝:斜枝 。
社:土地神庙 。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 故曰社林 。
西江月:词牌名 。
见:同:现 。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 , 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
恬静自然 , 生动逼真 。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今译】江亭(译)·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 , 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 ,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 , 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 , 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 , 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
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 , 这是一个平地波澜 , 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
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
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
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
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 , 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
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 。
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 。
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 , 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
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
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选自《稼轩长短歌》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句式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堕 。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
路尽河回人转舵 。
系缆渔村 , 月暗孤灯火 。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 。
这是一首送别词 。
“簌簌无风花自堕” , 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 。
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籁籁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地,好一份安闲自的情态 。
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
白居易戏答刘禹锡和其《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就是“春老” 。
“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 。
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 。
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
”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 。
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 , 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 。
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 , 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 。
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
“路尽河回人转舵”:“送者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舟中却见舵已转 。
”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 。
船一转舵 , 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 。
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 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 , 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
这两句 , 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
”凭仗飞魂招楚些 , 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 。
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故典,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 。
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 , 每思还朝 , 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 , 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 。
”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 。
”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 , 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 。
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 , 友情深厚 。
村居 古诗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2)醉(3)春烟(4)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作者】 高鼎(清),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 是清代后期诗人 。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3)醉:迷醉,陶醉 。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
(5)散学:放学 。
(6)纸鸢:风筝 。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
早春二月 ,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
村居 【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 , 宋代著名诗人 。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 , 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 。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
“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 , 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 , 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 , 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 , 牛羊下来” 。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 , 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 。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
“无人卧”是顿笔 , 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 。
“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 。
没有这一顿挫 , 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 。
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 。
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
看似淡淡写来 , 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 。
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 , 以静写静 。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 。
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 , 更显其静 。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
辛弃疾诗作赏析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1,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2,溪头卧剥莲蓬 。
1.吴音:泛指南方话 。
相媚好(读上声):用以形容柔软悦耳的南方话,同时也有逗趣取乐之义 。
2.无赖:顽皮 。
〔导读〕 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趣 。
“醉里”二句,采用倒装句法,未见...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2022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最新答题技巧整理
- 旅游管理十大名校,202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排名
- 2022农林大学排名及热门专业
- 2022最新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二十排行榜
- 2022最新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排名前二十排行榜
- 2022年中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 谁有安徽省教育考试院的电话谢谢急急急 安徽招生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怎么查考纲 浙江教育考试
- 大学毕业后自我鉴定怎么写 大学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