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叠字诗词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拨天
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
白白红红花满前
【真正的叠字诗词】整整齐齐沙上雁
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
世世生生作话传
红楼梦宝钗代绣叠字诗
飞飞往往燕忙忙
两两三三日日长
雨雨风风花寂寂
重重叠叠泪行行
虚虚实实悠悠梦
淡淡浓浓俏俏妆
切切思思君漠漠
伤心心事事茫茫
真正的叠字诗词《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临江远眺渺渺茫茫浪拨天霏霏拂拂雨和烟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前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红楼梦宝钗代绣叠字诗飞飞往往燕忙忙两两三三日日长雨雨风风花寂寂重重叠叠泪行行虚虚实实悠悠梦淡淡浓浓俏俏妆切切思思君漠漠伤心心事事茫茫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 ,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 , 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春暖花开时节 , 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
“蹊”是小路 。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 , 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 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 , 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 , 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 , 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 , 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 , 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 , 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
可见 ,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 , 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 , 从而振起全篇 ,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 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寓目魂将断 , 经年梦亦非 。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
一句中 , “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 , 使起句突兀 , 加强了语气 , 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 , 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
联系第一句看 , 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
时隔一年 , 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 , 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找了几个,好像没有翻译,但都有解析 , 不知是否和你的意思,希望采纳 , 谢谢……山居秋暝①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②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③歇④ , 王孙自可留 。
【注解】 ①螟:夜色 。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
③春芳:春草 。
④歇:干枯 。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 , 清新宜人 。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
渭城①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②轻尘 ,  客舍③青青柳色④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⑤无故人 。
【注解】 ①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
②浥:湿润 。
③客舍:旅馆 。
④柳色:柳象征离别 。
⑤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 , 由于在玉门关以南 , 故称阳关 , 是出塞必经之地 。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 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 , 广为传诵 , 成为饯别的名曲 。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 , 其他三句都再唱 。
然而 , 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 , 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郡邑浮前浦 , 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
【注释】 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 , 渲染磅礴的水势 。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也作:枫落吴江冷) 。
【简析】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 , 出补外官 。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 , 心中不满,发泄于词中,因而激怒新党,被捕入狱 , 历时百余日 。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暂居定慧院 。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
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 。
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注释】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  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
诗写遥望积雪 , 顿觉雪霁之后 , 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 , (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
(6)衣带渐宽终不悔 , (7)为伊消得人憔悴 。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 , 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
双调,六十字,仄韵 。
(2)危楼:高楼 。
(3)黯黯:迷蒙不明 。
(4)拟把:打算 。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
当:与“对”意同 。
(6)强:勉强 。
强乐:强颜欢笑...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 , 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 , 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 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
使人联想到 , 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 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 点明寻花的地点 。
“蹊”是小路 。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 , 黄莺也在鸣叫 。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 , 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 “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 , 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 , 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
“飞”字 , 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 , 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 , 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然而 ,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 , 惊人魂魄 。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 , 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 , 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
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 。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 , 使起句突兀 , 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求10首中秋诗词,带翻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遥浚踅ā妒逡雇?。渴炙白ノ? ,此夕羁人独向隅 。
未必素娥无怅恨 , 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蚊恫?。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但唤取、玉纤横笛 , 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辛弃疾《满江红》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90首》P149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什么是叠词?什么是叠词?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 。
叠词构成的成语有四种形式: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型、 ABAC型 等单音叠词: 甜津津、甜丝丝、喜洋洋、乐滋滋、兴冲冲、气冲冲、孤零零、乐呵呵、笑哈哈、笑眯眯、醉醺醺、雄赳赳、呼噜噜、骨碌碌、齐刷刷、傻乎乎、傻愣愣、骂咧咧、满盈盈、空荡荡、香喷喷、水汪汪、滴溜溜、圆溜溜、热辣辣、慢腾腾、静悄悄、血淋淋、湿漉漉、一片片、一团团、一堆堆、红彤彤、红艳艳、明晃晃、白花花、金灿灿、银闪闪、亮晶晶、眼睁睁、懒洋洋、白蒙蒙、冷冰冰、热乎乎、暖融融、凉飕飕、潮乎乎、恶狠狠、红扑扑、绿油油、毛绒绒、热腾腾 。
双音叠词: 推推搡搡、嘟嘟囔囔、嘀嘀咕咕、轱轱轳轳、比比划划、踉踉跄跄、干干净净、唠唠叨叨、利利落落、冷冷落落、吞吞吐吐、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迷迷糊糊、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严严实实、世世代代、千千万万、郁郁葱葱、纷纷扬扬、三三两两、吹吹打打、蓬蓬松松、陆陆续续、断断续续、啰啰嗦嗦、层层叠叠、结结实实、明明白白、辛辛苦苦、舒舒服服、勤勤恳恳、慌慌张张、痛痛快快、稳稳当当、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暖暖和和、整整齐齐、蹦蹦跳跳叠词:一是形象性 。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
二是确切性 。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 , 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
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
三是音乐性 。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 , 声声悦耳 。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 , 富于音乐美 。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 。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 ,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 , 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
2.读诗入意境 。
欣赏诗歌还要“读” 。
诗歌具有节奏 , 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 , 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
3.提高欣赏情趣 。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 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 , 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 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 , 又伤心又愤怒 。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 , 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 , 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崩畎锥潦榈墓适吕畎资俏夜拼按蟮氖耍∈焙蚨潦槿床辉趺纯炭?nbsp;, 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 , 铁棒也能磨成针” 。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
李清照中期诗词李清照词 , 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 ,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 宛转曲折 , 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 , 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 , 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 , 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 ,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 , 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对联、灯谜 http://library.hsfz.net.cn/zhongqiujie/sc/index.html 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
昔我同门友 , 高举振六翮 。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
南箕北有斗 , 牵牛不负轭 。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 泪下沾裳衣 。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 , 凉飚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唐诗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4.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5.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诗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7.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8.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庭槐寒影疏 , 邻杵夜声急 。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宋词 1.秋夜月 当初聚散 。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
向尊前、闲暇里 , 敛著眉儿长叹 。
惹起旧愁无限 。
2. 秋蕊香引 留不得 。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 , 好花谢 , 惟顷刻 。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
忍思忆 。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
向仙岛,归冥路 , 两无消息 。
3.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 , 归来轻寒凛凛 。
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
永漏频传 , 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 , 当时曾痛饮 。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 , 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 , 至更阑、疏狂转甚 。
更相将、凤帏鸳寝 。
玉钗乱横 , 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4.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
清都绛阙夜景 , 风传银箭,露ソ鹁?。
巷陌纵横 。
过平康款辔 , 缓听歌声 。
凤烛荧荧 。
那人家、未掩香屏 。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 , 有意相迎 。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
宋词 5.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 。
争奈乍圆还缺 。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
千里清光又依旧 , 奈夜永、厌厌人绝 。
6.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 。
一轩明月上帘栊 。
因惊路远人还远 , 纵得心同寝未同 。
情脉脉,意忡忡 。
碧云归去认无踪 。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
7.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
觉翠帐、凉生秋思 。
渐入微寒天气 。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 , 都在离人愁耳 。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
夜永有时 , 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
祝告天发愿 , 从今永无抛弃 。
宋词 8.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9.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 , 春夜行蕲水中 。
过酒家饮酒,醉 。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
及觉已晓 。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
书此语桥柱上 。
照野弥弥浅浪 , 横空隐隐层霄 。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 , 莫教踏碎琼瑶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10.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黄昏院落 , 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现代诗歌 1.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