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殺”字 杀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殺”部的两个字“殺、弑” 。“殺”是《说文解字》部首汉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杀”,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殺”是本课的重点汉字 。而“弑”字虽不是常用汉字,但也不属生僻字,也应同时掌握 。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殺(杀) 。读音有五个:
(一)shā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殺,戮也 。从殳,杀声 。”形声字 。本义是杀死;致死 。因为“殺”字的造字字源一直有争论,我们也罗列一下,先看一下字形演变:
(杀的字形演变)
“殺”字最初是会意字,但会意方法存在争议: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认为“殺”的甲骨文字形,会意是一头野猪头部中了利器,被杀死之后,尾巴后垂的样子,表达“杀死”的意义,如图:
(“杀”会意方法)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认为“杀”的甲骨文字形“以创伤一肢表示凌迟的意思”,字形与“蔡”同 。
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说,甲骨文“殺”字会用戈割头之意,西周金文字形左边象人散发之形,亦会“击杀”之意 。
以上两说,甲骨文字形选择可能有误,暂不细说 。
【细说“殺”字 杀】李学勤编《字源》张标认为“殺”初为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从戈,截断人散发以示“杀戮”之意,到西周时,散发下加人,杀戮之义更明显,如字形演变图所示,我们认为此说可信 。
(处死)
无论是何种造字字源,“殺”字的本义都是杀死;致死 。《书·康诰》:“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 。”孔传:“言得刑杀罪人 。”不是你封叔要惩人杀人,是国法难容(是国家惩人杀人)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义的 。
“杀”在本义之外,用法很多:
(1)灭;除去 。《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杀灭万物的,它本身不会死亡;生长万物的,它本身不会生长 。
(2)克 。《尔雅·释诂上》:“杀,克也 。”郭璞注:“转相训耳 。《公羊传》云:‘克之者何?杀之也 。”
(3)治 。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 。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 。陈、楚间谓之汗 。汗者,亦去其汁也 。”杀青,其实就是整治青竹,使其失去水分,颜色也从青变黄 。
(制简杀青)
(4)伤害;残害 。《广雅·释诂三》:“杀,贼也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秋霜是上天用来残害万物的,刑法是人君用来惩罚罪犯的 。
(5)讨伐;打杀;砍杀 。比如:杀敌;杀出重围 。《三国演义》第五回:“杀至天明(华)雄方引兵上关 。”也是下棋术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 。”弈棋的人看重枭这颗子,取胜的一方一定要杀枭 。
(6)猎获;收割 。《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天子杀则天下大绥,诸侯杀则天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 。”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每年田猎三次……天子猎获野兽之后,要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猎获野兽之后,要放下指挥的小旗 。大夫猎获野兽后,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也可以代指猎获之物,不再举例 。
(汉代田猎画像砖)
(7)收束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管帐的冯先生,这时候,已把账杀好 。”也指束;勒紧;扎紧 。比如:杀行李;杀紧腰带 。
(杀紧腰带)
(8)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 。如:这药上在疮口上杀得慌 。
(9)(植物)枯败;枯死 。《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到夏禹的时候,上天先显现出草木秋冬时节不凋零的景象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其中的杀,即用此义 。
(10)副词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深 。比如:想杀我了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三:“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
(巴陵一望洞庭秋)
(11)死板 。犹言“死”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八戒心中焦燥,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 。’”
(二)shài 。这个读音出自《广韵》 。用法也不少:
(1)减省;裁削 。《广雅·释诂二》:“杀,灭也 。”《集韵·怪韵》:“杀,削也 。”《周礼·地官·廪人》:“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 。”郑玄注:“杀,犹灭也 。”如果每人每月吃不够二鬴,就命令国中饥民迁移到产粮多的地方,并告诉王减省国家开支 。
(2)消耗 。《商君书·说民》:“能生力,能杀力,曰攻敌之国,必强 。”能够创造实力而又能消耗实力的国家,叫做攻打敌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一定强大 。
(商鞅像)
(3)细小 。《吕氏春秋·审时》:“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 。”高诱注:“杀,或作小 。本,根也 。茎稍小,鼠尾,桑条谷也 。”因此,种得适时的谷子,穗的总梗长,穗子也长,根部发达,秸秆细小 。
(4)衰微 。《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jiào)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人心有了哀伤的感受,发出的声音便焦急而衰微 。
(5)差;等差 。《礼记·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 。”合族聚餐,每隔一代递降一等,这表示对待亲疏是有区别的 。
(6)疾;猛 。《玉篇·殳部》:“杀,疾也 。”《广韵·怪韵》:“杀,疾也,猛也 。”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 。”“莫杀吹”,就是不要猛吹 。
(7)(羽毛)零落 。《诗·豳风·鸱鸮》:“予羽谯谯,予尾翛翛 。”毛传:“谯谯,杀也;翛翛,敝也 。”我的翅羽零落,我的尾羽枯槁 。
(《鸱鸮》诗意)
(8)古代掩藏尸体(下肢)的尸袋 。《仪礼·士丧礼》:“冒,缁质长与手齐,[赤巠]杀,掩足 。套尸体,上身用黑布套,长与手齐;下身用红布套,直至遮住两足 。
(9)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碎小的梆子声和鼓声 。宋汪元量《醉歌》:“乱点连声杀六声,荧荧庭燎待天明 。”钱钟书注:“杀,指短促而碎小的梆子声和鼓声 。”
(三)sà 。这个读音出自《集韵》 。用法有二:
(1)暗淡貌 。《集韵·曷韵》:“杀,散貌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伤脾之色也,望之杀然黄,察之如死青之兹 。”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知他的脾气普遍影响到五脏,脾受伤害就会在脸上某一部位显示相应的病色,伤脾之色,看上去脸色是黄的,仔细再看是青中透灰的死草色 。
(扁鹊像)
(2)同“[上殺下米]”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米部》:“[上殺下米],亦省作殺 。”
(四)xiè 。“蹩杀”,同“蹩[足薛]” 。《集韵·薛韵》:“薛,蹩[足薛],旋行貌 。或作殺 。”
(五)shì 。读音出自《集韵》 。用法有二:
(1)同“弑” 。详见下一字“弑” 。
(2)[降杀]古代指递减原定之礼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 。’”子产辞去城邑,说:“从上而下,礼数以二的数目递降,这是规定 。下臣的地位在第四,而且这是子展的功劳,下臣不敢受到赏赐的礼仪,请求辞去城邑 。”
“殺”的小篆写法如图:
(殺的小篆写法)
2、弑 。读shì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弑,臣殺君也 。《易》曰:‘臣弑其君 。’从殺省,式声 。”形声字 。本义是臣子杀死君子或子女杀死父母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述其实则曰殺君,正其名则曰弑君 。《春秋》正名之书也 。三传述实以释经之书也 。故或言殺或言弑,不必传无殺君字也 。许释弑曰臣殺君,此可以证矣 。”这其实也是“弑”与“殺”的区别 。
(影视剧中的弑君者)
许慎这里引用的《易》指《易·坤》:“臣殺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臣子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作恶的由来是渐萌渐长形成的 。
《论语·宪问》:“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 。《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由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凡从国内杀死他们的国君叫做“弑”,从国外来人杀的叫做“戕” 。
弑也可以用来指杀 。《礼记·明堂位》:“君臣未尝相弑也 。”郑玄注:“弑,本又作殺 。”(鲁国)君臣之间没有发生过互相仇杀的事 。
“弑”的小篆写法如图:
(弑的小篆写法)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