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将首都选择在了柏林? 德国首都

1999年7月1日,莱茵河畔的小城在晨光中渐渐苏醒,这平常的一天对波恩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作为战后德国分裂之后西德的首都,将于两德统一8年之后的今天,将首都之位还于柏林 。
河上的雾气缓缓散去,一场世纪的迁都之旅拉开帷幕 。
曾经这座安静的小城只能看到散步的行人的街道上,如今只有匆忙搬运着家当的人,和一辆辆卡车从街头到街尾连成的一条条长龙 。在波恩到柏林600余里的公路上,前面卡车扬起的尘土还没有落地,紧跟着后面的车再次呼啸而过 。
柏林也在为了重建新都而忙的热火朝天,家具,文件,被搬到国会大厦和政府人员的新家中 。自战败以后,柏林人这是第一次看见希望,往昔的荣耀在向他们挥手,每一个柏林人的眼里都有光,属于柏林的时代即将到来 。
柏林
为何要迁都柏林 在分裂期间,东德与西德分别在苏联和美国的领导下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德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和政策,东德采取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 。由此经济水平也拉开了差距,东德经济水平远低于西德,在东德地区,人们的收入普遍都比西德低,每月工资为2800欧元(3138美元),且德国排名前30的企业大多也是位于西德 。
这这种强烈的不平衡也使得在名义上统一之后,原东德居民对于联邦德国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且有很强的不安,甚至觉得自己在地位上被看做是二等公民 。
统一之前,由于东欧剧变,东德经济失衡,处于经济困难的状态,西德要向东德输入大量的资金来维持东德的发展 。
科尔总理之前许下的东德居民生活水平不会下降的诺言兑现不了,也引起了大量东德原住居民的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所谓的统一不可能真正的实现,甚至国家都会处于动荡之中 。
科尔总理
所以为了安抚东德的公民,告诉他们“我们仍然是一个整体,联邦没有放弃你们 。”同时政府部门的到来又能为柏林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企业的关注,以此来恢复柏林的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首都迁到柏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而且柏林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名城做首都在国际上有足够的影响力 。1244年首次有文献提到柏林,从1871年到1949年一直是德意志第一,第二,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对于德国所有人来说本就是统一与强大的象征,在很多人心里,柏林作为首都的德国才是强大统一的德国,波恩的时代是分裂和失败的时代 。
从上个世纪以来,柏林一直是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在国际上,同英国伦敦,法国的巴黎是同等地位的在德国只有柏林 。相较而言波恩在二战之前只是一个宁静的小城,地处德国边缘,无法辐射全国 。
【德国为何将首都选择在了柏林? 德国首都】人口不过30几万,它的人口和地理位置都限制着波恩在统一之后的发展 。且柏林地处欧洲中心,扼守东欧与西欧交通要道 。将首都迁往柏林无疑更适合统一后的德国在经济发展和国际上的战略要求 。
波恩
柏林对于德国而言是统一的象征,也是往昔的荣耀 。其历代首都的形象深深扎根在德国的所有公民记忆中,即使抛去所有经济政治利益,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每一个德国人都可以接受,每一个德国人骨子里都流淌着从他们老祖宗就开始的对柏林的崇敬 。
已不同于冷战时期作为美苏两大集团争锋的前沿,如今以及以后的柏林都会作为欧盟贸易向东的桥头堡而发挥重要作用 。将首都迁到柏林,加速重建柏林,促进柏林的经济发展,可以让德国在未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中攫取更多属于德国自己的利益 。
无论是从德国当时的处境还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发展,选择潜力巨大地理位置优越的柏林毫无疑问不是一座只有32万人口所能比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但是对于与波恩同度过这艰难的40年的西德人民,抛弃波恩却是一件无法直视的残忍的事情,而且把首都搬到柏林其中工程的浩大,也让政府首脑不免陷入了犹豫 。
