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正如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中所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 。这无疑是传统的和‘自然的’叙述模式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的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 。”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
2、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 。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 。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
【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3、正因为有如上优越性,全知视角尽管已被视为落伍,却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
4、但这种叙述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它经常受到挑剔和怀疑的是叙事的真实可信性,亦即“全知性” 。冯·麦特尔·艾姆斯在《小说美学》中说:“一般的方法是这样:无所不知的作者不断地插入到故事中来,告诉读者知道的东西 。这种过程的不真实性,往往破坏了故事的幻觉 。除非作者本人的风度极为有趣,否则他的介入是不受欢迎的 。”因为这里只有作者的一个声音,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 。再者,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迭宕;加之是“全知”的叙事,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这显然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
5、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 。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 。这种类型,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取名为“内焦点叙事” 。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
6、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而不会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 。另外,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 。弄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 。由此生出的另一缺陷是,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罗斯托娃来作总的叙述者;而对于讲述个人历史却往往得心应手,像《鲁宾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等 。第三,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
7、见证人视点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它的优越性要大于主人公视点 。首先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这是很明显的 。其次,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这不仅为作者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 。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射击》、《驿站长》都是有代表性的见证人叙事 。它的第三个优点是,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 。如《驿站长》中驿站长的女儿杜妮亚被骠骑兵拐走的经过,就是由驿站长转叙给“我”的 。第四,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于他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但见证人视点同样受叙述者见闻、性格、智力等的局限,有些事情的真相以及主要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只有靠上面提到的主人公自己的话语来揭示,如果这样的话语写得过长,就可能冲淡基本情节,并造成叙事呆板等弊病 。
8、从具体分析中我们认为,作者没有大于主人公的意识 。这是一种建立在对等关系上的叙事作品,作者绝不比人物或主人公知道得多,而是以对等的权力参加对话的 。在当代小说中,以这种叙述视角叙述的作品大量存在 。它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力 。在冯骥才的《高女人和矮丈夫》中,作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为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一直难以窥破那对高低不成比例的夫妻之间的秘密 。作家固执地坚持这种叙述视角,因而最终我们只是和团结大楼的居民一道得到几个画面:他们在外观上的不协调,他们挨了批斗并被迫生离,他们的重聚以至话别 。小说不仅以这些画面有力地征服了读者,而且画面之间的空白还令我们的思绪萦绕不已 。
9、叙述者
推荐阅读
- 微信昵称女生简短好听,女生微信名字 昵称
- 阴阳怪气的怼人文案,很高级的怼人语录
- 大产权房有几个证
- 如何快速的通过普法考试
- 前方有妖怎么加点
- 希望2023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文案,2023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说说
- 李玄通结局是怎样的
- 今年倒春寒为什么这么强2022最新,今年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2022
- 哪些大学有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