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 , 是比伏羲氏、女娲氏还要早的 ,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 。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 , 他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技术 , 使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 , 具有很崇高的历史地位 。
然而 , 有谁知道 , 他这个名号 , 其实是具有极强的侮辱意味呢?
至于为什么说 , 他这个名号具有极强的侮辱意味 , 且听我槐荫树下的老曹 , 来替大家慢慢地分析 。
魏晋之际 , 谯周作《古史考》云:“太古之初 , 人吮露精 , 食草木实 , 山居则食鸟兽 , 衣其羽皮 , 近水则食鱼鳖蚌蛤 , 未有火化 , 腥臊多 , 害肠胃 。于使(是)有圣人出 , 以火德王 , 造作钻燧出火 , 教人熟食 , 铸金作刃 , 民人大悦(说) , 号曰燧(遂)人 。次有三姓 , 乃至伏牺 , 制嫁娶 , 以俪皮为礼 , 作琴瑟以为乐 。”
东晋时期 , 王嘉又作《拾遗记》云:“燧明国有大树名燧 , 屈盘万顷 。后有圣人 , 游至其国 , 有鸟啄树 , 粲然火出 , 圣人感焉 , 因用小枝钻火 , 号燧人氏 。”
当然 , 最早提到燧人氏的上古史籍 , 还是战国时代的尸佼之《尸子》 , 其中云:“燧人上观辰星 , 下察五木 , 以为火也 。”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所上观的辰星 , 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
古人观念中的天上与地下 , 是相对应的 。
这个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 所对应的地下之地方 , 又是哪里呢?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若火作 , 其四国当之 , 在宋卫陈郑乎 。宋 , 大辰之墟也;陈 , 太昊之墟也;郑 , 祝融之墟也 。皆火房也 。”
意思就是 , 大辰即燧人氏 , 燧人氏的地望——墟 ,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 , 与卫国、陈国、郑国同属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 皆为火房 。
而春秋战国时代之宋国的国都 , 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 。
由此可见 , 燧人氏的地望——墟 , 就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境内 。
现在的燧皇陵 , 位于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 。
其冢高约10米 。周围松柏环绕 。始建于何时 , 已经无从知晓 。
既然我们知道 , 燧人氏的地望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 那么 , 我们能否知道 , 他所生活的最晚年代 , 是在什么时候呢?
我们再看史籍记载 。
《易纬·通卦验》云:“遂皇始出,握机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 。”
汉代郑康成注云:“遂皇谓遂人 , 在伏牺前 , 始王天下也 。”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又云:“燧人氏没 , 包牺氏代之 。”
这庖牺氏就是伏牺(伏羲) , 又名太昊 。
唐朝司马贞《三皇本纪》云:“太昊庖牺氏 ,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
既然诸多史籍记载 , 燧人氏在庖牺氏之前为王 , 是庖牺氏随后取而代之;那么 , 我们如果能够确定庖牺氏的“继天而王”之年代 , 那不就能够推测出 , 燧人氏所在的最晚年代吗?
所以 , 我们再看《春秋左传正义》 , 其中有云:“太昊以龙名官 , 春官为青龙氏 , 夏官为赤龙氏 , 秋官为白龙氏 , 冬官为黑龙氏 , 中官为黄龙氏 。”
既然太昊庖牺氏的重要标志 , 就是龙 , 那我们就来看看 , 这个龙 , 最早是出现于什么时候呢?
考古发现 , 距今8000年的东北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遗址 , 具有长达19.7米的石块堆塑龙 。
这就是天下最早的龙了 。
到了距今7400年左右 , 兴隆洼文化 , 转变成赵宝沟文化 。龙的形象 , 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
而到了距今6500年左右 , 龙 , 就从东北辽西地区 , 来到了中原 。
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文化遗址 , 有一座“天盖墓” 。
这座“天盖墓”里 , 就有另一种龙 。
结合史籍记载 , 这种龙 , 应该就是名为“龙马负图 , 神龟载书”的“龙马”之龙了 。
而在这座具有“龙马”之龙的“天盖墓”落成之前 , 中原地区 , 可是发生过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巨变 。
距今7100年左右 , 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消失 。
距今7000年左右 , 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消失 。
然后 , 这座具有赵宝沟文化特色的“天盖墓” , 就在距今6500年左右落成了 。
但是 , 只此一家 , 别无分店 。
中原地区 , 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这种具有赵宝沟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址 。
就在这座“天盖墓”文化遗层的上面 , 以及其它的中原地区 , 蓬勃兴起的 , 是从渭水流域传播过来的仰韶文化 。
这样的考古发现 , 就正好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太皞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龙瑞 , 以龙纪官 , 号曰龙师”;“木德王 , 注春令 , 故《易》称帝出乎震 , 月令孟春 , 其帝太皞是也 。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 东封太山 , 立一百一十一年崩”;“伏羲葬南郡 , 或曰 , 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等等说法 。
以上记载 , 均见于唐朝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 。
【燧人氏!谁给取的? 燧人氏】当然 , 司马贞也是参考和辑录其它更早的文献 , 才编成了《三皇本纪》 。
考古发现 , 龙是最早出现在东北辽西地区农牧业交界的地方 , 就是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赵宝沟文化遗址里面;而伏羲氏之“羲” , 我们看一下其字形的演变:
最早的甲骨文之“羲” , 字形上就揭示出其武力强大(我) , 令人惊叹(兮)的意思 。
后来的金文 , 在甲骨文的“羲”字上 , 又加上一个“羊” , 表明他是从事畜牧业生产 。
再后来的篆书——《说文》 , 除了保留原来的字义不变之外 , 里面的“兮”字 , 变成了“丂” , 就是天上挂着一条龙的意思;里面的“我”字 , 变成了“戈” , 大概就是当时的“我”字 , 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兵器之本义 , 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第一人称之代词 , 所以 , 就将其换成了“戈” , 以继续表现原来的武力强大之意义;除此之外 , 整个字形中 , 又舔加了一个“禾” , 表示其也从事农业生产 。
所以 , 这不就正是对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描绘吗?