德国联邦议院
迁都前夜的踌躇 在1990年10月3日统一之后,就保留西德首都波恩还是将首都迁往柏林,德国联邦议院经历了长期激烈的辩论,才于1991年6月20日决定“将联邦议院及政府功能的核心部分迁往柏林”通过投票选决,337票赞成迁都柏林,320票否定 。柏林派以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 。
迁都柏林,对于波恩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割舍,既有经济上的损失,也有精神上的背叛 。在联邦德国最初的50年里,使德国从残破的战败国一步步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三大经济强国,逐渐被世界再次接纳的一条条重大的决定,正是在波恩完成的 。
波恩陪着德国走完这个世纪最艰难的一段旅程,波恩与联邦德国已经紧紧地绑在一起 。政府机构在波恩创造的就业岗位也会在政府机构搬到柏林时一同离开波恩,这也就意味着波恩为此还要付出大量公民失业的风险 。
法西斯统治
对于德国政府,除了安抚波恩之外,同时还要应对国际上质疑的声音 。将首都定在柏林的联邦德国是不是又会回到称霸欧洲的那个德国?它会不会继续之前的帝国主义?柏林对于欧洲来说除了是一座古老的都市,同时也刻上了纳粹大屠杀的烙印 。
1933年国会纵火案,希特勒在这里建立了法西斯统治,水晶之夜600万犹太人惨遭毒杀 。柏林象征着那个辉煌而可怕的德国,如今首都又回到柏林,那么德国本身的态度就值得国际上其他国家来讨论了 。
未来,究竟是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
在波恩的外国使团也存在了很多不满的声音 。驻德国的外交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德国大使让·梅拉加对其它国家使馆说:
“我们从来没想过要迁到柏林去,维也纳外交公约规定驻在国必须为购买使领馆提供方便,并帮助外交使团为他们的成员寻找适当的住房,我们还急什么!
在柏林,可用于建使领馆的地方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私人产地 。他们的要价都超过了非洲国家的承受能力 。梅拉加说:每天我们都接到一长串的建议,但每个建议要花10多亿法郎,这个价格我们绝对付不起 。
德国外交使领馆大楼
据来自德国方面的设想是,在柏林建一栋外交使领馆大楼,在楼内配备有可供各国使领馆都能轮流举行招待会的场所,让那些资金缺乏的使领馆都住进去 。但却遭到了驻德国的外交使团中一些不愿搬迁到柏林的使馆的坚决反对 。
目前,在柏林的外交机构共有151个,外交官3000人,包括行政人员、家属共计17000人 。据说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使馆,在柏林都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地皮,这些国家的使馆搬一次家可不容易,最大问题是资金 。就连美国也感到了困难,美国外交部正在国会的督促下出售它在德国的产业,为建造驻柏林大使馆筹集资金 。
其实对于德国本身,这次搬迁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波恩地处西北边界,而柏林位于德国的南部,相距600余公里,迁都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要花费3、4百亿马克,对于当时的德国也是不小的负担 。
联邦政府
迁都落幕 为了平衡波恩,在迁都之前联邦政府对波恩进行了一系列补偿政策:1994年的《柏林——波恩法》中规定国防部、环境部、卫生部、教育部、发展援助部和农业部留在波恩 。这样一来不愿意搬家的政府人员只需要换一个部门就可以了,不会造成太大的人员流动;二来也也可以减少因为失去首都之名对波恩造成的损失 。
在国会大厦落成典礼上,施罗德对国际上的质疑做出了回应:“迁都柏林,也是重返德国历史,回到给德国和欧洲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两次独裁政权所在地 。但是把帝国的国会大厦同帝国等同起来,就像把柏林同普鲁士的显赫和德国专制主义混为一谈,是毫无意义的” 。
对于德国人而言,柏林既是往昔的统一与荣耀,也是刚过去的罪恶与伤疤,回到柏林,也就是要去接纳这一切,去面对这一切 。这个孕育了一战和二战的古老国家,不光要向世界上其他国家解释如今迁都柏林并不是帝国主义的野心,在后面的行动中也需要去证明自己 。
蒂尔泽
1999年4月19日国会大厦改建完成,议长蒂尔泽接过大厦钥匙主持了迁址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5月23日德国联邦大会在国会大厦举行 。
柏林,在跨越了动荡的半个世纪之后,至此终于再次作为德国的政治活动中心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