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与妻“相爱相杀”48年 列夫托尔斯泰



1910年11月28的深夜,寒风侵袭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 。列夫·托尔斯泰,这座庄园的主人,整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和灵魂,在第无数次歇斯底里地争吵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
已经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毫不犹豫地趁着夜色离开了居住了一辈子的家,冲进寒风凛冽的冬夜 。
而在仅仅不到一个月后,他就流落到了一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小车站,并在那里忍受着肺炎的痛苦,悄然离世 。
临终前,他的妻子赶到他的身边,但托尔斯泰始终不愿再见到她 。这对"相爱相杀"了48年的夫妻,终于以死亡的方式逃离了彼此 。


托尔斯泰:渴望到达,无法出发

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只要说出名字就无需更多介绍的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殿堂来说,托尔斯泰是其中无法撼动的一根脊梁,他平庸而须发密布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嵌刻着对俄国社会的反思与热爱;他那锐利的双眼,仿佛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可以直透人的内心世界,洞悉他人的灵魂 。
托尔斯泰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伯爵的头衔让他自年幼时便继承了丰厚的家产和壮丽的庄园,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在仆人的簇拥和众人的爱戴中度过的 。
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伴随了他的一生 。优越是一柄双刃剑,托尔斯泰的生活长期与当时俄国的底层社会相隔离 。这样,就造就了托尔斯泰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方面,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怀有非常强烈的向往 。


尤其在他的中老年时期,他不止一次地试图离家出走,不是因为家庭真的带给了他不可调和的痛苦和矛盾,而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渴望到这些普通的人民群众当中去 。
托尔斯泰的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自我觉醒 。然而,这种觉醒是以抛弃了他现有的富贵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生活以及家庭作为代价的 。因此,另一方面,对欲望十分依赖的托尔斯泰,显然无法真正放弃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 。他不断地放弃,不断地向内心妥协 。
因此,托尔斯泰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非常挣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 。每一次下定决心出走都是坚决的,但坚决总不能持久 。他对家庭和物质生活的依恋,让他一次次折返,但随之而来的挫败和自我厌弃感只会更加强烈,如此恶性循环 。
他永远渴望到达自己所处阶级的对立面,但又永远无法真正地出发 。这样的复杂情绪,让这位睿智而清醒的长者变成了一个阴晴不定、极难相处的老人 。而每每被他的情绪所刺伤的,便是他最亲密的妻子,索妮娅·托尔斯塔娅 。


索妮娅:她永远无法捕获爱人的灵魂 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这门婚事原本应该算是比较般配的 。不过索妮娅嫁给托尔斯泰时,只有17岁,而当时的托尔斯泰,已经34岁了 。
17岁的年龄差让两个人的世界观从一开始就并非那么契合 。托尔斯泰在遇到索妮娅之前,一直是一名典型的浪荡、品行不端的贵族子弟 。他曾与一名女奴生下私生子,但这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出于对性欲的需求 。
他曾在日记中气愤地形容自己"没有爱情这种东西,只有对性交的生理需求和对生活伴侣的实际需求 。"
这种生活,带给索妮娅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快乐 。她一度认为丈夫"确实是爱我的,只不过在夜里,不在白天" 。


而他们一生的婚姻中,索妮娅因为托尔斯泰的纵欲而不断怀孕,他们共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
这成为了这对本就有裂痕的夫妻之间的又一个巨大的问题:托尔斯泰由于经常伏案写作,对孩子们很少尽到抚养和照顾的义务,因此,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全落到了年轻的索妮娅的头上 。
为了这些孩子,索妮娅几乎花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这让她过早地变成了一个聒噪、神经质且非常容易小题大做的家庭主妇 。
后来,这十三个孩子中有五个不幸夭折,对索妮娅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 。她像老母鸡一样,对家庭的捍卫意识越来越强,这种强势姿态自然也蔓延到了托尔斯泰身上 。
她不允许任何人或事显露出丝毫可能影响她的家庭的举动,包括托尔斯泰自己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索妮娅与托尔斯泰之间始终怀有强烈的感情 。
托尔斯泰闲暇时总是与索妮娅拌嘴,但有时他们吵着吵着就会笑起来,而索妮娅每次笑时,托尔斯泰便会含情脉脉地温柔地看着她 。


在托尔斯泰重病时,索妮娅曾长达九个月寸步不离地照顾在她身边,病中的托尔斯泰忽然流着泪望着她说:"谢谢你,索妮娅 。你决不能以为我不领你的情或者我不爱你 。"
这让索妮娅非常感动,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都热泪盈眶 。自新婚时起,索妮娅就担任了托尔斯泰的文稿誊写员 。托尔斯泰的笔迹十分潦草,只有索妮娅,对他的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感知力,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 。
因此,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都会由索妮娅事先誊抄一遍,再寄到出版社去 。这其中,就包括四十万字的《复活》、六十万字的《安娜·卡列尼娜》、百万余字的《战争与和平》 。
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索妮娅居功甚伟 。难怪就连一向与索妮娅不合的托尔斯泰挚友、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也在她死后为她辩护:
"那个女人跟一个富于独创性、而又烦躁不安到极点的大艺术家在一块生活了五十年的难堪的长岁月……而眼下,人们只有在高兴毁谤她的时候才记起她来 。"


