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有哪些诗体

汉魏六朝诗 , 一般称为古诗 , 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 , 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 。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 , 并为它配上乐谱 , 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 , 诗声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 , 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 , 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 。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 , 虽然没有配乐 , 也称为乐府 。

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 , 创新题 , 写时事 , 因而叫作新乐府 。

唐以后的诗体 , 从格律上看 , 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 , 它有一定的格律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 ,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 , 形式比较自由 , 不受格律的束缚 。

从诗句的字数看 , 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 , 五言是五个字一句 , 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 , 四言诗很少见了 , 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 , 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 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 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 , 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 , 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 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


古诗
古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又称古体诗、古风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名 。依照产生时间较早的古诗(一般指汉魏六朝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 , 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的作法创作 , 形式比较自由 , 不受格律限制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体 , 通常用五、七言体的较多 , 简称“五古”、“七古” 。每篇句数可不等 , 不求对仗 , 平仄和用韵也较灵活 。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 , 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 。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 。通常为八句 , 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 , 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 , 每两句成一联 , 计四联 , 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 , 限平声韵 , 第二、四、六、八句压韵 。声调应平仄相对 。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 。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 , 后半首才合律 。也有有意不依常格 , 变动平仄规定 , 称为“拗体” 。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 , 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 。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 , 为后人仿效 。

绝句
绝句 , 也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仅有四句 , 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 简称五绝、七绝 , 也偶有六言绝句 。绝句来源于汉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源于南朝 。在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 , 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 。
这一诗体灵活轻便 , 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 , 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 , 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 , 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

杂言诗
杂言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 , 全诗每句字数不固定 。

    推荐阅读