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送别的特点

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 。别家离亲,拓疆开边,志在千里 。“安史之乱”后,帝国日危,社会动荡,离愁别恨,情何以堪 。
中国论文网 /9/view-9400631.htm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胡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连续不断的边塞战争,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特别的人格追求等,成就了唐人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韵致 。

一、千种别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各一方 。这个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离开自己的家,所以,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就是:送别的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 。
1.与亲人告别 。感慨深沉,感情浓烈而细腻,表现出一种骨肉深情 。如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叙述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就更是加倍黯然神伤了 。既表达了诗人被贬的愤懑悲愁之苦,又抒发了在“万死”的处境中再别弟弟的骨肉之痛 。
2.与朋友、同僚的离别 。这是唐诗中抒写送别最多的一类,同是同僚、友人的离别,根据其内容,又分为若干类:
(1)送友人到外地做官的 。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厚的情谊 。
(2)送被贬友人或同僚的 。这类诗在唐人送别诗中占很大的份量,如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重别梦得》、王勃的《别薛华》,这些送别被贬友人、同僚的诗,在送别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人 。
(3)送友人去远征的送别诗 。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 。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
(4)送友人去云游的送别诗 。这类诗可能让人感情轻松一些,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句子,更多的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作豪无悲酸之态,意境高远,情深意远 。
(5)送人归家的离别诗 。
有送人离家外任,自然也有送人归家的诗作 。如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玉壶,人在千里的赤子情怀 。
(6)送人归国的离别诗 。唐时与日本交厚,当时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僧人也多,他们与唐朝的诗人们的关系也很密切,中唐诗人钱起的《送僧归日本》,字里行间饱含丰富的感情 。还有晚唐诗人韦庄所写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空灵飘逸,情韵悠然 。

二、万种离情

1.伤感的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源泊,生涯共苦辛 。”(王勃《别薛华》)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 。
2.豪情的离别 。唐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在诗歌中,离别不再是伤感的了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情,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充满乐观豪放的精神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送友出征,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中“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意在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言追六郡雄”是鼓励魏大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最后两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要在燕然山上立下新功,扬名塞外 。这一类诗表现出作者保家卫国的豪情,言辞慷慨无悲壮,感情豪放激扬,英气逼人 。
3.旷达的离别 。有些诗人,在与好友分别之时,也以旷达出之,表现了唐人独具的开阔胸襟 。诗人将别离推开一步,劝慰友人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即使天各一方,远隔千山万水,犹在比邻 。这种音调爽朗,独标高格的别情确有令人振奋的力量 。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人巧妙地化两地为一乡,宽慰离伤,语意新颖而情思旷达 。
4.关切的离别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人更着重友情,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更是交往密切的朋友,他们的分别,充满深深的关心与关切 。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可比明月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意绵绵,临别时频频举杯,干了一杯,更尽一杯,将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更是深情绵绵,荡气回肠 。
5.咏怀的离别
这一类诗歌题为送别,其实只是借离别之题,而抒的是自己的志 。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表达诗人想干出一番事业,可是时机又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 。这种借送别而抒怀的写法,可谓是开风气之先河 。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最直接的体现 。抑或借景抒情,抑或融情于景,唐诗本来就重情趣,重意趣,这让送别诗千种别离万样离情越发意蕴绵长 。

费久旺,教师,现居湖北阳新 。


从诗歌看习俗——关于唐代文人送别习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 。唐朝更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辉煌的珍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的,而唐诗更是揽括了唐代三百年的社会生活、名山胜水、人情世态 。在两千三百多位唐代诗人中,几乎每人都写过送别诗,从这些送别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人送别的有趣风俗,进而了解当时的风俗人情 。
《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这确实概括了送别的一般习惯,但唐人送别却具有更多的有趣习俗 。
一、送别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 。
敦煌卷子伯二二五一《菩萨蛮》:“昨朝为送行人早,五更未罢金鸡叫 。相送过河渠,水声堪断肠 。”李欣《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以及他的《送李中丞归汉样阳别业》:“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唐人送别时间在清晨,主要取“一日之计在于晨”之意,希望自己的朋友在新的一天里,在新的旅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开始 。而古有“落日依依”之说,所以把送别时间放在傍晚则是为了达到一种情景交融!
二、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王勃《江亭月夜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唐代文人多在水边送别,这是与当时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关系的 。唐代出行游历虽大兴骑乘之风,但多为达官显贵或富商大贾,白居易《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贫寒士人及平民百姓买不起马,出门只好骑驴骡,杜甫《示从孙济》:“平明骑驴出,不知适谁门” 。然而,驴,体形不如马高大,长耳小尾,性情执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骑之不雅,故李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骅骝拳局不能食,蹩驴得志鸣春风 。”柳宗元更有《黔之驴》以讽刺外强中干之人 。
所以,唐代文人除少数放荡不羁之人骑驴以外,大多数出行均选择了乘船 。唐代造船业的发展,以及水利交通的便利,船运交通特别发达,史载“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造船业的发达以及航行技术的提高,使得乘船出行不仅舒适、安全、便利,更少了马车、轿子的旅途劳顿颠簸之苦 。而制船业的发展,造出了更适合文人乘坐的船只,“船制甚宽,艄舱有灶,酒若肴馔,任客所指” 。所以唐代文人出行多乘船,于是多于江边送别 。而在长亭送别的习俗,则源于“亭”与“停”的谐音的缘故 。在长亭送别,有挽留远行者之意 。
三、送别方式:
1.饮酒作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饮酒是古代文人骚客的爱好,在中国古代形成的丰富的“酒文化”里,把饮酒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酒成了“名士徽章”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在唐代,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酿酒业的发展,社会上饮酒之风愈演愈烈,“风俗奢靡,宴处群饮……公私相效,渐以成俗 。”白居易在其《酒功赞》中更是说“麦麴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 。”酒可以“变寒为温”,“转忧为乐”,“百虑齐息,万缘皆空” 。而在唐人送别的特定时刻,又怎能无酒?
2.音乐相伴作别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对音乐在送别时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的体现 。《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琴瑟”也被后人借指宴别朋友的音乐 。而这种送别时有音乐相伴的习俗,被唐人用到了送别地点上来,或长歌,或吹奏,借以抒发自己心中那离别的惆怅与哀伤 。
3.折柳相送 。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诗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去,应为别离多 。”敦煌莫高窟盛唐时期217窟壁画中更有“折柳相送”的具体形象 。“柳”与“留”谐音 。折柳相送,表达了对朋友的挽留之情 。柳还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送,寓指祝愿朋友随遇而安,落地生根之意 。
4.设祖帐送行 。王维《齐州送祖三》:“相逢公一笑,相送不成泣 。祖帐已纷离,荒城复愁入”,韩幄《杂家》:“祖席诸宾散,宣郊匹马行 。”古人远行,设帏帐祭祀路神谓之祖 。祖帐既是专门搭置的为友人送行时祭祀路神时所用的帏帐 。这种祭祀路神以求一路平安的习俗,在唐代颇为流行 。唐代文人的送别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比如以诗赠别的习惯,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让今人为之感慨,为之涕流 。当然,唐人送别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不为人知的习惯,那还需我们继续探究!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