由此 , 我们就毫无疑义地肯定 , 庖牺氏 , 就是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主人 。
而后来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相继消失 , 赵宝沟文化出现在中原地区 , 这不就是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吗?
赵宝沟文化在中原地区只此一家 , 别无分店 。
这不就是表明——庖牺氏“木德王 , 注春令 , 故《易》称帝出乎震 , 月令孟春 , 其帝太皞是也 , 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 东封太山 , 立一百一十一年崩”吗?
濮阳西水坡遗址之“天盖墓” , 不就正是印证“伏羲葬南郡 , 或曰 , 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之“冢在山阳高平之西”吗?
所以 , 我们由此可以肯定 , 考古学上的中原地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主人 , 特别是河南地区裴李岗文化的主人 , 就是晚期的燧人氏 。
他们是被来自东北辽西地区的庖牺氏 , 所征服和取代了 。
那么 , 问题来了 。
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 当时都是已经进入到了农业生产社会啊 , 他们相对于当时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 , 那不就是后来的宋朝和蒙古的区别吗?那不就是后来的明朝和女真的区别吗?
虽然 , 宋朝被蒙古打败 , 虽然 , 明朝被女真打败;但是 , 在文化上 , 宋朝 , 比蒙古要先进得多好不好?明朝 , 比女真要先进得多好不好?
而一个先进的文化 , 她为什么不以自己先进的文化 , 来给自己命名 , 反而要用过去的古老的文化来给自己命名呢?
难道 , “神农氏”的名号 , 不比“燧人氏”的名号更先进、更辉煌吗?
为什么他们明明进入到了农业社会 , 具有当时最先进的农业文化 , 他们完全有资格自我号称“神农氏” , 他们却不以“神农氏”自居 , 而要接受一个古老的“燧人氏”之称号呢?
这里面 , 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庖牺氏的“木德王 , 注春令”了 。
《三皇本纪》记载:庖牺氏“木德王 , 注春令 , 故《易》称帝出乎震 , 月令孟春 , 其帝太皞是也 , 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 东封太山 , 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
为什么 , 庖牺氏为“木德王”呢?
为什么 , 庖牺氏要“注春令”呢?
为什么 , 庖牺氏要“其帝太昊”呢?
为什么 , 庖牺氏要“东封泰山”呢?
这一切的一切 , 其实 , 都与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有关 。
正是由于“五行学说”的“金木轮环”之说 , 让征服了燧人氏的庖牺氏认为 , 自己是这个新时代的“木德王” , 也就是这个新时代的“第一王” , 自己拥有“金木轮环”顺序中 , 第一季的春季之神——“木德”之神的保佑 。
由于“木驻于东” , “主春季” , 所以 , “木德”之神的正位 , 是在东方 。
所以 , 庖牺氏才“其帝太昊” , 才要去“东封泰山” 。
而在自己是新时代“第一王”这个思想认知的指导下 , 庖牺氏就认为 , 燧人氏不是属于这个新时代 , 而是属于上一个旧时代 , 燧人氏是属于上一个旧的“金木轮环”系统 。
所以 , 在上一个旧的“金木轮环”系统已经过去的情况下 , 燧人氏 , 就没有神灵保佑 , 他才会被自己打败 。
所以 , 既然燧人氏是属于上一个“金木轮环”系统 , 是属于上一个旧时代 , 那么 , 他就只能是以上一个时代的特征——火文化来命名为燧人氏了 。
当然 , 这样的命名 , 也正好从精神上进一步地打击他们燧人氏部族 , 顺便也可以加强和提高自己庖牺氏部族的心理优势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区分“秋田犬”和“柴犬”很简单 柴犬和秋田犬的区别
- “存在”是什么? 存在
- 夹竹桃含有剧毒 夹竹桃图片
- “瓜田李下”原来是这个意思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 獬豸怎么读是什么? 獬豸怎么读
- 三个月胎心165是女孩吗
- 啥时候做四维彩超好
- 怀孕初期可以生气吗
- 怀孕说明卵子质量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