然而,这些终究是他们婚姻生活中短暂的甜蜜时刻,如同沙滩上闪耀着的一粒粒光滑的卵石 。他们两人的矛盾却随着婚姻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最终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
婚姻的尽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索妮娅与托尔斯泰两个人性格中都有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善妒 。尤其是索妮娅,对托尔斯泰身边的人的妒意已经强烈到歇斯底里的地步 。
诚然,这是出于爱意,但她反复地胡搅蛮缠已经让托尔斯泰疲惫不堪 。索妮娅经常对托尔斯泰接触或见过面的女性怀有强烈的敌意 。
那个托尔斯泰年轻时豢养的女奴和她的儿子成为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她多次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希望杀了他们 。
就连对托尔斯泰的朋友例如高尔基、屠格涅夫等人,她也将他们形容为"小苍蝇"、"蚊虫",认为他们总是寄生在托尔斯泰的周围,霸占了她的丈夫 。
而怀有如此情绪的索妮娅,没日没夜地和她的丈夫大喊大叫,用尽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斥责托尔斯泰不能陪在她的身边 。


她甚至试图通过卧轨、服毒或落水等手段对托尔斯泰进行威胁,很多次,托尔斯泰都因为索妮娅丧失了理智的自杀行为而筋疲力尽,厌烦透顶 。
最终,索妮娅的妒忌心理蔓延到了她丈夫如今最喜爱的学生身上 。这名叫做切尔特科夫的年轻男子,是托尔斯泰和托尔斯泰主义的强烈追捧者 。
他对托尔斯泰已经产生了类似如今粉丝群体中的"毒唯"的情绪,对托尔斯泰渴望抛弃一切投入到平民生活中的想法大加赞赏,并不断煽动他付出行动 。
这样一来,索妮娅对切尔特科夫的痛恨便与日俱增 。她不止一次地因为这件事威胁丈夫,要求托尔斯泰立刻断绝与切尔特科夫的来往 。而已经对妻子日益冷漠的托尔斯泰正想气气索妮娅,于是跟切尔特科夫走得更近了,他自己离开家庭、投身社会的心思也愈发活络 。


更严重的是,托尔斯泰此时已经同意改写遗嘱,将自己的作品及一部分遗产留给切尔特科夫 。这触及了索妮娅的底线 。她再次爆发了强烈的争吵,甚至不惜公开指责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的托尔斯泰是个同性恋 。
血压被索妮娅气到飙升的托尔斯泰无可奈何,疲惫不堪,而索妮娅还趁机跳下阳台,赖在草地上不愿起来,除非托尔斯泰亲自来接她 。当晚,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生不如死 。"
这对缺乏沟通的夫妻,在争吵中渐行渐远,感情中的裂痕已经演变成了一道鸿沟 。在他们结婚48周年的纪念日过去仅仅一个月后,82岁的托尔斯泰终于无法忍受 。极度渴望挣脱家庭的桎梏、又穷尽一生希望向普通民众转变的托尔斯泰,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
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到家和妻子的身边 。托尔斯泰临终前还不断嘟囔着:"逃走!……必须逃走……"他彻底地抛弃了他的妻子和家庭,用死亡了代价奔向了他向往了一辈子的自由 。
悲剧的背后:个人的选择亦是时代的选择 托尔斯泰与索妮娅,相扶相携走过四十八载,他们谁都没有真正在婚后做过背叛对方的事,更没有离婚 。
即使如此,他们的婚姻生活中始终充斥着哭喊、争吵和无法解决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最终成为了他们天人永隔的导火索 。


"相爱相杀"这个词,用来形容他们确实是再贴切不过了 。然而,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托尔斯泰与索妮娅之间的婚姻悲剧,饱含着无可奈何 。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无法苛责索菲亚对自己家庭和财产的保护意识;同时,托尔斯泰对他自己所在阶级的自我觉醒和背叛,又是这样一个充满睿智的灵魂必然会选择的道路 。
托尔斯泰也曾经劝过索妮娅与他一同离开,放弃现在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对于索妮娅来说,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
这两人的矛盾,实际上是觉醒与未觉醒、先进的思想与固守的思想之间的矛盾 。而为了捍卫各自的正确性,他们一个选择了通过不断地争吵来绑架丈夫的感情,另一个则选择了通过不断地疏远逃离自己的家庭 。


因此,托尔斯泰的家庭矛盾,归根结底是在社会变革的前夜,新生力量与旧有力量之间的矛盾,它是这个社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
也正是这样的思想碰撞,才能激励托尔斯泰将他们生活故事中的无数剪影融入到他的笔下,造就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 。而从俄国社会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托尔斯泰的作品,确确实实为俄国社会吹来了一股浩然清风 。
在托尔斯泰死去七年后,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托尔斯泰曾经无比向往的平民生活,成为了这个国家真正的主流生活,而托尔斯泰最希望成为的工人与农民,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 。
托尔斯泰死后,关于索妮娅的诋毁和谩骂之声此起彼伏 。


但是,这个陪伴了托尔斯泰一生、帮助了托尔斯泰一生,也困扰了他一生的女人,却默默扛下了所有的责骂与非议,在自己的余生里坚持整理托尔斯泰的手稿和信件 。在她死后,她生前的日记终于公诸于世,而世人才渐渐明白这个女人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
在如今俄罗斯莫斯科莫尔恰诺夫卡街上的托尔斯泰故居里,还悬挂着她的日记中的一句话:
"我这一生活得很值得,也许将来有人想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本来我会对上帝做一些有益的事,但命运把我和天才的、极其复杂的托尔斯泰紧紧联系到一起 。"
【托尔斯泰:与妻“相爱相杀”48年 列夫托尔斯泰】或许,这便是索妮娅,托尔斯泰夫人的传奇一生的唯一注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