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嫑”怎么读,“兲”是何意思? 嫑怎么读

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很多人可能会读一遍,这样的方法适用很多汉字,但是“嫑”和“兲”有点不一样 。这两字是由“不”和“要”,“王”和“八”组成的,“嫑”的读音,就是把“不”和“要”连读,读作“biáo” 。“兲”字的读音和“王”“八”没有关系,读作“tiān” 。这两个长得这么奇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知道汉字的发展,就不会奇怪了 。


不认识这两字的人不用感到羞愧,“嫑”和“兲”字,你就算找大学教授,他们也不见得认识 。别看新华字典这么厚,其实中国人会的汉字最多就6千字左右 。你只要会一千个字,就能应对92%的书面材料了 。汉字总的数量有十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不上的生僻字 。
如果投票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汉字一定高居榜首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是表意文字 。意思就是汉字的写法和读音没有关系,你认识这个字其中的偏旁部首,不见得能读出这个汉字 。就像“兲”字一样,它的读音跟“王”和“八”没有关系 。英语就不一样了,字母和音标是有联系的 。


写法和读音没有联系意味什么呢?大家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好不容易记住了写法,还要记住想配套的读法,这个工程实在太大了 。这也就算了,中国人写汉字还规定了笔画顺序,不按照顺序写是不行的 。当然外国人就不管那么多了,只要我画得一模一样就够了 。除了写法、读音和笔画顺序,外国人最受不了的就是汉字的笔画太多了 。对此,中国人只想说,这还是我们精简汉字之后的样子呢 。
汉字的笔画怎么这么多呢?这和汉字的起源有关 。网络上经常有家长吐槽孩子,写着写着汉字,慢慢得成了一幅画 。外国人写汉字,也像是画画一样 。1927年,沈兼士先生提出汉字是由图画慢慢演变过来的 。“文字画为摹写事物之图象,而非代表言语之符号,虽为象形字之母型,而不得径目为六书象形指事之文 。”


沈兼士先生认为,一开始中国人还没有文字,当要记录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画成一幅幅画 。随着时间的流逝,图画的笔画越来越简单,最后趋向于人们认识的汉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相差甚远,文字上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无数个小国家,各有各的文字表达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规定了官方文字,这才解决了各地的交流问题 。
汉字的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其中隶书阶段是汉字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之前的文字,你基本上都不认识,很像简笔画 。到了隶书,汉字逐渐成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样子 。隶书强化了汉字的记号功能,象形功能被大大削弱,这时候汉字已经没那么像画了 。如今通行的汉字是楷书,楷书相比隶书形体更加方正,笔画平直 。


外国人是怎么学习汉字的呢?你可以相信自己读书学习英语的样子 。比如说日本的中文课本,上面的对话极其简单 。学习读音的时候,日本人也和我们学英文一样,会在上面用日本标注读音 。当然如果学好了拼音,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
像生僻字“嫑”的读音为“biáo”,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会闽南语的人应该比较熟悉了 。之前说汉字起源的时候说,汉字是表意,偏旁部首跟读音和意思没很大关系 。这个字恰好相反,就是“不要”的意思 。它连读音都和“不要”很接近 。


“兲”的读音为“tiān”,和天字同音 。这个字和“天”是一个意思,但是如今的人把它当“王八”用 。网络热词,骂一个人王八蛋现在会写成“兲蛋” 。多年之后,小朋友也许就会以为“兲”是王八的意思了 。汉字就是在人们使用中,不断增加修改含义的 。
【“嫑”怎么读,“兲”是何意思? 嫑怎么读】从“嫑”和“兲”,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含义,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汉字有固有的表达、书写规律,但是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使用情况,不断地更新发展 。如今汉字已经有了10万余字的规模,不认识生僻字很正常,能多认识几个生僻字挺厉害的 。你有认识的生僻字吗?欢迎分享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